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工作中,高层次人才较量往往不是学术较量,而是品格和素质的较量。
科学研究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事业,自诞生之始就把追求真理、揭示客观规律作为崇高目标。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基础素质,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研究生导师要以人品为根、以诚信为本、为事业奉献、为团队修身。
近年来,在科研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风浮躁、学术不端行为滋长,违反科研伦理、滥用学术权力、学术失范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已损害了学术界、教育界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健康成长。
中国科协调查,有近四成的科技工作者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缺乏了解,近半数没有系统学习过科研规范知识。超过一半的研究生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最严重的群体。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宽容态度,科研诚信意识淡薄。
目前,学术界的学术不端行为大致分为七类,涉及学术造假、论文剽窃、重复发表、一稿多投、不当署名、伪造履历、论文买卖。其中重复发表、一稿多投、违规署名往往不被人们重视。重复发表突出表现为一篇论文先在某个学校的学报上发表,再拿到更高级的期刊上发表;把已在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翻译成英文拿到国际期刊发表,或者反过来,把已在国际期刊发表的论文翻译成中文在国内期刊发表。一稿多投表现在同时将一篇文章投向多个学术期刊,作者选择最先回复录用的学术期刊发表,然后再通知其他期刊撤稿。违规署名表现为“搭车署名”、“被动署名”、“不担责署名”、“送礼式署名”、“失察署名”等。
《科学》杂志主编艾伯茨说,学术不端是天大的事。针对学术不端行为,一方面要有惩罚措施,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特别在研究生阶段就要加强年轻科学家的学术伦理教育,在研究生院要经常提到这一点,形成一种让年轻科学家保持正确行为的舆论压力,让他们知道,学术不端行为不是大不了的事情,而是天大的事情。
在科研工作中,高层次人才较量往往不是学术较量,而是品格和素质的较量。导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优先,人品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同样适合科技工作者。科研人员要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