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疗法 (中暑、昏迷、休克、溺水、煤气中毒、食物中毒、头痛、感冒、咳嗽、肺炎、哮喘、三叉神经痛、面瘫、胃痛、腹痛、胁痛、癫痫、腰痛、急性肠炎、象皮肿、破伤风、丹毒、疔疮、瘰疬、乳痈、痔疮、湿疹、神经性皮炎、风疹、落枕、扭挫伤、痄腮、百日咳、小儿发热、急惊风、疳积、小儿哮喘、口疮、麦粒肿、角膜溃疡、目翳、暴发火眼、急性扁桃体炎、牙痛、眩晕、顽癣) 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选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刺络”、“划割”等疗法)。 传说在远古的石器时代就产生了放血疗法。那时人们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向患病局部砭刺放血,来治疗疾病。后来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又根据医疗实践的要求,砭石分化成了。“各有所为”的九针,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内经》中,如《灵枢?官针篇》说:“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灵枢?针解篇》亦说:“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内经》缪刺论篇、五邪篇、癫狂篇等,更明确地指出刺络放血可治疗癫狂、头痛、暴痦,热喘、衄血等病证。扁鹊遇到虢国太子“尸厥”,就令弟子子阳在太子百会穴放血治疗,而使太子苏醒。以后历代都有放血疗法的记载。华佗用放血疗法治疗“卒死”,以出血与否判断预后。到了唐代,宫廷侍医已用放血疗法为皇帝治病。据《新唐书》记载,侍医秦鹤鸣在唐高宗头顶放血,治愈了他的“头眩不能视”之症。宋代有人将放血疗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扩大了放血疗法的影响。 金元时期伟大医家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记载放血疗法的经验也很多,如治疗目疾、头风等证,他指出“出血者宜太阳,阳明”,“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 至迟在明代,三棱针已分为粗、细针,使针具更为适用。清代医家赵学敏和吴尚先,广泛收集民间疗法,也搜集了一些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和《理瀹骈文》中。近些年来,不断有放血疗法的报道,疗效提高,适应证增多,并已经有专着出版。放血疗法的科学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放血疗法的针具是三棱针或小眉刀。三棱针由不锈钢制成,分为粗细两种,针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锋利。粗针长7~lOcm,针柄直径约2mm,适用于皮肉丰厚的四肢、躯干放血。细针长5~7cm,针柄直径约1mm,适用于头面部及手足部放血。小眉刀长7~lOcm,刀刃长约lcm,也十分锋利。如临时没有上述工具,也可暂用注射针头、缝衣针,瓷器碎片、刮脸刀片等代替,但要注意消毒。 【操作方法】 一、消毒 放血前,针具要煮沸消毒,医生的双手和患者的放血局部都要做常规消毒。 二、体位 根据放血的部位,选取适当的体位。 三、放血方法 放血有刺络法和划割放血两种。 1.刺络法医生一手持针具,若持三棱针,用拇指、食指、中指挟持针柄,指实掌空。若持小眉刀,与持三棱针略有不同。为持稳当,还要用食指第一关节把住刀柄,另一手作捏、按、推、提等辅助动作配合。根据施术部位与治疗需要,可选用下列几种刺法: (1)点刺:这又可分为速刺与缓刺。 1)速刺:对准放血处,迅速刺入1.5~3mm,然后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如果血或粘液流出不畅,可以在针孔周围推压挤捏,帮助血液或粘液流出。速刺法运用较多,大多数部位都适宜用速刺法放血治疗。 2)缓刺:用针具缓慢的刺入静脉1~2mm,然后缓慢退出,放出少量血液。如果静脉不明显,可沿静脉分布上下推按,使静脉怒张,然后针刺。缓刺法主要用于胭窝、肘窝处的放血。头面部放血时,为谨慎起见,也可以采用缓刺法。 (2)挑刺:针具刺入皮肤或静脉后,随即针身倾斜,挑破皮肤或静脉,放出血液或粘液。挑刺法适用于胸、背、耳背静脉的放血,儿童疳积刺四缝穴也常用挑刺法。 (3)丛刺:用针具在较小的部位作叩刺,刺数多,刺入浅,以有血珠渗出为度。适用于扭挫伤、脱发、皮肤病等。本法当配合拔罐疗法运用(参见“拔罐”疗法)。与丛刺手法类似的还有“散刺”、“围刺”,这几种刺法后来发展为“梅花针”疗法或“七星针”疗法。(详见“七星针”疗法)。 2.划割法一手持刀具,持法不拘,以操作方便为宜,一般用拇指与食指捏牢刀身,使刀身与划割部位大致保持垂直,进刀划割;另一手作提、捏、推、按等辅助动作配合划割。本法宜用于口腔内膜、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 【主治病症】 放血疗法属于泻实的疗法,有开窍醒神、泻热救急、活血消肿等功效,可治疗许多实证,急证、热证。 一、中暑 1.点刺中冲、委中、十宣穴。 2.点刺十宣穴、并在肘窝曲泽穴、胭窝委中穴拍打,待其血瘀后点刺。 二、昏迷、休克 点刺人中,十宣穴。 三、溺水 点刺人中、会阴穴。 四、煤气中毒 1.点刺人中、大椎穴。 2.从患者肩臂向十宣穴推压,然后点刺十宣穴。 五、食物中毒 先用三棱针点刺四井穴,再从患者手腕向四井穴推按顺压,使之充分出血,以血色由紫暗变淡红为度。症轻者只刺手四井穴即可,重症加刺脐周四穴(水分、阴交、肓俞),可略深,刺3~12mm,若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发绀,呈休克状态者可深至15mm,然后用大臼径玻璃火罐以闪火法拔罐(见“拔罐疗法”),罩住包括脐中穴在内的5个穴位,观察脐中穴充血如红桃状,脐周四穴血流成行,即可起罐。对重度休克,神志昏迷者可配用直径0.7~0.9mm的粗针刺足三里天,刺时可沿胫骨外缘15mm处进针,由浅入深,以针尖滑刺胫骨外侧面,听之有刺骨膜声为度。对腹痛较剧,血压偏低者,可同时肌注o.5~lml阿托品,并在腹腰部用热水袋保温,饮用温开水。本法适用于急性嗜盐菌食物中毒。 六、头痛 1.点刺太阳、百会穴。 2.点刺太阳、印堂穴:额痛加攒竹穴,巅顶痛加百会、四神聪穴;眩晕、眼花耳鸣加头维穴。每穴可出血五六滴,体质壮实而头痛严重者可多至10余滴,每日或间日1次,lo次为一疗程。本方适用于高血压头痛。 七、感冒 1.点刺大椎穴,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见“拔罐”疗法)。本法适用于发热而汗不出者。 2.点刺少商、太阳穴。 3.用酒擦肺俞穴,以肤红为度,然后挑刺。 八、咳嗽 点刺肺俞、少商穴,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见“拔罐”疗法)。 九、肺炎 点刺大椎、十宣、尺泽、委中、十二井穴。 十、哮喘 用手指点揉华盖,膻中穴200次,然后点刺。 十一、三叉神经痛 挑刺耳背第一条静脉。本方适用于初次起病。 十二、面神经麻痹 1.在患侧口腔粘膜上用小眉刀划割,使之出血。本方适宜于初病者。 2.在患侧下关、牵正、太阳、阳白四穴中,每次选1或2个穴,丛刺后再用闪火法拔罐10分钟。3日1次(见“拔罐”疗法)。 十三、胃痛 1.点刺足三里,膏肓穴。 2.以手蘸酒拍打痛处,肤红为度,然后挑刺最红处。 十四、腹痛 1.从大腿向下推按顺压,至商丘穴,点刺放血,然后下推至厉兑,点刺放血。 2.以手蘸酒拍打腘窝,待其瘀血后点刺。 十五、胁痛 1.医生用双手指尖分别顺左右胸胁间推揉,由慢渐快,由轻渐重,肤红为度,然后寻找红点点刺或挑刺出血。 2.点刺阳陵泉、窍阴穴,并丛刺疼处。 十六、癫痫 癫痫发作时,急在会阴处寻找暗紫色条点状物,挑刺出血。 十七、腰痛 1.用手蘸酒拍打胭窝,肤红为度,挑刺红点。 2.丛刺压痛点,然后用闪火法拔罐(见“拔罐”疗法)10分钟。本法适用于慢性腰痛。 十八、急性肠炎 点刺曲泽、委中穴;呕吐者加刺金津、玉液穴。本方适用于水泻脱水者。 十九、象皮肿 丛刺或点刺足三里,下巨虚、阳陵泉、三阴交穴及肿胀最明显处。丛刺的手法要重,然后用闪火法拔火罐5~10分钟(见“拔罐”.疗法),放出血水后,用纱布绑腿,每天1次。刺后须避免接触污水,溃烂处不宜用本法治疗。 二十、破伤风 点刺大椎、人中、太冲、二间穴。 二十一、丹毒 在红肿部丛刺,手法可略重,然后用闪火法拔罐5~10分钟(见“拔罐”疗法)每天一二次。 二十二、疔疮 点刺天宗、灵台、中枢、身柱穴,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见“拔罐”疗法)。 二十三、瘰疬 在患者背部推擦,以出现红点为度,然后挑刺红点。每周1次。 二十四、乳痈 1.点刺肩井穴,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0分钟。 2.在背部第5至第7胸椎旁开1.5寸处寻找反应点,多数病人有形似丘疹,大小如粟粒状的红色小点。如果没有,可在患乳同侧背部找压痛点,用点刺法刺三针,呈形,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5~30分钟(见“拔罐”疗法)。 二十五、痔疮 点刺龈交穴。 二十六、湿疹 1.将耳背分为上、中、下三等份,在上、中1/3交界处耳根部,可找到一根较明显的细血管,即为针刺放血点。用三棱针向耳根内侧刺,以出血为宜。根据湿疹发生的部位,可选刺一些辅助穴位加强疗效。如上肢湿疹,加内关穴放血;下肢湿疹,加三阴交穴放血,阴陵泉穴中刺激(见“针刺”疗法);全身湿疹,加内关、三阴交穴放血、百会穴中刺激(见“针刺”疗法)。一般14天为一疗程,休息一周,再进行第二疗程。 2.丛刺病变局部,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见“拔罐”疗法)。 二十七、神经性皮炎 挑刺耳后静脉。一 二十八、风疹(荨麻疹) 1.挑刺耳后小静脉。 2.丛刺血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穴。 二十九、落枕 寻找压痛点,然后丛刺,再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见“拔罐”疗法)。 三十、扭挫伤 先揉搓按摩患处几分钟,找出压痛点;再在健侧对称部位揉压,当患处痛势缓解而健侧揉压处轻微疼痛时,可在患处点刺3~5分钟。 三十一、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1.点刺合谷、耳尖、百会穴。 2.挑刺耳背第二条静脉。 3.点刺临沛,颊车穴。 三十二、百日咳 点刺或挑刺四缝穴。 三十三、小儿发热 1.点刺手十丹穴。 2.点刺或挑刺四缝穴。 三十四、急惊风 点刺人中、十宣、涌泉穴。 三十五、疳积 点刺或挑刺四缝、鱼际穴。 三十六、小儿哮喘 点刺或挑刺四缝穴。 三十七、小儿口疮 点刺四缝穴,用三棱针点刺,刺入皮下后,迅速捻转一周。 三十八、鹅口疮 点刺口腔溃疡面,用刺出之血涂抹溃疡面,并全部遮盖。 三十九、麦粒肿 1.点刺大椎穴,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见“拔罐”疗法)。 2.挑刺耳背小静脉。 3.在背部第5胸椎旁开3寸处为麦粒肿穴,挑刺出血。 四十、角膜溃疡 点刺耳尖、太阳穴,将刺出的血滴入患目内。 四十一、目翳 1.点刺大敦穴,然后从膝部向大敦推揉。 2.点刺睛明、太阳穴。 四十二、暴发火眼(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1.用头部圆钝光滑的小棒在双耳垂均匀划压,测出相互对称的压痛点,压痛点常呈粟粒大小的结节状,与周围皮肤略异。如果测不出,可以用双耳垂的眼区代替,点刺后轻轻挤压出血,每穴出3~5滴,症重7~8滴,特重10滴。如果红肿痛甚,兼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加点刺太阳穴;如果眼球特别红肿,剧痛难忍,白眼睛呈点片状溢血,再加点刺攒竹穴,同时用o.25%氯霉素眼药点眼,每天3或4次。 2.点刺耳尖,挑刺耳后小静脉。 四十三、急性扁桃体炎 1.点刺少商、商阳、关冲穴。并配合毫针针刺天容、合谷,或内庭、曲池穴。 2.点刺少商、商阳、尺泽、曲池穴。 3.点刺耳尖,挑刺耳背小静脉。 四十四、牙痛 1.丛刺列缺穴,然后揉推15分钟。 2.挑刺耳后小静脉。 3.点刺商阳、下关穴,然后在下关穴用闪火法拔罐5~10分钟(见“拔罐”疗法)。 四十五、眩晕 用划割法。在耳背后小静脉处用酒精棉球消毒,然后用刮脸刀片划割,将小静脉划破,放血,再用胶布粘贴。 四十六、顽癣 用划割法。在耳前面耳脊与耳廓之间的沟中,有小细血管,局部消毒,用消毒刮脸刀片刮破放血,然后用胶布粘贴刀口,20~30天划割1次,顽癣须划割多次。 【注意事项】 1.对病人要作好解释工作,消除对放血的顾虑。 2.针刺时应谨慎,不要进针太深,创口过大,损伤其他组织。初用放血疗法可用消毒棉球裹住针身或刀身,露出2~3毫米的针尖或刀尖,捏着棉球针刺。戈Ⅱ割血管时,将血管划破即可,不要将血管割断。 3.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4.每次放血不可太多,一般以三四滴为宜,继续出血时可用消毒棉球按压片刻。 5.一般一日或二日放血1次,出血多者,1周放血1次。1~3次为1疗程。 6.本法用于急救时仅为对症抢救,病情缓解后应进行细致全面检查,再做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