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医药资讯>正文

中医事业的发展 培养真正中医人才

2014-10-18 11:25:02

  中医事业的发展根本在人才

  李振华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也是著名的中医教育家。他从事中医教育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大批的中医人才,对中医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有益探索。他指出,中医事业的发展,根本在人才,没有人才,没有中医的真才实学,中医事业是发展不起来的。

  纵观中医学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每一个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必定有卓越的中医药人才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东汉时期,张仲景建立了辨证论治的基本规范,而被后世尊为医圣;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实行外科手术,而被尊为外科鼻祖。隋唐时期,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是中国较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后世尊其为药王。金元时期,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金元四大家”的出现,促进了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丰富与革新。明清时期,吴又可及“温病四大家(叶天士、吴鞠通、薛雪、王士雄)”对中医学的温热病学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治疗改革,奠定了中医学温热病学的理论与临床基础。

  鉴于此,我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中医人才的培养工作。早在西晋时期就设有医政管理兼医疗的机构——医署;隋唐时期设太医署,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医学教育机构;北宋时期所设之太医局及金、元、明、清时期之太医院,乃为国家层面的医学教育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立以及医学教育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医学整体水平的提高。新中国建立后,国家相继建立了20多所中医学院,开展中医药高等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

  培养中医人才的途径是多样的

  李振华长期从事中医教育和临床工作,对我国培养中医人才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系统的梳理和思考。他指出,中医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有其规律性,目前我国的中医人才仍相对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应多途径开展中医人才培养工作。除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外,尚有以下中医人才培养途径:

  一是开展全国名老中医带徒工作。国家从1991年起开展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至今已开展五批,遴选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871人(次),确定和培养学术经验继承人4802人。继承人通过跟师学习和临床实践,较全面系统地总结和整理了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与技术专长,其临床能力和业务素质显著提高,多数已成为当地的中医药学术技术骨干。

  二是举办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简称“优才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自2003年开始举办优才项目,目前已开展三批,选拔培养对象933名。该项目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的最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形式,为中青年名中医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培养了一批“理论上有创新、学术上有专长、技术上有专攻、疗效上被公认”的名副其实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三是建立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包含22个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截至2013年共建立工作室794个。工作室除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研究与传承工作外,还需重点培养传承团队中2名副高以上中医药人员和5名中级职称中医药人员,并接受外单位进修学习人员10人以上。

  四是高校举办各种“实验班”。中医事业的发展根本在人才,关键在教育。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模式,直接决定着培养出什么样的中医人才。总结50多年的办学经验,各高等中医药院校近年来都在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包括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举办了各种人才培养实验班,如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岐黄国医实验班”,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中医“何任班”,河南中医学院的“仲景实验班”、“平乐正骨班”等。这些实验班采用院校与师承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突出“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的中医优才教育理念,是在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有益探索。

  培养真正的中医人才

  李振华指出,所谓中医人才,不是你学了中医、在中医院工作就可以了,而是要有中医的真才实学,要用中医的整体思维,用中药以及针灸等诊治疾病。如对中医一知半解,临证处方就会陷入“中医处方,西医思维”的困境。另外,患者到中医院看病,多数是想看中医,或者是经西医诊治无效者。如果我们的医生仍然开西药,患者是不会满意的。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中医人才必须是地道的、有真本事的中医人才。

  李振华说,我国在50多年的高等中医药教育历程中取得了不少成绩,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人才,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要勇于承认,院校式中医教育也有失败的地方,主要是中医学习的太少了,中医基本功不够扎实。这样培养出来的中医就不是真正的中医。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中医?如何成为真正的中医?李振华指出,真正的中医人才是指系统掌握了中医药知识、熟识中医药经典理论、能够熟练运用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与治疗手段,并掌握必要的现代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人才。同时告诫我们,作为中医,首先要把中医学好、学精,然后再学点西医,以弥补中医的不足。例如,学习西医的检查诊断,为我们判断疗效和预后提供科学依据;学习西医的支持疗法,为我们的后续治疗奠定基础,等等。

  李振华严肃地说:“我并不反对大家学习西医,但我反对把中医丢了去学西医,那就错了!尤其是打着中医的牌子,不会切脉,不会辨证,只会给患者开点儿西药、开点儿中成药,即使开中药也是乱无章法,这叫‘挂着梅兰芳的牌子,唱着朱逢博的调子’!梅兰芳是唱中国京剧的,朱逢博是唱中外民歌的,传统的说法,这样的中医是‘两张皮’,老百姓的说法是‘挂羊头卖狗肉’”。

  李振华虽逾90高龄,但谈起中医学的发展,思路清晰,精神矍铄,谈话中充满着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与信任,李振华对中医人才培养的真知灼见,深深地印记在我们脑海里。年至耄耋的老人,依然关注着中医事业的发展,这是对年轻人的极大鼓舞和鞭策。我们期待着在老一辈中医药专家的关心和指导下,更加努力地学习、继承中医药知识,为中医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上一篇:把脉中医 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下一篇:中医药的明确指向和功能实效

tags: 事业 中医

返回首页

相关

热门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