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了大半人生路,56岁的桂林永福人莫修恩遭遇了扩张型心肌病带来的生死考验。几番挣扎徘徊,在解放军第181医院(以下简称181医院)成功进行心脏移植后,他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心脏不断吹“气球”
2004年,莫修恩在181医院被检查出患有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因不明原因扩大。医生建议他先进行保守治疗,因为心脏移植寻找供体不易,手术难度大、费用高。
8年的时间里,尽管一直坚持药物控制,但莫修恩的心脏仍然如同气球一样,被越吹越大。“最近一两年,我越来越觉得心痛、呼吸困难,渐渐到晚上只能半卧着睡,很痛苦。”莫修恩在生死线上徘徊,最严重的一次,他一年住了4次院。直到今年四月份,医生确定他已经无法靠药物继续维持治疗,建议进行心脏移植,莫修恩这才从这种无止境的折磨中解脱出来。但接下来的日子,莫修恩又抱着一丝重生的希望陷入了未知的等待中。
在广西,目前只有南宁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桂林的181医院通过了国家卫生部的心脏移植准入制度,能够开展心脏移植手术。于是,莫修恩来到181医院进行了检查登记。
当时检查结果显示,莫修恩的心脏已经扩张到正常人的两倍大,和正常男人直径50mm的左心室相比,他的左心室扩大到了82.7mm,出现了重度心衰、心肌收缩无力。扩大的心脏在胸腔里“越界”,严重压迫了肺、肝脏等器官。在等待心源的时间里,莫修恩每天都要靠打强心针,服强心药度日。
“正常人心脏跳动一下,射出的血和心脏存血的比例应该是50%~60%,莫修恩的射血比例只有16%。保守治疗转为心脏移植手术治疗的一个判断指标就是低于30%。此时,莫修恩随时有可能因心衰而死亡。就在做手术的前一天,我还在担心老莫能不能活过当晚。”181医院心胸外科主任潘禹辰说起当时的情况,很是感慨。
“心心相印”的配型
因为要等待配型,检查结束的莫修恩只能出院回家。莫修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等到供体,已经濒临死亡的他,不知道这一次能不能闯过鬼门关。
要寻找供体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心脏移植不像肾移植和肝移植,心脏具有唯一性,且要保持心脏的存活性。心脏在离开供体6小时后,如果不能成功移植到受体体内,手术就会失败,因此供体必须是脑死亡,心脏无任何破坏。而且心脏移植对供体要求很高,供受双方的身高、体重、体型要差不多,这样心脏才能大小合适。且还要符合血型、淋巴毒实验、HLV(人类白细胞抗原)等8项配型,才能保证心脏移植成功且无排斥反应。
“很多人就是在等待心源的过程中死掉的。”潘禹辰谈到,莫修恩4月在181医院“备案”一个月后,医院就为他找到了配型成功的供体,对于医院里其他几十个同时在等待心源的患者来说,莫修恩多么幸运!
摘心换心 步步惊“心”
接下来要“换心”了。5月9日,潘禹辰首先带着一队医护人员,在一个手术台上进行供体的心脏切除手术。供体死亡后,心脏随之停止跳动,潘禹辰向其注射心肌保护液后将之暂时“冷冻封存”,这颗被“雪藏”的心脏“保鲜”时间只有6小时,潘禹辰在10分钟内将之切除下来,然后迅速赶回181医院,为莫修恩植入这颗心脏。
在另一个手术台上,依然是一番忙碌的景象。在潘禹辰的回程路上,莫修恩就被送往手术室进行麻醉,气管插管,正中开胸。“因为心脏移植是原位移植,必须要将莫修恩的自体心脏先摘取出来才能换上供体心脏,但是心脏停止跳动就会造成死亡,因此要为莫修恩建立好体外循环。”潘禹辰解释。
体外循环就是用人工管道将人体大血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从静脉系统引出静脉血,并在体外氧合,再经血泵将氧合血输回动脉,这样血液可以不经过心脏和肺而进行周身循环。
体外循环建立好后,医生先彻底阻断了莫修恩的心跳,此时心脏内已没有血液流动,随后这颗巨大的病变心脏被迅速切除,潘禹辰将供体的心脏与莫修恩的左心房、下腔静脉、肺动脉和主动脉、上腔静脉一一细致缝合。一颗健康的心脏就被成功替换到莫修恩的身体内。2个小时的手术后,这颗心脏在莫修恩的体内开始重新跳动起来。
莫修恩的手术特别成功,他充满感激地对记者说:“手术后第二天,我就能吃东西,把家里人都认全了;第三天下午能下床走路;第四天就能在病房外逛逛;第五天我就可以自己去其它楼做检查。我的第二次生命,是181医院给的。”
■ 医生点评
换心其实很安全
解放军第181医院心胸外科主任潘禹辰
心脏移植,听起来很像天方夜谭,但实际上换心手术已经开展了多年,目前技术也比较成熟。国内心脏移植手术存活最久的患者延续了19年的生命,美国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最长存活了32年。
181医院从2006年开展广西首例心脏移植手术以来,至今已开展了30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25例。在所有的器官移植手术中,心脏移植的远期效果是最好的。因此,患者不必对心脏移植有恐慌感,如果不进行心脏移植,只能无奈等待死亡;勇敢面对接受心脏移植手术,还有生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