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子曰∶酸主乎火,软主乎湿。内经云∶疼酸惊骇,皆属于火。又云∶大筋软短,皆因于湿。详考何经致病,则阳明主多,故治痿独取阳明,以其主润宗筋、束骨而利机关也。谨按阳明经外感,有风湿,有湿温,则令人遍身酸软。阳明经内伤,有痰饮、有湿火,亦令人遍身酸软。其病发作如疟疾之有定期,或一日,或间日而发。若发于寅卯时,乃是肝胆经火。若发于辰巳时,又是太阳经病,二者皆阳明之兼病也。
外感酸软
风湿酸软
【风湿酸软之症】头痛额痛,一身尽痛,不能转侧,四肢酸软,骨节烦疼,日晡发热剧
【风湿酸软之因】或流衍之纪,风雨连绵;或冲风冒雨,阴雨袭人。或乘风露卧,阴湿之邪,传入经络,则遍身酸软之症作矣。
【风湿酸软之脉】左脉浮大,或反沉伏,太阳风湿;右脉浮大,或反沉伏,阳明风湿,
【风湿酸软之治】头痛身痛,不能转侧,症兼阳明者,羌活胜湿汤,倍加防风、干葛。
痛目痛,鼻干不眠,日晡剧者,阳明经症也,干葛汤,加苍术、防风。发汗已,多汗,加秦艽、木瓜。若时寒时热,少阳见症者,小柴胡汤,加防风、苍术。久不愈者,《圣惠方》用柴胡以治肝胆之酸软,重用秦艽而得捷效,以酸软无有不兼阳明者也。
羌活胜湿汤 治太阳少阳湿温。
羌活 防风 柴胡 苍术 川芎 茯苓 猪苓 泽泻 黄柏 甘草
干葛汤 治阳明经症。
干葛 升麻 白芍药 甘草
小柴胡汤 见内伤酸软。
圣惠方 治少阳阳明酸软,神效。
柴胡(一两) 秦艽(一两) 甘草(三钱) 原方。
家秘治湿胜,加苍术。有热,加黄柏。有风,加防风。通加木瓜,以引经,奇验。
湿温酸软
【湿温酸软之症】头痛项强,骨节烦疼,发热多汗,两胫逆冷,遍身酸软,烦闷引饮,胸满呕吐,此湿温酸软之症也。
【湿温酸软之因】地之湿气上升,天之热气下降,湿温之气,充塞两间,人为湿热所伤
【湿温酸软之脉】左脉浮数,太阳湿温。右关脉数,阳明湿温。六脉弦数,少阳湿温。
【湿温酸软之治】头痛项强,骨节烦疼,两胫逆冷,太阳表症也,羌活防风汤。有汗者,合神术汤。发热多汗,烦躁烦渴,阳明经症也,葛根汤,合神术汤。寒热往来,胸满呕吐,少阳经症也,小柴胡合神术汤。阳明少阳合病者,圣惠方绝妙。
羌活防风汤
羌活 防风 甘草 陈皮
神术汤 通治湿温。
苍术 石膏
干葛汤 见前条。
小柴胡汤 见后痰饮酸软条。
圣惠方 见前条。家秘治酸软要方。
内伤酸软
痰饮酸软
【痰饮酸软之症】胸次不宽,恶心饱闷,时或四肢重滞,不能举动,或背心一片,冰冷如石,时或间日而发作如疟,此痰饮酸软之症也。
【痰饮酸软之因】饮食过饱,停积中焦,热气胜则成顽痰结痰,水气胜则成留饮伏饮,聚于胃中,攻注手足肩背,则酸软等症作矣。
【痰饮酸软之脉】右关脉滑,胃家有痰。左关弦滑,肝胆留涎。脉滑不数,留饮伏饮。
【痰饮酸软之治】右关脉滑,恶心饱闷者,桔梗汤、平胃二陈汤。背心一片如冰者,水煮金花丸。四肢不能举动,便实者,指迷丸。间日发作者,平胃二陈汤。左关弦数,胁下作胀
桔梗汤
枳壳 桔梗 半夏 陈皮
平胃二陈汤
半夏 陈皮 苍术 浓朴 甘草 白茯苓
水煮金花丸
半夏 胆星 天麻 雄黄
上为细末,白面为丸。
指迷丸
半夏 茯苓 陈皮 甘草 枳壳 玄明粉
胆星汤 家秘治胆火成痰,四肢酸软。
陈胆星 柴胡 黄芩 陈皮 甘草 青黛 海石
小柴胡汤
柴胡 黄芩 陈皮 甘草 人参
积热酸软
【积热酸软之症】四肢烦疼,时或重滞,手足心时冷时热,或发热如疟,时或清爽,时或倦怠,时或身重,如负重物,小便黄赤,大便乍难乍易,此积热酸软之症也。
【积热酸软之因】或膏粱积热,湿热甚于肠胃之中,或饮酒使内,热气聚于脾中而不散,或多饮茶汤,水湿久积于内,则成积热酸软之症矣。
【积热酸软之脉】多见弦数,弦主脾病,数主脾热。右关弦数,肠胃积热。左脉弦数,
【积热酸软之治】膏粱积热,栀连二陈汤、清胃汤。热气聚于脾中者,栀连戊己汤。木火乘脾者,龙胆泻肝汤。
栀连二陈汤
山栀 川黄连 陈皮 甘草 半夏 白茯苓
家秘用此方。清胃家痰火,胸前饱闷,加苍、朴。
清胃汤 治胃中有火无痰。
升麻 川黄连 山栀 甘草 丹皮
口干渴,加干葛。唇焦消水,加石膏。
栀连戊己汤
山栀 川黄连 白芍药 甘草
家秘用此方,清脾火,兼清肝火。
龙胆泻肝汤 治肝胆实火。
龙胆草 黄芩 山栀 知母 天门冬 麦门冬 柴胡 人参 甘草 川黄连
酸软痿挛,病在筋脉。方书以为肝经所主,然细详病情,实阳明经主病者多。以阳明为宗筋之会,主束骨而利机关,且阳明为水谷之海,湿热本于此。湿热在经,未变燥热,湿主乎柔,则发酸软,湿热变燥,则燥主乎刚,燥伤血脉,筋劲脉强。二症起病相同,传变各别,故治法各异。治痿挛,用清润宗筋,治酸软,主清燥宗筋,家秘平胃散、苍独三妙丸,合圣惠方,治酸软之大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