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在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甘草被列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物品。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可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可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可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可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可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此外,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马鞭草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甘草与大豆合用有解毒的功效。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6g,调和诸药用量宜小,作为主药用量宜稍大,可用10g左右;用于中毒抢救,可用30-60g。凡入补益药中宜炙用,入清泻药中宜生用。外用:适量,煎水洗、渍;或研末敷。
【注意】1.《医学入门》:痢疾初作,不可用。[br]2.《药品化义》:味厚而太甜,补药中不宜多用,恐恋膈不思食也。[br]3.《本草正》:中满者勿加,恐其作胀,速下者勿入,恐其缓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