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医药资讯>正文

记身残志坚的乡村医生王符权

2014-10-18 11:18:20

  在重庆市潼南县古溪镇三庵村,经常可看到一位背着药箱的中年男子蹒跚前行的身影,随便找当地人一问,准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他就是王医生,是我们农民健康的保护神。这位妇孺皆知的乡间“名人”,就是凭借精湛医术十几年如一日为乡村群众治病防病、立誓改变乡村医疗卫生面貌、深得领导信任和群众爱戴的乡村医生王符权。

  在沉寂僻静的三庵村,王符权和他苦心经营起来的卫生室,如同一盏明灯,总是散发着生命的温暖与光芒。虽然卫生室看上去很不起眼,但在村民心目中,它却是那样的熠熠生辉,温暖着病痛中的一颗颗心灵。乡亲们不能想象,如果没有王符权,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立志 做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

  1972出生的王符权,童年留给他的残忍记忆,或许不是生活的贫困,而是纠缠他一生的小儿麻痹症。在贫困乡村缺医少药的历史背景下,小儿麻痹症夺去了王符权所有的童年快乐,并给他带来终身的遗憾。或许正是这种身体上的残疾,使他对药物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对医学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与膜拜。王符权多么希望自己吃下的每一味药都是“灵芝”,能在眨眼间将身上的病症根除;自己碰到的每一位医生都是“神仙”,举手投足就能将身上的残疾治愈。每当看到父母为医治自己的小儿麻痹症四处寻医问药,王符权的内心总是充满了酸楚,甚至会暗地抹泪。或许,正是这一滴滴酸楚的眼泪,在他的内心深处演变成学医的梦想。

  1990年高中毕业后,面对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王符权做出了有生以来最重要的选择,就是立志学医,希望倾其一生为自己、为家人、为缺医少药的乡亲解除痛苦,让大家都拥有健康、平安、幸福的生活。为此,他虔诚地拜当地名老中医为师,刻苦学习医术。1994年,学有所成的王符权正式担任三庵村的乡村医生,真正走上了悬壶济世的行医之路,肩负起护佑生命建康的神圣使命。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给王符权的影响很深,也成为他一生的追求。在他看来,行医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职业,光凭一腔热血远远不够,而是要依靠过硬的技术最大可能地解除患者的病痛,做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面对群众的需求,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更新,为提高和充实自己,他于2000年走进了重庆卫生学校,系统地学习中西医理论知识和技能,并于2003年取得了中专学历。随后,他又在潼南县人民医院进修了半年,积累了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当他重新回到家乡,再次扛起乡村医生的牌匾时,他的医学道路开始了新的跨越,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名声也在乡村越传越远……

  立信 做一名忠于职守的医生

  作为三庵村唯一的村医,王符权很清楚自己的存在对于当地村民的意义。虽然乡村医生不好当,地位低,工作环境差,无劳务报酬,有的人跳槽到了乡镇卫生院,有的设法进了城,有的甚至改行做起了生意,但王符权却立足农村不动摇,立足“救死扶伤”不动摇,无怨无悔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倾注到当地农民身上。

  事实上,从立志学医的那天起,王符权就告诫自己:要做一个忠于职守的医生,做一个诚信为民的医生。从医十几年来,他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从未发生过医疗纠纷。作为医生,王符权深知:预防重于医治,调理重于吃药。为此,他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在为人治病的同时,承担了本村的预防保健工作。他走村入户开展预防接种和妇幼保健工作,近四年来,他所在的三庵村计划免疫建卡、建证率达l00%,“七苗”接种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为农村卫生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潼南县乡村医生队伍中作出了榜样,成为众人钦佩的楷模。

  这些年来,王符权坚决贯彻执行各项卫生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执业医师》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从未超范围执业,并服从乡村一体化管理规定;近几年游医药贩纷纷出笼,到处推销药品,乡村医师从药贩子手中进药现象普遍,但王符权坚持主渠道进药,绝不从私人手中接货,杜绝假药劣药;给患者看病时,他严格执行医政管理规定,严格病历处方书写质量,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防医疗差错;虽然长年守望的只是一个人的卫生室,他却认真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坚持做到制度上墙,收费公开透明,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绝不乱收费;同时,他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每月在村卫生室出一期宣传栏,普及农民卫生知识……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却凸显了他的严谨态度和职业操守,并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与好评。

  立德 做一名扶危济困的医生

  “医乃仁术,济世活人,这才是真正的医者之本。”王符权总是把病人的事看得比天还大,把病人的命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他没有正常的作息时间,24小时随叫随到,有求必应,而且不管本村还是外村。当地群众已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生病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村医王符权,不管白天黑夜、风吹雨打,也不管路有多远、多难走,只要打一个电话或去人请,他肯定二话不说就随时出诊。因为,他心中铭记着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满足村民需要就是自己的服务宗旨。”

  医者要立“济世之德”,要怀“大爱之心”,要行“助人之善”。正是循着这样的“医者之道”,王符权一步步从岁月深处向我们走来,如同移动在乡野村舍的一盏青灯,始终照耀着生命的方向,指引着健康的路径。十多年来,王符权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深得群众的赞誉,而更令人敬佩和感动的是,他那种不顾个人安危得失,呕心沥血为群众服务的忘我精神。提起他治病救人的感人事迹,感人场景,当地村镇干部和群众如数家珍,总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由衷的赞叹与称颂。

  据了解,三庵村人家大多经济拮据,如遇上天灾人祸和病痛,更是难上加难。王符权熟知村人的状况,无论哪个乡亲上门求医,他都笑脸相迎,悉心诊治,没有半点懈怠;凡一时拿不出医药费的患者,他总是自愿给与赊垫;遇上特别困难的患者,他就全免或部分免费治疗,因为他知道,贫困人家要拿钱不容易,自己身为残疾人,最能理解他们的难处,所以,更要有一份怜悯之心。正是怀着这样的怜悯之心,使他这些年免收特困户患者的药费就达数千元。其实,王符权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收入也很微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但为了患者他总是不计得失,其根本原因是他有一颗医者的大爱之心,有一种“扶危济困”的医者美德。

  十几年风雨兼程,王符权的勤奋敬业不仅大大改善了三庵村的医疗环境,而且给村民带来许许多多的方便和实惠。如今,最初背上药箱时的激情渐渐积淀为平静中的执著,王符权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夜半酣梦中,被前来求诊的乡亲叫醒;阒无人迹的乡间小路上,披着星光独自回家。面对未来,他在心底发出这样的誓言:努力跟上时代的要求,竭力满足群众的需要,着力添置更多更新的设备,倾力创造更优更良的医疗环境,全力迎接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新的挑战!

上一篇: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

下一篇: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建院三十年回眸

tags:

返回首页

相关

热门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