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苗族医药发展史是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百余年。这100多年,是苗族同胞受压迫最深重的时期,在此期间苗族医药仍在继续发展。其成就主要体现在苗医药从原生态“田野”文化及“口碑”文献,到出现在地方志书中,苗族医药理论框架也逐渐显现出来,临床各科及治疗学得以不断丰富,卫生保健、武术强身彰显出苗医活力等。
湘西知名苗族学者石启贵先生从事苗学研究30多年,撰写了《湘西苗族调查报告》一书,此后又编写了《湘西土著民族考察报告书》。书中详细介绍了苗族人民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生活、语言、民俗、医药、宗教信仰等,特别介绍了苗家的《奇验医药》。这部《考察报告》所载的资料基本上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苗族田野资料及馆藏文献资料。清末到民国年间,湘西苗疆的苗医药较为发达,苗医的传统外治法在内科临床应用较为普遍。石启贵先生所收集的民间药方数百例,分为内、外、妇、儿四科,在众多验方中,都体现了苗医内外兼治的特色。
□相关链接
《湘西土著民族考察报告书》有关苗医学的记述
土著苗族医生,苗谓“匠嘎”,药称“嘎雄”,大别之不外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四种。偶染轻微之病,苗医一般不用药物,先用手推或铜钱刮,亦属有效。若推拿无效,倘不得已,方使用乡间土产草药。草药兼用木本、草本两种,少用市里药店之官药。因官药放存过久,正气散尽,性较平和,难治见效;纵见效而需日久。不如草药性质较烈,鲜药尤佳。古苗医治疗用鲜药,时间短而效速,人人乐用之。至于外科,苗医药疗效特好。常见落坎跌断手足者,接骨接筋,两用即愈。又有一种挑病法,一面用药服治,一面加以针挑,且可断根永不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