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医药资讯>正文

《医学科普丛书》的意义

2014-10-18 11:35:08
一套丛书,两年间出版了24种,不仅被摆放在许多书店的显眼位置,有不错的卖点;而且还频频在各类书展中亮相,获得读者的好评。今年2月,其中的19种已通过手机上线阅读,把它带进了更广阔的空间……

百姓的需求是最大的砝码,读者的喜爱是最好的褒奖,中原农民出版社不失时机地组织专家又编写出一批后续书目,并将于今年7月起陆续推出。作为这套丛书的挂名主编,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提笔写下这段话,以为这套丛书的高效繁衍鼓劲、助力!

继续推出《医学科普丛书》的意义,起码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

为国民健康素养的提高提供食材。2012年,我国居民的基本健康素养水平只有8.8%,算是比较低的层次,与中国的大国地位和整体国力很不适应。今年4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中提出了5年后要将这个水平提高到20%的目标,这既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艰巨任务。作为医学科学工作者的天职,最方便参与、最有可能做到的就是利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创造性劳动,在向受众提供诊疗服务时机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医学知识普及的广度、深度、力度和强度,通过讲健康知识、写科普作品,面传心授,身体力行,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传播科学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医学科普丛书》的承载中,就包含有这样崇高的使命。

为医改的顺利进行拓宽思路。我国正在进行的医疗制度改革,事关国计民生。疾病谱的快速变化、老龄化的日趋突出,困扰着未来世界的发展,也困扰着社会的安宁。美国的人均年医疗经费投入已高达8700美元(占美国GDP的17.7%,是全球总投入的1/4),而国民健康水平(发病率和人均寿命)在世界卫生组织191个国家的排名中却一直徘徊在18~20位。我国虽然在过去短短几十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一二百年才完成的转变,但也同时存在着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疾病和健康的双重负担。如不及早干预,未来国家GDP的1/4将用于医疗。要解决13亿人口的健康问题,必须寻找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路子,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就是用中国式的方法去解决世界难题。《医学科普丛书》的承载中,也包含着这样积极的因子。

为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增添动力。2013年10月,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扩大供给,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务协调发展,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意见》中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八项任务,体现在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的各个层面,如何实现对疾病干预的前移,树立超前的健康管理意识,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它对降低发病率、减少疾病痛苦、节约卫生资源、增加健康指数、增强国力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围绕这一理念,在健康预测、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健康维护、健康干预等领域大有作为。《医学科普丛书》的承载中,还包含了这样有益的探索。

《医学科普丛书》的作者,都是各个学科的专家,资质是完全可以放心的。已经出版的24种书,传播了健康的正能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是应当肯定的主旋律。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有的书文笔老道,深入浅出,趣味引人,出自长期从事科普的高手;有的书,墨花四溅,激情横溢,单刀直入,出自牛刀初试的新秀。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爱科普、做科普,成为学术与科普并举的双重能手,是一种值得称道的好现象。学术与科普,既是可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命运密不可分的同宗学问,又是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两个领域,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恰当的切合点、交融处,是文化和科学转播中需要认真探索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建议丛书的后续作品,进一步处理好政治与学术、文化与科学、中医与西医、创新与普及、养生与养病、偏方与正方、食养与食疗、高雅与通俗、书本与实用、引用与发挥等关系,立足基层、立足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以指导大众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养生理念的形成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方法为主,兼顾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采取多样性的形式,有针对性地为民众提供科学、有用、有理、有趣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他们追求健康、幸福人生的好帮手、好朋友。

上一篇:创建特色中医馆

下一篇:苏轼免费发放“圣散子”

tags:

返回首页

相关

热门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