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自下逆上,手足冷为厥,厥者尽也,危候也。经曰∶下虚则厥,故阳衰于下,则为寒厥,阴衰于下,则为热厥,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则病厥逆,手之三阴三阳,相接于手十指。足之三阴三阳,相接于足十趾。阳气内陷,阳不与阴相顺接,故手足厥冷也。寒厥者,身寒面清,四肢逆冷,指甲冷,蜷卧不渴,便利,脉微迟,即阴厥也。热厥者,身热面赤,四肢厥逆,指甲暖,烦渴昏冒,便短涩,脉滑数,即阳厥也。按《内经》论十二经阴阳之厥详矣,而仲景以厥隶厥阴。《活人》亦谓诸手足逆冷,皆属厥阴,以肝脏风火,为厥逆之主。故厥症种种,类由肝风痰火,冲激闭塞,以至昏痉为多。今标举其目,有寒热、气血、食痰、尸蛔、煎薄、痿痹、风痫、喑郁、骨痛、肾色、暴疟诸厥,施治最所宜审。寒厥初病即肢冷,腹痛脉微,附子理中汤。或表热里寒,下利清谷,厥逆干呕咽痛,脉沉细而微,四逆汤。独指尖冷,名清厥。理中汤。热厥初病身热,烦臊脉滑,数日后忽肢冷,乍温,乃热深发厥。火郁汤。便秘,大柴胡汤。
烦渴躁妄,失下而手足冷,乃阳极似阴,热极似寒,不可疑作阴症,轻用热药。热微厥亦微,四逆散。热深厥亦深,承气汤。如阴衰于下,足下热而厥者,六味汤。凡伤寒之厥,辨邪气,寒厥宜温,热厥可散可攻。若由阴阳之衰,则元气为重,寒厥宜补阳,热厥宜补阴。气厥症有二,气虚气实,皆能致厥。气虚而厥者,必形色消索,身微冷、脉微弱,为气脱。参、 、归、术、地黄、枸杞之属。甚者,回阳饮、独参汤。气实而厥者,形色郁勃,脉沉弦而滑,胸膈喘满,为气逆。先理其气,四七汤、排气饮,再随症调之。血厥症有二,血脱血逆,皆能致厥。吐衄暴崩,及产后血大脱,则气随之,故猝仆。宜先掐人中,或烧醋炭以收其气,急煎人参汤灌之。但气不尽脱,必渐苏。血逆者,暴怒伤阴,血逆于上,先理其气,则血自行。通瘀煎、化肝煎,俟血行气舒,随症调之。食厥由醉饱过度,偶感风寒恼怒,食气填中,脾阳不运,忽仆不省,误作中风中气治,则死。煎姜盐汤探吐,食出则愈。如感风寒,藿香正气散。伤气滞,八味顺气散。纵饮痰升,猝仆者,名酒厥。
二陈汤加青皮、葛根、砂仁。痰厥由痰热阻蔽心包,肢冷猝仆,先探吐其痰,瓜蒂散,痰开再治本病。火痰宜清降,寒痰宜温散,湿痰宜燥利。因脾虚者健脾,因肾虚者补肾。尸厥即中恶之候,因犯不正之气,忽手足厥冷,牙紧口噤,昏不知人。或由登冢吊死,飞尸鬼击,语妄面青,苏合香汤灌之,候苏,服调气平胃散。仲景云∶尸厥脉动无气,气闭不通者,还魂丹。蛔厥多因胃寒,蛔虫攻胃,心腹痛不可忍,或吐涎沫,或吐蛔虫,发有休止,不宜用寒药。理中汤加炒川椒、槟榔,水煎,下乌梅丸,或安蛔散、芜荑散。蛔虫得苦则安,得酸则止,得辛则伏。
吐蛔亦有阳症,口疮咽疼吐蛔,竟以冷剂取效者,不可专以胃冷概也。煎厥者,诸动属阳,烦劳则阳气暴张,劳火亢炎而精绝,迁延至夏,内外皆热,孤阳厥逆,如煎如熬。宜清心益肾,或咸寒降逆。人参固本丸加淡菜、阿胶、方诸水。薄厥者,肝本藏血,怒则火起于肝,迫血上行而厥。蒲黄酒降之。痿厥亦热厥症,厥从肝起,致四末不用,因水亏则阳风烁筋,络热沸腾,须血肉咸润之品,熬膏服以填其隙。鳖甲、龟板、阿胶、淡菜、生地、猪羊脊髓。痹厥香港脚顽麻,初发必身痛,肢节肿。当归拈痛散。其自踝以下痛极者,五兽三匮丸、滋肾丸。风厥手足搐搦,身体强直,名痉厥。小续命汤。痫厥肝风发痉,肢掣液涸。固本丸加阿胶、鸡子黄、龙骨。喑厥乃类中风症,暴喑不语,经所谓内夺而厥,则为喑痱。地黄饮子加减。郁厥亦血厥症,平居无疾,忽默默无知,目闭口噤,恶闻人声,移时方寤,由热升风动,郁冒而厥,妇人多有之。羚羊角散。虚则填补奇经,杞子、当归、鹿角霜、茯苓、肉苁蓉。骨厥骨枯爪痛,六味丸。痛厥由胃阳久衰,肝木来乘,浊气攻胃。
吴萸、半夏、茯苓、姜汁、广皮之属。肾厥火由背脊上升,肢逆吐沫。椒附汤。其有肾厥气逆至巅、头脑大痛。
玉真丸。色厥乃纵欲竭情,精脱于下,气脱于上。独参汤。暴厥脉至如喘,气闭肢冷,若鼻及心腹微温,目中神采不变,口无涎,卵不缩,皆可救。备急丸。疟厥由疟邪陷阴,发厥不省,当和正以托邪。人参、半夏、知母、草果、乌梅、生姜之属。凡诸厥,脉大浮洪有力易醒,脉细沉伏数急不连贯,凶。厥仆大指掐拳内,凶;
掐拳外,轻。面青,环口青,唇白,鼻青孔黑,人中吊,危也。
诸厥脉候
寸脉沉大而滑,沉为实,滑为气,实气相搏,猝厥。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唇青身冷为入脏,身温汗出为入腑。)猝厥,脉大而缓者生,紧大而浮者死。尸厥脉伏者死。凡厥脉沉微为寒,沉数为热。细为气虚,芤大血虚。浮数滑为痰,脉至如喘为气,沉滑紧疾为食,洪大而滑为蛔,脾脉缓为痿,浮涩而紧为痹。
附方
〔寒厥〕理中汤 见一卷中风。
〔寒厥〕四逆汤 见一卷暑。
〔热厥〕火郁汤 见一卷火。
〔便秘〕大柴胡汤 见一卷温。
〔散热〕四逆散 见三卷肝火。
〔荡热〕小承气汤 见一卷温。
〔滋阴〕六味汤 见一卷中风。
〔补阳〕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气脱〕四味回阳饮 参 附 姜 草
〔气逆〕四七汤 一名七气汤,见二卷咳嗽。
〔气逆〕排气饮 见三卷积聚。
〔血逆〕通瘀煎 归尾 山楂 香附 红花 乌药 青皮 木香 泽泻
〔怒伤〕化肝煎 见二卷血。
〔霍乱〕正气散 见一卷中风。
〔气滞〕八味顺气散 见一卷中风。
〔酒厥〕二陈汤 见一卷中风。
〔吐痰〕瓜蒂散 见一卷中风。
〔尸厥〕苏合香丸 见一卷中风。
〔尸厥〕调气平胃散 见一卷中风。
〔气闭〕还魂丹 辰砂 雄黄 玳瑁 麝香 白芥子 安息香熔化为丸黍米大,每服五分。
〔止蛔〕乌梅丸 见三卷呕吐。
〔止蛔〕安蛔散 见三卷呕吐。
〔杀蛔〕芜荑散 见三卷积聚。
〔煎厥〕固本丸 见一卷中风。
〔薄厥〕蒲黄酒 蒲黄一两炒褐色,清酒十杯沃之,温服。
〔痹厥〕当归拈痛汤 见一卷湿。
〔痹厥〕五兽三匮丸 见本卷痿。
〔泻热〕滋肾丸 见一卷火。
〔风厥〕小续命汤 见一卷中风。
〔喑厥〕地黄饮子 见一卷中风。
〔郁厥〕羚羊角散 见本卷痹。
〔肾厥〕椒附汤 见四卷泄泻。
〔头痛〕玉真丸 硫黄 硝石 石膏 半夏 姜汁糊丸。
〔暴厥〕备急丸 大黄 干姜 巴霜(各二两) 蜜丸豆大,猝厥者酒下三丸,即活。
厥脉案
房叔 秋感时疠,烦闷吐泻,筋掣囊缩,手足厥逆,脉微,邪陷厥阴。与六和汤去扁豆、白术、杏仁,加吴茱萸、煨姜。吐泻止,手足温。忽发痉,项背强直,时或反张,头面冷至胸背,躁扰欲冷冻饮料,目闭,心了了,口不能语。由吐泻后真阴大伤,厥气上逆,阴阳失交,虚风入络,故现痉厥重症,虽神明未昏,而肾水欲枯,微阳垂绝。勉用参(二钱)、附(三分)回阳,归(二钱)、芍(三钱)救阴,麦冬(钱半)、五味(四分)生津,木瓜、钩藤(各钱半)舒筋,茯神、远志(各二钱)敛神。服后阳回躁定,再剂诸症悉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