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趣闻>正文

中医文化 中原人冲服的“药饮”客家擂茶

2014-04-04 08:16:51

客家人热情,多以擂茶待客。

擂茶,就是把茶和芝麻、花生等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的茶。擂茶在中国南方客家人多的地方很流行。但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在我们赣南客家的擂茶,是用茶叶和适量的芝麻置于特制的牙钵(为吃擂茶而特制的瓷器)中,擂成粉末后,加上捣碎的熟花生、芝麻后,再加上一点盐和香菜,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清香可口。用茶木棍研成细末后加滚开水而成;喝擂茶一要趁热,二要慢咽,只有这样才会有“九曲回肠,心旷神怡”之感;还有的地方多用芝麻和花生为主,放入碾钵里擂碎,后用白开水冲泡,再放点白糖。擂茶制成后稠粘如糊,色呈淡咖啡色,香气扑鼻,入口滑溜柔润、甜爽。各地制法大致相同,只是在吃法上各有不同。

据说三国时期,刘备和曹操交战,因久旱酷暑,致使瘟疫流行,刘备的军队吃了当地人做的擂茶后,治好了疫病,打了胜仗。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长寿地区,都有吃擂茶的习惯。

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叶、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桔皮,有时也加些青草药。茶叶其实不全是茶叶,可充当茶叶的品种很多,除采用老茶树叶外,更多的是采摘许多野生植物的嫩叶,如清明前的山梨叶、大青叶(不分季节)、中药称淮山的雪薯叶等等,不下十余种。经洗净、焖煮、发酵、晒干等工序而大量制备,常年取用。加用药草则随季节气候不同而有所变换,如春夏温热,常用艾叶、薄荷、细叶金钱、斑笋菜等鲜草;秋季风燥,多选金盏菊或白菊花;冬天寒冷,可用竹叶椒或肉桂。原料备好,同置钵中。一般是坐姿操作,左助或仅用双腿夹住擂钵,右手或双手紧握擂持,以其圆端沿擂钵内壁圆周频频擂转,直到原料擂成酱状茶泥,冲入滚水,撒些碎葱,便成为日常的饮料。

相传擂茶起源于中原人将青草药擂烂冲服的“药饮”。客家先民在流迁过程中,艰辛劳作,容易“上火”,为防止“六淫”致病,经常采集清热解毒的青草药制药饮,江南可供采用的药草很多,茶就是其中的一味。茶,古称贾,《本草经集注》谓主好眠,兼有清热、解暑、止渴、生津等多种功效,所以成了药饮必不可少的用料。后又有人在药饮中添加一些食物,便改良成了乡土味极浓的家常食饮。既可解渴,又可充饥,用以待客,经济实惠。

 

上一篇:中医药小趣事——神医扁鹊怒斥秦武王

下一篇:中医:从百科全书《红楼梦》看妇科病

tags:  中医文化 中医 文化

返回首页

相关

热门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