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类证治裁 卷之五

眩晕论治

书名:《类证治裁》  作者:林佩琴

头为诸阳之会,烦劳伤阳,阳升风动,上扰巅顶。耳目乃清空之窍,风阳旋沸,斯眩晕作焉。良由肝胆乃风木之脏,相火内寄,其性主动主升。或由身心过动,或由情志郁勃。或由地气上腾,或由冬藏不密。或由高年肾液已衰,水不涵木。或由病后精神未复,阴不吸阳,以至目昏耳鸣,震眩不定,甚则心悸舌辣,肢麻筋惕,寤不成寐,动则自汗,起则呕痰。无痰不作眩。此经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也。顾内风肆横,虚阳上升,非发散可解,非沉寒可清,与治六气风火大异。法宜辛甘化风,或甘酸化阴。叶氏所谓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肝风既平,眩晕斯止。条其治法,如上焦窍络火郁,用羚羊角、山栀、连翘、天花粉、丹皮、生地、桑叶、钩藤、天麻以泄热,从胆治也。如中虚风阳扰胃,用人参、山药、黄 、小麦、炙草、龙眼肉以填补,从胃治也。肝风内扰,阳明正当其冲,故须补中。如下元水涸火升,用阿胶、熟地、石斛、何首乌、杞子、天冬、黑芝麻、磁石、五味子以摄纳,从肝肾治也。其阳冒不潜,用牡蛎、淡茶、龟甲。

痰多作眩,用茯苓、川贝、橘红、竹沥、姜汁。心悸不寐,用枣仁、麦冬、茯神、龙骨。厥阳不敛,用萸肉、白芍、牛膝炭。土被木克,呕吐不食,宜泄肝安胃,用橘白、木瓜、半夏曲、茯苓。动怒郁勃,痰火风交炽,用二陈汤下龙荟丸。至于熄风之品,如甘菊炭、煨天麻、钩藤之属,皆可随症加入者也。

 

附方

〔除痰〕二陈汤 见一卷中风。

〔泻火〕龙荟丸 见一卷火。

 

眩晕脉案

褚氏 高年头晕,冬初因怒猝发,先怔忡而眩仆,汗多如洗,夜不能寐,左寸关脉浮大无伦。此胆气郁勃,煽动君火,虚阳化风,上冒巅顶所致。用丹皮、山栀(各钱半)、甘菊、白芍(俱炒。各三钱)、钩藤、茯神(各三钱)、柏子仁、枣仁(生研。各八分)、桑叶(二钱)、浮小麦(二两)、南枣(四枚)二服悸眩平,汗止熟寐矣。随用熟地、潞参、五味、茯神、麦冬、莲子、白芍,数服全愈。凡营液虚,胆火上升蒙窍,须丹、栀、钩藤、桑叶以泄热,炒菊、芍以熄风和阳,再加茯神、枣仁、柏子仁、小麦以安神凉心,风静汗止,必收敛营液为宜。

丰氏 眩晕痞呕,多酸苦浊沫,肝木乘土,胃虚食减,瘀浊不降,得虚风翔,则倾溢而出,厥阳上冒,清窍为蒙,故眩晕时作。诊脉涩小数,两寸尤甚。先用降浊熄风。栝蒌霜、苏子、半夏、茯苓、杏仁、天麻、甘菊炭、钩藤、橘皮,诸症平,思纳食矣。又照原方去苏子、杏仁、钩藤,加茯神、莲子、钗石斛、荷叶煎汤,十数服而安。

室人 烦劳伤阳,无寐耳鸣,头晕欲呕,伏枕稍定,虚阳上巅,风动痰升,眩呕乃作。宜潜阳熄风。牡蛎( 研),白芍、五味、甘菊炭、天麻(煨)、半夏(青盐炒)、生地(炒)、茯神、枣仁、桑叶,二服随愈。

肖 劳力先曾失血数次,近日头眩耳鸣目昏,心悸脘闷,两尺浮大弦劲。相火易炎,龙雷失制,痰随火乘,上乾清窍,所谓无痰不作眩悸也。养阴潜阳。淡菜、牡蛎、熟地炭、石斛、甘菊、白芍、贝母、茯神,数服得效后,宜服六味丸。

许氏 中年经行太多,目眩头晕。用摄阴和阳。熟地、白芍、甘菊(俱炒。各二钱)、当归(醋炒八分)、丹皮、牡蛎粉(各钱半)、甘草(炙黑,一钱)、嫩桑叶(三钱)、红枣(三枚),二服愈。

王 伏暑病后失调,脉虚疾,头晕热渴而烦,虚风上巅,议苦辛泄热,佐以甘润。山栀、甘菊、丹皮、麦冬、钗斛、天麻(煨)、党参、花粉、甘草、嫩桑叶,二服而愈。

堂兄 寤后舌辣,津不上朝,头眩肢麻,阳升风动。主和阳熄风,佐酸味以生津。鲜生地、玉竹、石斛、白芍、五味、花粉、乌梅、甘菊炭、牡蛎粉、桑枝、黑芝麻,常服效。

姜 弱冠劳力伤阳,神疲头眩,发热口苦,食减呕浊,两寸脉数,厥气上冒,有风翔浪涌之势,治以镇阳泄浊。牡蛎、白芍、茯神、橘红、制半夏、吴茱萸、甘菊炭、金器同煎,二服浊降呕止,脉仍小数,头目不清,缘春温胆火上升。仿叶氏泄胆热法。丹皮、嫩桑叶、荷叶边、钩藤、白芍(生)、山栀、生地炭,数服眩除热减,去桑叶、生地炭,加玉竹、茯神、杞子(焙)、山药、熟地(俱炒)、潞参、莲、枣,脉平。

肖 冒雨后湿郁成热,蒸而为黄,宿恙又经操劳,屡次失血,当春虚阳升动,咳而头眩,口干目黄,怔忡失寐。治先清泄火风。生地、石斛、山栀心、茯神、丹皮、羚羊角、杏仁、钩藤、甘菊(炒)。四服头目清,怔忡息,食进寐稳矣,但神疲力倦。去生地,加参、芍、莲、枣以扶脾元,数服更适。后去羚羊角、杏仁、钩藤、甘菊,加茵陈。松罗茶叶,黄渐退。

 

上一篇:痉症论治

下一篇:厥症论治

《类证治裁》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