首页 > 其他 > 医药资讯>正文

恩施州卫生事业的民族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

2014-10-18 10:37:01

“2006中国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论坛”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一次高峰论坛,它的主题是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为背景,发展中医中药和民族医药,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保障各民族人民身体健康。这次论坛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参与协办。我想就学术研究的角度分析一下恩施州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的三个优势。

第一是民族文化优势:恩施州384万人,.土家族苗族人口占52.6%,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之一。全州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医药特色明显,虽在祖国中部,享有西部大开发政策待遇。

第二是地域资源优势:恩施位于北纬30度,北有长江万里天险,东有野山沟百丈屏障,生态保护良好,素有“华中药库”之称。全州共有药材品种2196种,其中植物药材2088种、、动物药材108种。传统中药如厚朴(紫油厚朴)、当归(窑归)、党参(恩施板党)、玄参、贝母、续断(五合续断)、鸡爪黄连、巴东独活等,过去都属于“川药”系列,享誉全国。

第三是历史人文优势:土家医、苗医有较深根基,中医有一定源流,西医也较有水平。总体来看,这里是土家族苗族文化和楚汉文化交汇之处。比如恩施州出过两套中医古籍,都是清末民初的著作,一套是鄂西著名中医汪古珊的《医学粹精》,另一套是咸丰县名医秦子文的《玲珑医鉴》。《医学粹精》作者汪古珊先生1904年施教于施南府的“医学研究所”,是鄂西最早的医学教育基地。《医学粹精》出版三年,医学界已有评论。

秦子文的《玲珑医鉴》出版不久。“据地方志记载,秦公博览群书,精通四书五经,尤好岐黄典籍,以医为业,悬壶乡里,1890年设延龄堂应诊,名声大噪。后经友人引荐,在武汉挂牌行医三年,1912年返回故里,被举为县议长,仍以医为业,终老其生。”(引自《玲珑医鉴》“编注者的话”)从秦氏《玲珑医鉴》的内容和秦子文的简历来看,恩施民族地区受汉文化的影响是较早而颇深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玲珑医鉴》的作者系恩施州咸丰县丁寨林鹿口人,本人是土家族,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部民族地区土家族人写的民族医药著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是按“民族医药文献整理丛书”出版的。但细读《玲珑医鉴》,却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中医古籍。首卷诊法,包括诊法要诀、药物要诀、十二经络起止歌。中卷内科,下卷儿科。其中有不少著者自己的临证经验总结,但很大一部分是综述,“取古人之书重集之”(张泽育原序)。如书中引用了不少中医基本理论,直接介绍了钱乙、薛立斋、朱丹溪、魏桂岩、翁仲人等人的治痘疹经验,甚至还有当代名医的著述,如“二十八脉主病:脉诀“选录来风大寒井张伯珩新著”(来风即恩施州来风县——引者),说明秦氏博采众长,不计远近。本书非常实用,歌诀甚多,既便于初学中医者入门阅读,又可供医师临证时案头必备。而选方均纯正中医古方,只有极少几个民间验方,如“虚劳诊治:团鱼丸治咳久成痨瘵。川贝、知母、前胡、柴胡、杏仁各四钱,大团鱼(甲鱼——引者)重十二钱去肠煮熟,为丸”。又如“疗黄疸方:取生小麦苗,捣汁饮一盏,昼夜三四次,便愈。无小麦,积麦也可”。“救急黄疸方:用鸡子蛋一个连壳烧灰,研末温服,每次一个,不过三个,鼻中出虫即愈”(见中卷“黄疸诊治”)。因此《玲珑医鉴》乃清末民初地道的中医古籍,而非少数民族医药文献,但就其本身之学术价值且反映恩施地区历史上中医水平而言,整理出版是非常必要的。

恩施的西医也很有水平,县、乡、村医疗网齐全,新农合搞得也很好。我两次参观过州人民医院,医疗质量很高,管理措施到位,能做多种高难度的外科手术,是一所相当优秀的综合医院。

民族医药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统称。发展民族医药,首先要具体地研究某一种民族医药(或藏医药,或苗医药,或土家医药等等),溯求其民族和地域的文化背景,才可能对某一民族医药有深入地了解。文化如水,非安非静。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永远处于变动发展或迂回曲折的状态,和周边文化不断地交流互渗;这就需要以一种实事求是、超越时空的态度去认识和研究。由于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汉文化作为历史上长期的主流文化,其辐射力、渗透力是很强的;而少数民族文化既有其特殊性、稳定性、自赏性、排异性的一面,也有其开放性、交融性、趋时性的一面,而且往往在多种文化形态的交融碰撞中,产生出新奇、变异、创造、新的火花和新的合金。因此,我们可能认识、热爱并执著某一种文化,但没有必要排斥另一种文化。应从多种文化形态的比较中升华经验,提取精华,收获新知。

上一篇:适量喝茶和咖啡可防心脏病

下一篇:不能合用的中西药

tags: 事业 卫生

返回首页

相关

热门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