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医药资讯>正文

立足基层成大医

2014-10-18 11:09:15

  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在面对就业时经常感到茫然,认为只有到三级甲等医院工作才会有发展前景,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常言道:“真正的中医在民间。”古往今来,多少泰斗,多少大医,他们的成功就是在基层一步一步干起来的,我们最为熟悉的医圣张仲景,他是一边做官,一边中医坐堂,为百姓解除病痛,写下了不朽名著《伤寒杂病论》。我们身边的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在农村卫生所一干就是15年,他注重学习和积累,人们称他为中医活字典。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医的医疗服务优势在基层,基层的医疗服务的优势在中医”。要想成为大医,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四个方面。

  “学一学”夯基础

  大医是指德高博学技精的名医生。温病大师叶天士说:“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又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无轻言医。”这是80岁的叶天士在临终前嘱咐子孙的话。从中可以了解到,对一个学医者的基本要求,头脑愚钝、反应慢、记性不好的人,不喜欢读书、不勤奋用功的人,即使学了医,也很少不害人的,就是用药当刀,会伤到人的性命。

  中医学堪为 “文、史、哲、医四位一体”之学,需要世代传承。要想成为大医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而从入门到登堂入室,成长为一名中医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其中最重要的是,学医者要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书看得越多,掌握的知识就越丰富,对临床复杂多变的疾病的应变能力就会越来越强。所以说,要想当好医生必须注重学习、注重积累,必须要学习下列书籍:中医经典类,如《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内经选读指要》、《伤寒论临床应用》等。历代医家名著如《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伤寒总病论》、《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本草纲目》、《景岳全书》、《医学源流论》等。当代医家名著如《中医存亡论》 、《岐黄医道》、 《周易与中医》、 《思考中医》等。医案类如《叶天士医案大全》、《中医历代名医验方析要》、《古今医案汇粹》、《干祖望医话》等。

  除上述书籍之外,更要通读《道德经》、《论语》、《孟子》、《山海经》、《易经》等中国古代文化读本,还要了解浏览《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国通史》、《梦溪笔谈》等史学名著,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科技的了解,为全面了解中医、正确理解中医理论和掌握中医医疗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动一动”勤实践

  医学是一个重视实践的应用科学,中医学也不例外。有一位学者曾说过:“医生如果失去了病人,那么医生这个职业也就没有了。”由此而言,医生只有对患者进行医疗实践服务,医生这一职业这一称谓才会有鲜活的内涵。医学毕业生应多临床,早临床,在临床实践中反复思考摸索,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以致用。基层医疗单位医疗设备相对简单,适合运用中医看病。中医诊病,主要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中医治病,一根银针,简单的几味中药就能解决。在基层,医生第一时间接触患者,患者多,病种全,锻炼实践的机会也就越多,经验也多,更适合全科医师的培养。而大医院,分科细,病种单一,而且患者到大医院来,就直奔专家去了,刚毕业的年轻医生诊病的机会自然会少些,实践的机会也就少一些。所以,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去为上上策。

  笔者认为,在基层工作要养成良好的医疗工作作风,在医疗工作中要做到“七细”,即:登记要“细”,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习惯、既往史等;采集现病史要“细”,包括患者主诉、主证、兼证等;体格检查要“细”,充分运用“望、闻、问、切”、“视、触、叩、听”及现代医学仪器检查;治疗和观察要“细”,对自己处置不了的,必要时向上级医院转诊;追踪要“细”,对已治疗过的患者、出院患者、转诊患者要进行跟踪调查,对病情愈后进行综合评估;医嘱要“细”,做到药味尽量少,价格尽量便宜,煎服方法尽量简便;胆大心细,勇于实践,临证做到心中有数。

  “笑一笑”重服务

  服务好是医生医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为一名合格的医者,要理解人,同情人,宽容人。“微笑服务是最好的服务方式”,对着患者微笑是人性化服务的最好开始。患者对医生微笑,是对医生的信任。医患相互微笑,给予对方理解与信任,减少医患摩擦,对诊疗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只有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医疗过程才会有保障,治疗效果才会彰显。医生重服务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医生要注重服务细节,包括着装、谈吐、举止;2.对患者整个诊治过程给予监管,包括疾病的发展、变化、转归、药有无毒副作用都等介绍清楚;3.精打细算,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不必要的检查坚决不做,用药做到“中病即止”。

  “想一想”多总结

  人们常说:“医生老来香,看病找老医生。”笔者也时常领悟到这一点。老医生之所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不是因为他们岁数大了才得以信任,而是老医生日积月累的医技积淀的结果,他们年轻时跟吾辈一样,从零做起,培养兴趣与爱好,刻苦专研、勤于实践、善于总结、乐于奉献、忠于服务的结果。选择了医生这一职业,就注定要终身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只有学得多,懂得多,才会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注重理论与临床的衔接,应从接诊、查体、诊断、治疗、愈后、康复、预防诸方面考虑。既继承又创新,承古而不泥古,在不断总结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基层是培养全科医师的摇篮,是医学毕业生们成才的集结地,是近民、亲民,服务于民,实现医患零距离沟通,减少医患摩擦,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平台。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去是政府解决医学毕业生们就业难的最好安置去处,也是卫生行政部门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的最好举措,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去是自己日后成就大医最为理想的人生大舞台。

上一篇: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医人

下一篇:石头为引治病妻

tags: 基层

返回首页

相关

热门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