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行业,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在原有合作办学、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学校2012年组建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一体的办学体系,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长效机制。在组织结构上,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在育人形式上,由企业单项参与向全方位合作转变;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由适应型向前瞻型转变;在资源整合上,由浅层利用向深度开发转变;在服务企业上,由基础型向战略型转变;在机制建设上,由闭合、随机向开放、规范转变。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全方位、深层次合作,使校企合作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理事会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组建了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等专项工作组,形成定期议事制度,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修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革新课程体系,开发实训教材,解决实际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学校70%以上的毕业生都在理事会成员单位或合作企业就业。学生就业质量得到保证,与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体制机制创新是分不开的。该校已连续5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获得“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
“只有坚持合作双赢,校企合作才能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才有根本性的转变。”校长赵国胜如是说。
强化能力,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赵国胜认为,“高职高专不能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版,办学应体现出与应用性本科以及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别。同时,作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既要体现学科性,又要体现职业性。”
学校主动研析随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形成新的行业、新的工种、新的岗位群,积极促进专业对接区域内产业集群。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上都力求实现和行业(企业)无缝化,形成了院校一体、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全方位、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针灸推拿专业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院校一体、工学结合、岗位驱动、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形成了“校企合作,一体、两翼、三段三岗”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即学校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深度融合。一体,即以学生就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两翼,即学校和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全过程;三段三岗,即第一阶段专项能力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成长为“观念职业人”,第二阶段岗位能力训练,把学生训练为“准职业人”,第三阶段职业能力训练,将学生培养为“完全职业人”。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毕业后到企业可以以最短的时间进入角色。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学生与岗位零适应。
就业市场火爆的订单班,也在安徽中医药高专落地生根。2012年,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与上海悦胜(芜湖)药业有限公司开展订单班合作教育,企业参与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给予学生奖学金支持。学生到企业是准员工身份,进行识岗、定岗锻炼、最后签约就业,完成由准员工到技术工人的成长历程。
安徽中医药高专学子在职场、赛场都表现不俗。在以能力说话的职场角逐中,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稳定在96.5%以上,形成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性局面。根据毕业生就业质量抽样调查,以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为例,专业对口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在高手云集的赛场,针灸推拿专业也不逊色。2011年,学校在首届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2011’针灸推拿技能大赛中,获团体综合一等奖(第一名)、个人全能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成为本次参赛队伍中获奖最多的代表队。
对接岗位,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全面统一
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为确保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在教学计划管理方面,大力推进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将职业认证融入课程体系,实行“双证书”教学计划,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无缝衔接。
学校依托行业(企业),根据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以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为试点,按照“知识+技术+能力+综合素质”的目标指向,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确立参照岗位标准建设课程标准,使专业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全面对接,专业课程标准、企业岗位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全面统一。以针灸推拿、中医制药技术专业为例,针灸推拿专业按照执业助理中医师和相关劳动职业资格考试要求,构建了适应针灸、推拿、养生、保健、康复岗位需求的“课证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构建了“基于中药制药工作全过程”的课程体系,打造了《中药化学技术》、《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分析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了包括优质精品资源、专业核心课程资源、通用泛性资源等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初步形成省、校、系三级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秉承“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与行业(企业)开发了《中药制药技术实训教程》、《药品质量检测技术技能实训教程》、《制药实训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等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为核心的实训课程。
学校还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开发运用于课堂教学的企业案例,形成专业课程教学项目库;以课程作业方案系统设计和项目化作业实施为重点,形成了一批优秀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浙江杭州仁易堂中医康复医院负责人任高松表示,2011年安徽中医药高专针灸推拿专业有12人到该医院工作,学生入职后,吃苦耐劳、勤学好问、动手能力强,对医院业务很快熟悉,表现抢眼。安徽中医药高专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周翔表示,随着养生保健产业的发展,毕业生数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只有“订单班”,才能保证企业的用人需求。
注重实效,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办学经费向实训基地倾斜。”这已经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经过3年示范院校建设,目前,全校已经拥有15个校内实训基地,142个校内实训室,1个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特色(示范)实训基地和2个“校中厂”,仪器设备总值达6000多万元。
针灸推拿专业已经形成了集基本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职业技能拓展训练,临床见习、实习、专业技能大赛,课外模拟诊疗,社会义诊服务为一体,全方位、多环节、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学生校内外实践不断线。针灸推拿专业依托安徽省财政支持的针灸推拿实训中心,优化功能布局,设置基础功能区、针灸功能区、推拿功能区、综合功能区、保健功能区,在校内构建了模拟、仿真、真实的针灸推拿与保健康复实践教学环境;以附属中医医院(芜湖市中医医院)为平台,形成了“前院后校”的校内实训基地。
与“校中厂”形成呼应的是“厂中校”。学校主动走出去,融入企业,秉承“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理念,与企业共建、共享“厂中校”,做到“校中有企”、“企中有校”,让企业全方位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保证教育教学行为与企业需求无偏差、不错位。安徽中医药高专目前拥有校外实训基地134个。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厂中校”上海悦胜(芜湖)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他们公司高度重视“厂中校”建设,参与了“订单式”培养计划的制定,订单班的一些核心课程,由企业的高管和高级技师亲自授课,手把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
安徽中医药高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的副校长马波认为,“厂中校”建设真正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目的。校企双方共同提供管理、师资、设备、技术,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学生实践提供真实的岗位环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企业车间生产一线,使高职高专的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的需求,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了更多的职业经验,实现了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厂中校”这种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使企业由此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学校解决了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生提前实现了预就业,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目的。
借助仿真性环境、研发型环境、真实性环境、生产性环境4种不同环境的实训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都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支点。近3年来,安徽中医药高专毕业生除极个别专业外“双证书”获取率都接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