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渐成共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获得广泛关注。为此,第三届“庐山杏林论坛”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中医古籍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道以医显——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之道”高峰论坛,以推动中医药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
了解中医从中医的原点入手
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认为,了解中医必须从中医的原点入手。他说,中国传统文化分为道和艺的层次,艺的层次里面包括文艺、武艺、技艺;中医是技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道和艺密不可分,讲究以道统艺,由道尊艺。中国文化还可以用三个字来表示,一个周易的“易”字,代表道的层次,另外两个,一个艺术的“艺”字,一个中医的“医”字,易理、艺理和医理三个理是相通的。中国文化核心思想中最重要的是两方面,一个是整体观念,一个是动态平衡。中医就是根据这两个原则进行辨证的。了解中医的实践就能够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
他说,现在世界文化发展有两个很明显的趋势,一是向传统的回归。西方文化向传统回归现在最明显的就是医学领域。在西方有顺势疗法(也是自然疗法),强调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的修复和痊愈的能力,现在还兴起了人文治疗。二是向东方社会汲取营养。现在东方文化在西方受到高度重视,尤其在生命科学方面大量吸取东方文化智慧。在中国文化里面包含有自然养生和人文养生观念,同时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强调人的自觉。人对自己生命的自觉,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自觉。那么,通过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尤其是“仁者寿,德者寿”观念,开展好人文教育,足以以医显道,以道统医。
尊重中西医学的文化差异性
中央党校于晓菲教授强调从文化多元视角把握中医,不能把中医未来前进的道路限定在某一条路上,而应该是多元性的。比如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争论很多,其实最重要的,是尊重不尊重人类文化的多元性的问题。
对于一种思想、学说或主义来说,不过就是构造这个学说思想的人,在他所处的理解世界的特定过程中做出自己的理解,人类一切文化不过是理解,之所以做出这样那样的不同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特定的理解世界过程。
于晓菲认为,中医其实就是中国人遵照自己理解世界的思想方法,对生命不断理解,最后形成的一套医学体系。西医体现的则是西方人对生命有差异的理解过程。要尊重人们对世界理解过程的差异,尊重中西医学的文化差异性。
他说,其实中医思想,如不同的中医流派、个体化诊疗等,就体现了尊重差异性的思想。因此,我们要尊重不同的人对中医未来方向的多元选择,这种选择不能靠行政手段或者是学术权威来要求。
正确认识文化和科技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其广研究员强调应正确认识文化和科技的作用,妥善解决文化和科技之间的布局、格局问题。目前我国存在“文化腿短、科技腿长”现象。这背后有三方面问题:第一,过分夸大人的认识能力,把科技当成一种万能工具,其实科技与文化、政治、经济等一样都只是人类认识世界、利用世界的一个角度、一个方法,不能说科学就比文化更高明、更深刻、更全面,人类的认识能力在任何历史阶段都是有局限的。第二,在目前的科技研究当中,弥漫着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倾向。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是万物之本原,这个认识可能过于狭隘。中药有效性不是单纯从物质角度就可以认识清楚的。第三,对社会公众尚缺少关于科学技术有双刃剑作用的宣传介绍。人类许多问题包括现代疾病是由于滥用现代科技造成的。
他指出,应更多关注中医药学术思想继承问题。中医药和西医药除了还原论和整体论的区别,从统计学上可以看作西医药是大样本理论,中医药是小样本理论。大样本理论更多关注共性,可在短时期内用用人为设定目标的办法,进行对比实验,然后依靠实验数据推导出理论和方法。小样本则是更多认可个体差异性,更多是靠观测得到一个长时期的时间序列的结果,从而形成并完善一种理论。
如果说中医药具有小样本理论特色的话,那么中医药的传承问题就非常紧迫了。因为对于大样本理论,任何人只要按照这样的方法条件进行实验,结果都不会有太大差别。而对于小样本理论,观测者个人的体验、感悟、意识差异很大。所以走掉一个老中医,可能一种思想、一种方法就丢失了。目前感觉中医药学术上讲创新的多,讲继承的少,但是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能正确地去学习和理解,进而掌握运用传统中医药的知识技能方法,怎么知道这个巨人的肩膀在哪里,有多高。
以文化内涵彰显学科价值
清华大学张小军教授表示,应坚持中医药的文化和科学价值,以宽容的、开放的观念融合现代科学的新进展,在科学殿堂占有一席之地。他认为,目前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存在误区,科学常被理解成定量的、技术性的。但是即使在最讲精确的自然科学其实也不可能做到精确,即使有所谓的精确结果对现实的反映也是失真的。那就常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来解决偶然性问题,把一些经验作为人工智能加以补充。
像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所说的,走向一种新的综合,走上一种新的自然主义,也即是新的科学。由此观之,中医药可能至少是体现所谓自组织世界观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自组织世界观的核心就是事物自发的形成秩序,包括像《黄帝内经》中反映的中医思想,其实都是在谈事物的自发组织秩序,这种秩序形成有赖于动态的平衡。
因此,中国文化中的自组织世界观应该在科学里面占有一席之地,中医有可能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
中国科学院宋正海研究员也提出,应该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理解科学,不要回避科学性,不要怀疑科学和科学本身的文化。科学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与自然打交道,得到生存必需品,并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这种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就很容易形成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就是科学的。而现在科学主义却把科学变成了一种宗教。因此,我们可以用文化揭示中医,通过文化建设证明中医的科学性,中医不仅是科学的,而且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科技工作者应该有信心。
把握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
文化学者、《道以医显》作者冯模健认为,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中医学集各家学说之大成,对道、儒、释等各家学说中人文精神、哲学思想、自然科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表达。其二,学术成果最丰富,中医药论著丰硕,内容涉及文化、哲学、天文、地理、环境、气象、生命科学和医药学等方面。其三,包容面最广,融道教医学、佛教医学、少数民族医学和民间医学为一体,涵盖人文道德、生活方式、社会适应多层次。其四,影响最大,中医药学绵延传承至今,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中华文化传播做出卓越贡献。其五,对中国文化弘扬最突出,中医学的形神合一观、经络理论、治未病思想等都是中华文明成果的高度体现和继承发展。
他认为,必须把握好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这包括以“防患于未然”为医学目的,以心灵和谐为主导的医师医德,以生命自主调节能力为要的“养生”理念,以顺应生命代谢规律的人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