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趣闻>正文

中药典故:五石散 最早的成瘾性药物

2014-04-04 11:45:52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民间流传一种“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吃肝补肝”、“吃肾补肾”。假如有一个人得了肾亏的毛病,那么不用说猪肾、羊肾狗肾之类就是补肾的最佳吃物。按照这种思维进行推理,石头千年不烂,真金不怕火炼,都是最坚固之物,所以吃什么不如直接吃金石。如果吃一些金子、石头,自己的肉身会不会有朝一日像金石一样永远不朽?古人还真的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先是吃云母、紫石英,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在士人贵族中间风靡的五石散。 

五石散的主要成分是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等五种矿物。这种散剂据说是张仲景发明的,他的这个药方主要用于伤寒病人,因为这种散剂药性燥热,对伤寒病人有一些壮阳补益作用。作为“补益药”服用五石散的始作俑者是曹操的女婿何晏,这位何晏生得“美姿仪而绝白”,还喜欢在脸上抹粉,人称“傅粉何郎”,走起路来时常照照镜子,还颇有点自恋。何晏虽为驸马,依旧不肯本分做人,四处拈花惹草,本是一个好色之徒,无奈其素体羸弱,恣情纵欲多少有些力不从心。何晏用了五石散以后,即刻体力转强,精神开朗,多年的烦恼一下子解决了。再者五石散有类似“摇头丸”的作用,服用以后精神恍惚忘我,有点超凡脱俗的感觉。驸马爷现身说法一下子轰动了京城,大家争相服用,就像现时的“伟哥”,本是治疗心脏病的药,偶然被发现有壮阳之用,给了大家一个惊喜,马上销量狂增。 

据说服用五石散还很麻烦,有不少规矩。服用五石散后,全身燥热,必须食用冷食、洗凉水澡、睡凉炕来散热,因此“五石散”又叫“寒食散”。由于五石散的药性非常猛烈而且复杂,所以仅仅靠“寒食”来散发药性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辅以散步等各种举动来散发、适应药性,但有一项是例外,那就是饮酒要“温”,需要喝热酒,这很符合那些士人的需求。此类举动称之为“散发”和“行散”。服药之后,人的皮肤也特别敏感,很容易被磨破,新衣服比较硬,所以魏晋名士大多痛恨新衣服,而喜欢穿柔软的、没有浆洗过的旧衣衫。鞋子最好也别穿,只有穿木屐才舒服,一副很艰苦朴素的样子。鲁迅先生就说过:“我们看晋人的画象和那时的文章,见他衣服宽大,不鞋而屐,以为他一定是很舒服,很飘逸的了,其实他心里都是很苦的。” 

五石散对年迈体虚、阳气偏衰者,用之得宜,有一定的助阳强体作用,但在养生求仙之风的劲吹之下,被赋予了它不应有的用途,一些人企图用五石散实现虚幻的神仙梦,造成的危害是很严重的,由魏晋至唐,为害时间历五六百年之久,服者众多,中毒死亡者亦多。五石散在深受其害的人眼中,可真是不折不扣的“六朝毒品”。唐朝孙思邈《千金要方》里称五石散是“大大猛毒”。晋代着名的针灸学家皇甫谧,就是写《针灸甲乙经》的那位,年轻的时候也服过“五石散”,并且深受其害,后来幡然醒悟,他说自己服了五石散之后“违错节度,辛苦荼毒,于今七年,隆冬裸坦食冰,当暑烦闷,加以逆咳,或若温疟,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很多服用五石散的人最后成为“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一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 

由于五石散的价格昂贵,服用麻烦,所以当时只是在士人贵族中间流行,没有流入民间,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

上一篇:中药故事——“枣仁远志汤”的来历

下一篇:中医补血圣药 江湖上关于阿胶的传说

tags: 典故 性药 中药

返回首页

相关

热门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