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有幸成为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跟随老师学习,收获良多。进站学习之初,徐经世就亲自撰文《为医须立德,治事必修身——与中医博士后谈如何做良医》,徐经世指出:传承既是技术经验的传承,又是综合素质的培养,高层次的传承人才要以“人生不能越界,底线必须坚持”作为心灵的修养。在中医学习与实践中,要牢固树立中医姓“中”的信念,唯此才能够在临床中勇于用中医,敢于用中医,进而更加致力于专业技能上精益求精。徐老忠于职守,活到老学到老,从不沉溺于世俗,他是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于一身的中医大师,是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的典范,徐老的这种医德医风,值得我们每一位后学者学习和效法。
徐经世临床行医60余年,勤学多思,精于医理,临证丰富,擅于从脾胃肝胆论治内科杂病。脾胃学说不但对诊治脾胃病有指导意义,对其他脏腑的疾病诊治也起到一隅三反的作用。
徐经世在长期的诊疗过程及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脾胃学术体系。徐经世提出“杂病论治,重在中州”“从脾论治,调肝为主”。所提“中州”即脾胃肝胆,四者居人体之中,脾胃属土,乃人身后天之本,生命之根,十二经气机升降变化,然脾胃之强弱又取决于肝胆之制化,特别是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工作压力增加,内伤杂病由郁致病者则更为多见,故临证辨治疾病,重点在于图治中气,条达木郁,使其复原则气机升降正常,阴阳平衡,病可获愈。而如何达到升降平衡,在具体用药上又当把好“度”的问题,否则又会出现偏倚。故此徐经世精炼总结了“四句话、三十二个字”来概括,即:疏肝理气,条达木郁(逍遥、四逆、温胆之类);补益肾水,清平相火(一贯煎等);理脾和胃,和煦肝木(归芍六君、芍药甘草等);活血化瘀,燮理阴阳(燮枢汤、三阴煎之类)。无论病在何脏,通过调和中州,平衡升降,从而使邪去正安。
近日,徐经世偕同弟子们整理的临证实录《杏林拾穗》出版,我反复拜读后,掩卷沉思,感慨良多。此书名为“杏林拾穗”,实为“杏林精粹”,值得我辈细细研读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