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面临的挑战
中医院改革,其中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就是补偿机制的改变。过去中医院有药物加成的补偿、服务收费补偿以及政府补偿,但“医药分开”的推进,一下就把药品部分的补偿去除了,只能靠服务性收入以及政府补偿来解决。
我们在实践中可以看到,服务性的补偿价格很难到位,政府补偿要加强投入也存在种种困难。
中医院面对另一个挑战就是补偿机制改变后,如何面对收支平衡的问题,而公立医院改革总体的指导思想是希望增强中医院的公益性质,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兼顾生存问题?作为医院领导班子怎么平衡两者需求,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从公立医院来说,如何调动积极性,特别是中医院怎么调动中医药人才的积极性,也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争取更好的外部环境
争取有利于中医院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必然趋势。
首先应该争取政府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这个问题讲了很多年,从国家层面给予中医药的投入,增长幅度是很大的,但从各地来说投入的增长幅度确实不大。
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是投给中医还是西医?对此认识可能存在差异,但政府更多的是投给西医。那么投给西医院的这部分,有什么办法能转投给中医院呢?
第二,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其中有两个部分,我们觉得要大家一起努力推动。
其一是提高医务人员劳务价格,这存在一定难度。现在每个医疗收费的价格提高,都需要社会的听证会,通过率很低。其二是增加收费项目,难度也不小。最近国家在推动改革收费项目,我们希望能够增补一些收费项目,这需要中医药行业的共同努力。
第三,争取用医保支付方法推动使用中医药。首先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医药服务项目列入医保和报销范围。其次,考虑到中医药相对于西医治疗更加低廉,在很多方面效果更加明显,应在医保报销范围内,推动参保人员更多地使用中医药。目前,广东有不少县市,如使用中药,在医保报销中可以增加报销比例。这样就推动了广大老百姓使用中医药,也利于医院生存发展。
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
这几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认为首先要充分发挥名医的作用。老百姓流传着“西医追名科,中医追名医”的说法。一个名医就是一面旗帜,名医到哪里病人就到哪里,得到患者的认同和信赖很重要。
其次,着力打造优势专病、专科。这是公立中医院竞争过程中的王牌,能为患者解决问题;并且和其他医院相比能更好解决问题,将服务能力提升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让专病专科真正成为医院的招牌,才能吸引更多患者。
再次,特色疗法也是法宝之一。在整个公立中医院发展中,除了靠药物解决患者的问题,很多特色疗法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针灸、推拿等疗法若能形成组合去解决问题,形成综合疗法,也能够让中医院有更好的效益。
最后,大力开展“治未病”,注重对患者状态的调养。这对中医院来说扩大了服务范围,也可增加效益。广东省中医院2006年开创了全国首家“治未病中心”,就是希望探索这一块服务内容,扩大我们的服务范围。同时还可以向疾病后期的康复发展,并结合养生、养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方面的优势。
中医院探索体制机制改革
对于医院内部来说,也应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
首先,要调动医务人员学习掌握中医药知识的主动性。
第二,应大胆探索所有制改革,在公立医院补偿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某种补助。
第三,应该大胆探索中医知识资本与投资资本的结合。作为公立中医院应拿出自己的实力和知识资本来。比如说我们在中医“治未病”服务中提供对健康状况的评估,包括体制辨识、经络辨识、功能辨识、现代医学体检,并拿出科学、有说服力的依据以及合理的干预方案。针对每一种健康状态形成服务包,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养生。在这过程中,服务包就是我们的产品,这些确有疗效的方案,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来共同开展合作。此外,不能忽略市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