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儿科大全>正文

各种痢疾的症状分析和治疗偏方

2012-03-08 23:55:39

 慢性痢疾:

凡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痢疾、多数是因轻型痢疾治疗不彻底或孩子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寄生虫等病体质较弱所致。这种类型的病儿多无高热,有时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和低热,大便每日3-5次,可有正常便与黏液便和脓血便交替出现。患慢性痢疾的病儿,因长期营养不良,抵抗力差,易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如肺炎、结核等。

痢疾虽然有多种类型,对孩子生命有威胁的只有重型和中毒型。如果是在夏秋季节,孩子突然发烧、反复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凉,不管有无腹痛、腹泻,都要想到是中毒型痢疾的可能,应急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痢疾和其他痢疾一样也有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关节炎,多发生痢疾后期,以膝关节、肘关节和踝关节多见。主要症状是关节红肿、疼痛,行动不便可在数周内自行消失。个别孩子患痢疾后因肠部溃疡较深,可发生肠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主要症状是全腹部触痛、腹胀、腹壁强直、恶心呕吐。并发此症必须尽快手术治疗,否则也可导致死亡。另外,痢疾并发中耳炎、口腔炎、皮肤感染等也较常见。

普通型痢疾:

此型具有较典的痢疾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个别孩子可高达40℃以上。开始可无腹痛、腹泻,只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因此,开始时常被误诊为重感冒,数小时之后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开始为稀便,继而出现脓血便,因为此时肠黏膜已出现溃疡和坏死,故有明显的下坠感。

急性痢疾:

急性痢疾根据症状又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4种。在中毒型中,根据病情又分为休克型和脑型。虽然家长不必对孩子的病况进行严格的分型,但应了解痢疾的基本症状和病情变化的结局。

轻型痢疾:

这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

重型痢疾:

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热,每日大便次数可达20-30次,大便呈脓血样,量少,腹痛剧烈,下坠较重,甚至不想离开便器,四肢发凉,很快出现脱水现象,有的可发生意识障碍。

中毒型痢疾:

中毒型痢疾多见于2-7岁的儿童,常突然发病,开始时只有高热,体温可达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肤常出现花纹,呼吸浅而弱,可反复出现惊厥。多数孩子没有腹痛、腹泻和呕吐,少数孩子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无脓血。除上述症状外,若出现休克症状的叫休克型,表现为脉膊细弱,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少尿或无尿,有呼吸困难、咯血现象,可因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若出现脑部症状者叫脑型。脑型的主要表现是烦燥、嗜睡、血压正常或增高,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增快,有时出现呼吸暂停、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很快进入昏迷状态,而侧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治疗痢疾的药物逐渐增多,如复方新诺明、氟哌酸、氨基苄青霉素、痢特灵、黄连素等。孩子能用哪种药,用多少,可根据年龄、体重由医生决定。能口服的要尽量口服,一方面口服药物可直接到达肠道,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另外,口服比肌肉和静脉滴注更安全,无痛苦。其他治疗可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有失水、高热者可输液,有中毒症状者应对症抢救。

痢疾是一种常见病。因厦秋季气温较高,适合痢疾杆菌的生长繁殖,又因水果蔬菜丰富,苍蝇、蟑螂较多,人们喜欢冷食等,所以在夏秋季节很容易造成流行。家长在这个季节里应加倍注意,不要让孩子接触痢疾病人,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生吃的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净或用84消毒液浸泡后再吃。不吃苍蝇、蟑螂爬过的食物。一旦发现孩子患痢疾要尽快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附:治疗痢疾中医民间偏方

单方验方很多,现摘录其中一部分,以供患者参考使用。

(1)辣蓼叶:用干叶100~150g,水煎,4~6小时服1次,一日总量为200~300g,鲜叶加倍,服至症状消失,再服1剂,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2)柿子:取柿子洗净切片晒干,炒黄研末,每次5g,一日服3次,开水送服。可治急性菌痢。

(3)鹿衔草:干叶200~250g,加水1000~2000ml,文火煮沸30分钟,滤出药液,分6次服完,每日3次,10~15 天为1疗程,连服1~2个疗程,可治慢性菌痢(休息痢)。

(4)扁豆花:取扁豆花60g炒焦,水煎两碗,连服2次,第二日再服1次,有健脾利湿、涩肠止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初起。

(5)干姜:取干姜,切如大豆大,每次服6~7粒,米汤送服,每日4次,可用治寒湿痢,症见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腹痛,里急后重,脘闷纳呆等。

(6)青辣椒籽:取辣味重的青辣椒籽300g,晒干研末,成人每天服3次,每次服9g,有温中散寒、收敛止泻之功,可用于治疗久痢脱肛。

(7)石榴皮茶:取石榴皮15g,洗净切片,加水煎服,每日代茶频饮,可用于治疗休息痢,症见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饮食减少、大便夹有粘液或见赤色。

(8)地锦草合剂:地锦草250g,加水1500ml,煎至1000ml,滤出药液,药渣中再加水1000ml,煎至500ml,合并上述两液,浓缩为1000ml,冷却后加入复方樟脑酊20ml。服法:每日3次,每次100ml,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9)银蒜茶合剂:紫皮大蒜1000g,茶叶(普通土茶)1200g,银花320g,生甘草120g。将大蒜去皮,用绞肉机绞碎后,加少许凉白开,用纱布挤其汁;茶叶用2000ml沸水浸泡半小时,过滤取汁;甘草、银花加水1600 ml ,用瓦罐以文火煎煮,浓缩成800ml,以纱布过滤取汁。将以上三液混合,加入适量白糖或红糖及开水,配成4000ml,装瓶待用。成人每次20ml,一日3次,连服3~7天,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 (湿热痢、寒湿痢)。

(10) 马齿苋:100~150g,加水煎服,每日两次;或鲜马齿苋捣汁半杯,加蜂蜜两匙,隔水炖,空腹分两次服,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11)凤尾草:30~40g,加水250ml,煎至100ml左右,再加白糖或冰糖5~10g,分3次口服,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12)蔓荆叶:取鲜叶250g,加水800ml,煎一个半小时,滤出药液,浓缩至150ml,分3次,一日内服完,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上一篇: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偏方

下一篇:小儿口疮偏方

tags: 痢疾 偏方

返回首页

相关

热门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