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娟
血常规是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插一句题外话,我对医院把查耳血变成指血,是一直很愤慨的。十指连心这个道理相信连白痴都明白,耳血和指血基本上没有区别,为什么不能人性化一些呢?尤其是对孩子。
百度的“血常规”
百度的“血常规检查”:http://baike.baidu.com/view/300615.htm
血常规检查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3MzUzMTcy.html
1.血液有三种细胞:
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
2.红细胞:
红细胞是脊椎动物中一种含血红蛋白的血细胞。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最多。
红细胞内含有能携带氧和二氧化碳的蛋白质,称为血红蛋白。红细胞的功能就是输送气体。
红细胞数量增减与血红蛋白增减基本一致,两者计数、计量低于正常,就是通常俗称的贫血。
图:红细胞
3.白细胞:
白细胞是淋巴细胞、多形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总称。白细胞有围剿入侵微生物的能力。
白细胞基本检验为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
白细胞数量仅为红细胞的0.l%一0.2%。
白细胞在外周血中分五类——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它们都参与不同的防御免疫任务。直接投入搏斗的是大量的中性粒细胞。
图:白细胞
4.血小板是参与止血和凝血的重要细胞,一旦某处血管破损出血,首先赶来参与堵漏的是血小板,它本身含有多种与止血,凝血有关的因素。
图:红细胞和血小板
5.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
一升=2斤水,一升=0.001立方米=1000,000立方毫米=10^6(mm^3)。^代表乘方。
以男的为例:
一升血液中有5*10^12=5000亿左右个红细胞,就是正常的。
因为,5*10^12/L =5*10^12/10^6mm^3 =5*10^6/mm^3 =500万个/mm^3
所以,一立方毫米血液中有500万个左右的红细胞是正常值。
女性少一些,婴儿多一些。
常见红细胞减少为白血病、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6.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例如,男的,一公斤血液有150克的血红蛋白。也就是一升血液,有1/6的血红蛋白。
dL是分升。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贫血,如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7.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
以成人为例,一升血液中有4*10^9=4亿到10亿左右个白细胞是正常值。一立方毫米血液中有4000个到10000个白细胞是正常值。
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8.白细胞分类计数,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DC)正常参考值(简称五类):
嗜中性粒细胞N 55%一70%。其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13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
单核细胞M 0.03 ~0.08 (3%-8%)
9.嗜中性粒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呈圆形,胞质淡红色。
胞核幼稚型的呈杆状或马蹄形,成熟的呈分叶状,三叶的较多见。
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
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一70%。
除了在抗感染中起重要的防御作用外,中性粒细胞也会引起机体的炎症。
图: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感染、脾亢等疾病时可增多。
图: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明显增高见于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感染时;
减少见于粒细胞缺乏症、再障、急性白血病、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等疾病。
10.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
图: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呈圆形,形状与嗜中性白细胞相似,通常有2-3叶,呈眼镜状,深紫色。
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3%。
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的。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11.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内含有组织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
图:嗜碱性粒细胞
颗粒可覆盖在细胞核上,因之细胞核虽亦呈分叶状,但常不清楚。
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1%。
增高:见于铅、汞、银、铋等金属中毒及苯胺、硝基苯等中毒时,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肿瘤等。
减少,没有意义,因为本来就少。
12.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由淋巴器官产生,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
图: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0%-40%。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放射病。
13.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单核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并在骨髓中发育。其细胞核常偏位,呈多形性,如卵圆形、肾形、马蹄形、不规则形等,常有折叠感。
图: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8%。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14.血小板
血小板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形状不规则,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得多,无细胞核,一般呈圆形,体积小于红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图:血小板
血小板正常情况:(100~300)×10^9/L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看一个实例:
简单化,就看红线划的项目:
这是成人,单核细胞比率高,不正常。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无照神医-新浪博客,孟娟健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