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实用书 > 百病自测 基础篇

视目诊病

书名:《百病自测》  作者:

视目诊病也有很长的历史。汉代的《内经》就对眼诊作了精辟的论述,如《灵枢・大惑论》记载:“目者,心之使也。”“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所以,中医学认为眼睛的特定部位与人体的脏腑有着密切关系,这对人体内一般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该书还将眼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也就是后代医家沿用的五轮学说,即二两眦血络属心(血轮),白珠属肺(气轮);黑珠属肝(风轮);瞳仁属肾(水轮);眼泡属脾(肉轮)。因此根据眼睛不同部位的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可以诊察不同的疾病。

 

一、眼部颜色改变

眼之五轮分属五脏,肝、心、脾、肺、肾之病,皆可上注于目,引起目的色泽变化。有经验的医生可以根据眼的颜色变化规律来辨别不同脏器的疾病。

1.白眼球的颜色变化

正常人的白眼球无其他颜色,一般白而有光彩。如果内脏有病,在白眼部出现颜色改变。

①红色。主要是眼球充血、发炎的原因。有时单眼发红、有时双眼同时发红。除了眼红以外,还会有分泌物。视物时疼痛,尤其晨起时明显。

②白色。白眼球正常时也呈白色,但有光彩。如果过于白,近于蓝白色,说明分布在白眼球部分的血液减少,证明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如果突然发现眼球变白,可能有急性大量失血,如消化道出血、宫外孕等。

③黄色。白眼球发黄,似有黄色素附在白眼球上,属于胆汁代谢障碍或胆汁外溢。白眼球发黄多见于急性黄疸性传染性肝炎、胆囊、胆道炎症、结石、蛔虫、肿瘤等。再则,不要把白眼球的脂肪沉着误诊为黄疸。脂肪沉着多见于中年以后,目有黄色隆起的斑块,在眼裂部最明显。而白眼球的黄疸的黄色均匀,在眼球周围明显,应注意辨别。

④白眼球部有散在性小出血点,或有小块瘀血斑,即有出血倾向,可考虑再生不良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有时也是脑血管栓塞或出血的先兆。

⑤斑点。在农村幼儿的白眼球上,经常见有蓝色、灰色、或暗灰色的斑点,单个或散在多发,境界清楚,斑点周围均正常,多证实患有蛔虫症。如发现有此种斑点,到医院查一下大便中有无蛔虫卵便能确诊。

2.黑眼球的颜色变化

黑眼球即角膜部分,一般呈暗黑色,有光泽,其颜色变化多出现在黑眼球的周围,随疾病种类不同而有不同的色泽变化。

①黑眼球周围充血。呈红色,初起时双眼球出现针尖大小的小疮,排列成行,若已破溃呈树枝状,或可见到点状或地图状,同时伴有怕光、流泪、疼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去眼科诊治。一般是患病毒性角膜炎或虹膜炎所致。

②黑眼球呈灰暗色。黑眼球表面呈灰暗色,并有水肿、增厚等改变,识物不清,出现疼痛、怕光、流泪等自觉症状。这种全黑眼球的灰暗性变性,最多见于梅毒,尤其是先天性梅毒侵犯到黑眼球所致;也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病和病毒性感染。

③黑眼球周围出现金绿色环、黄棕色或黄棕色带,宽约1~3mm,在角膜上行端较宽,这是儿童的一种少见病症――肝豆状核变性。这种病主要是铜代谢障碍,预后较差。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

④黑眼球周围出现白色环。是衰老的表现,也称老化环。

其实质是血中胆固醇增高所致。可以预测卒中,即脑溢血或脑梗塞等。

3.瞳孔的颜色变化

我国为黄种人,瞳孔呈黑色,清静明亮。如果瞳孔色泽出现异常,预示着已患疾病。

①白色。瞳孔区域由黑变白,最常见的原因是老年性白内障,表现为视物不清或根本看不见物体。除此之外,还有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糖尿病,眼外伤等原因。

②红色。瞳孔内呈现红色,是眼内有出血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眼外伤等疾病。

③青色。青色为一异常征象,是由于眼内压力过高,正常眼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发生障碍,致使角膜呈雾状水肿及眼内组织病理性改变,使瞳孔发出青绿色反光,中医学称为绿内障。

4.虹膜颜色变化

虹膜呈环形薄膜,位于瞳孔周围,其主要功能是调节瞳孔的大小。黄种人的虹膜大部分是棕黄色,白种人呈灰色、浅棕色,有的呈黄色。在国内不同民族区域稍有不同,但在同一地区对常人都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在正常区域里出现异常情况,便认为是疾病。

①褐色斑。在虹膜上出现褐色斑点,与白眼球上的褐色斑相似,可认为是肠蛔虫症的征象。

②散在性斑点。在虹膜上出现许多分散性小点,并有不同颜色,多见于风湿症病人。

③凹陷区域。在虹膜下方或瞳孔周围的虹膜有许多凹点,可能患有溃疡病。

④虹膜斑点。虹膜区域出现斑点,多见于胃溃疡、急性胆囊炎、冠心病等。

⑤眼睑灰暗。正常人眼睑呈淡黄色,与面部皮肤相近,有光泽。如果眼睑色变灰暗,在眼球周围形成一圈灰暗色,即眼眶发暗,多半是由于劳伤过度所致肾虚,如重度神经衰弱、性生活过频、过度疲劳、癌症晚期、肝硬化、肾功能衰竭等病症;也有些是属于功能性紊乱造成的;有些则是消耗性疾病所致。所以,出现类似眼睑灰暗时,应及时改善生活条件,注意休息和调节饮食,如经过自行调理仍不能改善,应进一步检查,以免误诊。

 

二、眼部形态改变

眼睛是人体内脏的窗口,肌体内的某些疾病可以引起眼部的形态变化。不同类疾病又有其特殊的表现形态,仔细观察眼的形态改变也可以自测疾病。

1.眼球形态变化

正常人的眼球在眶窝内深浅适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虽略有不同,但在当地人群中眼球位置是适中的。有些疾病就会出现眼球的浅、深位置改变,最常见的是眼球突出和凹陷。

①眼球突出。即眼球自眶窝内向前鼓起,眼球外露部分增大。单眼突出,说明单侧眼窝内有新生物生长向外挤压。如呈进行性突出,可能是由于脑肿瘤的压迫症状。如发现双侧眼球均有不同程度的突出,可以考虑高度近视眼、先天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帕金森氏病、白血病等疾病,临床上最多见的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随着症状的减轻加重,出现眼球突出的加重和好转。如发现双眼球突出,又有多吃、心悸、多汗、甲状腺肿大症状,可能患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②眼球凹陷。即眼球下沉,眼眶增深。最常见的原因是脱水伤津,也有见于身体过度消瘦的人。其次是疾病晚期,消耗过重的病人,两眼球深陷无神,表情呆板,是为危候。

2.眼睑变化

眼睑位于眼眶前方,分为上下两部分。正常人上下眼睑活动自如,开闭如常,上下睑缘对称。当闭合时睑缘紧密不留空隙。眼睑自然睁开时,能使整个黑眼球外露。当全身和眼部发生疾病时,眼睑会出现形态改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眼睑浮肿。主要见于水肿病,因眼睑部组织松弛,易引起浮肿,故水肿病首先见于眼睑部。轻微的浮肿,可见眼睑细小皱纹消失,随着水肿加重,眼睑水肿也加重。水肿病最常见的是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妊娠中毒等病。

②眼睑下垂。眼睑开闭运动出现障碍,黑眼球不能完全显露出来。眼睑下垂既有先天性原因,又有后天的因素,对症治疗,会有所改善。若为先天性因素的治疗,应首选手术疗法,即作眼睑的整形。

②露睛。即眼睑闭合不全,黑眼球在眼睑闭合时仍有外露,多见于小儿,中医学认为是由脾虚、气血不足所致。小儿睡眠时露睛,多有慢性消化不良、饮食欠佳、营养不良,即所谓脾虚的病儿,最易发生慢惊风,应及时去儿科调治。

3.瞳孔的变化

正常的瞳孔为圆形,两侧等大,直径约为2。5mm。当瞳孔括约肌收缩时,瞳孔缩小;扩大肌收缩,则瞳孔散大。瞳孔随着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扩大的变化是正常生理现象,当有疾病时瞳孔的大小、形状出现异常,可根据其变化特征自测疾病。

①瞳孔缩小。瞳孔较前明显缩小,多见于中毒症,如农药中毒,川乌、草乌、毒蕈中毒,吗啡中毒,酒精中毒和安眠药中毒等。

②瞳孔散大。多是危重病人,不祥之兆,如脑出血、脑梗塞、脑挫裂伤等,也可见中药中毒,如曼陀罗中毒等。

 

上一篇:观发识病

下一篇:视口辨病

《百病自测》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