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由于眼球内压力升高,引起视神经乳头损害、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的一种眼病。其中,原发性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发病率约占全民的1%;4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约2.5%。北京中医医院眼科专家田月娥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指出,青光眼若得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不仅可以避免失明,许多病人还可以保持良好的视功能。因此,中老年人了解一些有关青光眼的防治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中老年人好发哪种类型的青光眼?
田主任回答说,在我国,中老年人好发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是开角型青光眼的5-7倍。而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年龄又以50-70岁居多。据有关资料统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高峰年龄为61-70岁;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高峰年龄为5l-60岁。且以女性病人为多,女性病人是男性病人的2—4倍。
中老年人闭角型青光眼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田主任说,中老年人闭角型青光眼有下列眼部变化。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该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眼压升高,一般在6.67-10.67千帕(50-80毫米汞柱)之间,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视力大幅减退,角膜水肿呈雾状或哈气后的镜面状,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由于瞳孔呈青绿色反光,中医又称青光眼为绿风内障或青风内障。前房变浅,前房角镜检查可发现前房角呈关闭状态,此时应采取紧急措施,使房角开放,降低眼压,否则病眼有可能在24-48小时内失明。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该型青光眼本质上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相似。早期眼压升高时前房角部分关闭,反复发作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前房角关闭,至晚期全部关闭。眼压一般在5.33-8千帕(40~60毫米汞柱)之间,充血不明显,角膜多透明,或有轻度上皮水肿,瞳孔轻度散大,早期视野正常,反复发作眼压持续升高,压迫视神经乳头,使眼底视网膜神经纤维受损,视野缺损。对早期不典型的病例,常需作读书试验、暗室试验、俯卧试验、散瞳试验等激发试验,以协助诊断。但这些检查都必须在眼科医师严密监视下进行。
患青光眼在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
田主任介绍说,青光眼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应做到生活有规律,每日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不宜劳累过度,不饮酒抽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要心胸开阔,性情开朗,避免动辄生气发怒、心情郁闷和过度激动等精神紧张因素,这些因素可使眼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失常,睫状体充血,房水产生过多,瞳孔散大,眼压升高。
要避免长时间在暗室及弱光条件下工作、逗留,最好不看光线较暗的电影;看电视时要有照明灯;当夜里失眠时,千万不要不开灯而又睁着眼睛躺着,睡不着觉就应将灯打开,因在暗室或弱光下,瞳孔散得较大,可引起青光眼发作。不宜长时间阅读书报,否则可由于视力调节过度,使晶状体凸度增加,引起或加重瞳孔阻滞,导致眼压升高。此外,饮水应少量多次进行,不宜一次饮水过多,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否则可致房水生成过多,眼压上升。季节变换,尤其是冬季最冷,夏季最热(寒、暖流经过)时,气温、气压变化可引起青光眼急性发作,因此应注意及时增减衣服,减少外出,避免或减少冷、热刺激。青光眼病人合并其他疾病时,应禁用阿托品、654-2类药物,慎用安定、左旋多巴、异丙嗪、苯海拉明,对妥拉苏林、地巴唑等引起血管扩张的药物也应慎用。
青光眼病人如何配合医生治疗?
田主任提示说,(1)首先,患者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应认识到青光眼不治疗,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都会产生视功能损害,且有失明的危险。
(2)听从医生的建议和劝告,定期、定时测量眼压,检查眼底,复查视野、视力等,以了解病情是否稳定,有无加重发展。一定要坚持不懈,千万不能听之任之,以免在不知不觉中造成终身的遗憾。
(3)合理用药:病人要服从医生的安排与指导,不要擅作主张,随意更改治疗方案,增减药物和用药次数,变动点药时间。因为抗青光眼的药物,其药效都有一定的持续时间,用少了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用多了没有必要,有时还会带来不少副作用。
(4)外滤过性手术后的病人,是否需要做及要做多久眼球按摩,应听取医生的建议,这有助于手术的成功和疗效的巩固。在按摩时要避开手术后的滤过泡(房水外排的出口)部位。
(5)如若出现眼压升高的症状,尤其是早期出现鼻根和眼眶酸胀不适,阅读书报易眼睛疲劳、视物发雾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使眼压得到及时控制,减轻因青光眼急性发作造成的视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