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医药资讯>正文

基层中医人才的紧缺

2014-10-18 11:22:10

  随着中医药技术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推广,基层中医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关键、最为紧迫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具有广泛的需求人群,尤其在基层颇受欢迎。中老年人对中医药的接受性强、信任度高,开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的现实意义无需赘言。一方面,“以农村为重点,坚持中西医并重”是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医并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落实到工作中。另一方面,基层为中医培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中医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临床实践及总结,不断增加的基层医院门诊量为中医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中医在基层大有可为。

  但是,如果没有合格的中医大夫,以上这些发展机会就会丧失。由于政策、条件、待遇、发展空间等因素,许多优秀人才不愿意到条件较为艰苦的基层(郊区、农村)工作。据安徽、四川、新疆等地的调查显示,多数地区基层中医药人员严重不足,绝大多数村卫生室没有中医药人员,多数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亦十分缺乏。作为农村中医药发展较好的四川省,仍有17%的村卫生室没有中医,在一些民族地区,50%的乡镇卫生院没有中医药人员。

  另外,中医在基层全科医生培养中未受重视。首先,拿订单定向来说,国家每年每生资助6000元,完成5年培养周期的人均费用为3万元,2011年国家下达了5315名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医临床专业仅为1000名。仅就河南省来说,近两年来国家共分配招录计划700名,其中仅有50名中医专业学生,占7.1%。即便是今年,国家再安排的计划全部为中医类,从整体来看比例仍难以达到50%。其次,从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来看,卫生部下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中,仅在理论培训的“社区康复”中提及“熟悉中医药传统康复疗法”,而非“掌握”内容。并且在“临床培训”及“基层实践培训”中均未提及中医药内容。从各地选择确定的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对象分析,河南省去年第一期全科医生理论培养班的240名学生中,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仅有14位,占5.8%。

  由是观之,这种格局如不尽快加以调整和改善,势必导致未来5~10年间基层中医人才比例及数量将远远小于西医人才的结果,这对于目前中医人才队伍明显不足的现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一是加大国家人才培养支持项目中中医人才的比例。把定向免费培养中医药专业学生作为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的重要举措,在国家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计划中,大大增加中医类计划。建立国家财政专项经费,每年为全国乡镇卫生院(中心、室)定向培养中医药专业大专生。

  二是加大基层人才培养中医类课程设置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在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及规范化培训中增加中医知识的培训力度,甚至将中医单独列出,单独考核。无论中医还是西医,中医内容均应为必修及必考科目,只有这样,将来才有可能在培训人员中走出一批中医人才。

  三是进一步加快完善中医人才培养配套措施。譬如,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调整中医药高等教育结构和规模,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开展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临床类本科生招生与培养改革试点,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国家应支持建设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专业和课程,重点建设一批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同时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落实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养与专业学位授予相衔接的政策,妥善解决取得执业资格的师承人员在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引导各高等中医院校开设适宜基层中医药需求的中医药专科专业,确保毕业生所学知识满足基层工作需要。

  此外,创新机制,将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完善中医药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制定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评价标准,改进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中中医药专业考试的方法和标准,建立国家中医药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建立政府表彰和社会褒奖相结合的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待遇,稳定基层中医药队伍。

上一篇:甘肃中医学院建成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纪实

下一篇:名医家孙思邈 医德要“诚”

tags: 基层 中医

返回首页

相关

热门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