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乳腺癌患者,其中54万为新发病数,每年约有50万死于本病。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虽较西方国家为低,但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且城市比农村高,沿海比内地高。
上海市1989年恶性肿瘤登记资料中乳腺癌发病率已列为女性恶性肿瘤中的首位,并有增加趋势。当今,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乳腺癌的病因
乳腺癌象其他癌症一样,它的病因迄今尚不清楚。人们只是根据临床分析、实验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虽然目前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会得乳腺癌,但却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一些发病的因素。了解这些知识,无疑对预防乳腺癌是会有好处的。
就目前来讲,一般认为可能与月经、生育状况、哺乳、乳房良性疾病、体重、乳腺癌家族史、激素、饮食以及放射线等因素有关。如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在月经初潮年龄早的妇女比初潮年龄迟的妇女为高;绝经年龄迟的较绝经年龄早的为高;或者也可以说,妇女一生中行经年数长的比行经年数短的为高;未婚者比已婚者为高;初次生育年龄在大于35岁者比小于35岁者为高;婚后不育者较有育者为高;生育后不哺乳的妇女比哺乳者为高;哺乳时间愈长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则愈低;以往曾有乳腺良性疾病史者亦可增高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并且认为,绝经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或者高脂肪饮食者,由于体内总脂肪量大,亦能增加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另外,激素的问题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凡能引起体内激素特别是雌性激素水平增高的因素都可能增加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比如环境和精神的影响、高脂肪饮食、雌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等。至于放射线作为致癌的因素亦早被人们所确认,特别对接受大剂量放射线的人。
当然,存有以上这些因素的妇女,是发生乳腺癌的高危险因素。但这不是绝对的,乳腺癌的发病是复杂和综合的因素。故可以针对以上一些因素,在人们生活的过程中加以适当注意。
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和高危对象
综上简述,可提出以下一些发生乳腺癌的高危险因素:
(1)月经初潮年龄在12岁以前;
(2)绝经年龄在55岁或以上;
(3)未婚或婚后不育者;
(4)初次足月产年龄在30岁以上;
(5)初产前有多次流产史;
(6)生育后不哺乳或很少哺乳;
(7)有乳腺良性疾病史;
(8)有乳腺癌家族史或已患一侧乳腺癌者;
(9)体重有较明显增加者,特别在绝经后。
对高危对象应开展定期的乳房自我检查,并至少每年一次请专科医生检查。如果有任何异常感觉者均应及时就医。
乳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
一位妇女,特别在30岁以上并且有上述的“易感因素”者,要经常警惕发生乳腺癌的可能。
那么,乳腺癌究竟有什么表现呢?乳腺癌常见的临床症状有:
乳房肿块 是乳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是病人自己无意中发现的。一般不痛,摸起来比较硬,外形不很规则,表面不太光整,边界不十分清楚。在早期时肿块较小,能被手指推动,活动性逐渐变小。如果癌瘤长在靠近皮肤,有时局部皮肤可以见到如“酒窝样”凹陷,皮下淋巴管受阻后,皮肤表面出现很多点状小凹陷,称为“桔皮征”。若癌瘤接近乳头,有的可使乳头回缩甚至固定。肿块向后浸及胸肌或胸壁时则逐渐变成固定。
疼痛 首先应当肯定乳房有疼痛感觉并不是乳腺癌所特有的和主要的病症。绝大多数乳腺癌早期阶段可无任何感觉。
但有一部分病人先是感觉乳房疼痛,多为隐痛或刺痛,又总是固定在某一部位。凡有这种症状者,应提高警惕,最好就医检查,暂时摸不到肿块,决不能否定乳腺癌的可能性,也应定期复查。
乳头溢液 不是乳腺癌所特有的,大多数乳腺癌病人是没有的。但可在一部分乳腺癌病人中出现,或者过去曾有过。有些先有乳房肿块,后出现乳头溢液,大多呈血性、浆液性或水样;有些先有溢液,后出现肿块;也有的只有溢液而始终摸不清有肿块。虽然在临床上大多数的乳头溢液是良性的,但一旦出现,也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一般来说,乳腺癌的乳头溢液为单侧乳头、单孔、自动溢出。有乳头溢液者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其他 除上述症状外,乳房皮肤或乳头有时有不明原因的发痒或糜烂;一侧乳房表面发热感,特别在有肿块或乳房固定疼痛部位的表面;有的病人可先在腋窝出现肿块而乳房内并未摸及肿块等等,提醒人们保持警觉。
乳房自我检查(BSE) 在了解到乳腺癌的高危险因素及其表现后,平时,人们如何去及早发现乳腺癌呢?用什么方法最好呢?除了去定期检查外,最好是每位适龄女性(一般指30岁以上)掌握和认识乳房自我检查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对及早发现乳腺癌有其积极的意义。上海已有初步研究资料表明,“乳房自我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发现从以往的21%上升到55%。由于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学习和掌握怎样检查女性自己乳房的知识,为早期发现乳腺癌提供帮助。以下我们就介绍用简便的“三步骤”作为乳房自
我检查的方法:
在洗澡时 洗澡时检查自己的乳房,尤当皂水尚未洗去前,手易在潮湿润滑的皮肤上移动。将摊平的中间三手指的指腹,轻柔地移动,检查每侧乳房的每个部分,用右手检查左乳,左手检查右乳。检查乳房有无肿块、硬结或增厚。
在镜子前 对着镜子,两手下垂于身体两旁,再将两上肢慢慢地上举过头,观察乳房的任何改变。如乳房的轮廓,有无肿起部分,有无皮肤微凹或乳头的改变。然后,双手插腰,观察两侧乳房是否对称。要求每月检查一次。经过对自己乳房的观察,一旦有改变时,能及时发现。
在平卧时 平卧检查时,宜在被检乳房侧的肩胛下填放一个枕头或软物,再将同侧的手放在头后,能使乳房组织更均匀地分摊在胸部。将摊平的手,轻压在乳房皮肤上,以乳头为中心,开始于乳房的外上方,右乳依顺时针向,左乳作逆时针向逐渐移动检查,从乳房外圈起,至少3圈,直至乳头。
最后,在拇指和食指间轻挤乳头,观察有无乳头溢液。如有溢液,注意是澄清的还是混浊的;是黄色、乳白色或血性的。一旦发现,应即就医。
乳房自我检查的最佳时间是在每次月经来潮后一周,此时乳房较为柔软或松弛,便于检查。绝经后的妇女应在每个月的月初,便于记忆。子宫切除后的妇女,可由医生确定每个月检查的适宜时间。
每月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可使自己安心,如无异常情况发现,每年仍要请医生检查一次,以免有误。
降低乳腺癌危险性的措施
1.青春期适度节制脂肪和动物蛋白质的摄入,适当地增加体育活动,这样可减少体内过量脂肪积聚,还可能延缓性成熟,推迟月经初潮时间以及规则月经的建立。此外,在青春期尤其是月经初潮出现前夕,避免不必要的X线及其他放射线的照射。
2.提倡合理的生育年龄,产后鼓励母乳喂养婴儿。因为哺乳不仅可降低乳腺癌的危险性,而且对婴儿的健康有益。
3.妇女在更年期尽量避免使用雌激素,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需要补充雌激素时,应保持最小剂量,最短疗程。
4.更年期后,适当增加体育活动,控制总热卡摄入,减少体内过剩脂肪,从而降低合成雌激素的程度。
在乳腺癌诊断、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1.乳房是人体体表器官,乳腺的肿瘤理应容易被发现、被查出,可实际上发现的腺癌小于1厘米的尚不足5%。为什么“小癌”发现率如此低呢?一方面是病人警惕性不高,未进行或未认真地进行“乳房自我检查”,或由于乳房较大,生长部位较深或人体较肥胖不易摸到。另一方面是医生仍沿用“乳房肿块”作为诊断乳腺癌首要病症的传统概念,忽略了一些轻微症状。有警觉性的病人和有经验的医生能通过“BSE”和触诊发现小于1厘米的肿瘤。当然,任何一种检查都有其局限性。当今,对乳腺癌的诊断已从单纯触诊发展到联合诊断方法。近些年来,通过普查及乳房摄片已能发现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病人。因此,对高度怀疑的对象,即使摸不到肿块,亦要利用多种诊断手段,如仔细的临床触摸检查、乳腺的X线摄片、超声波甚至对可疑区进行针吸细胞学或手术切除组织学检查等,可发现一部分早期病人。即使仍不能确定性质,也不能轻易否定,应定期随访复查。2.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已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化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中药等方法。对能手术的乳腺癌仍以手术为主要手段。第一次手术对预后有一定影响。近年来更认识到综合治疗是提高乳腺癌疗效的有效措施。所谓综合治疗就是指手术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内分泌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的综合性治疗。手术和放射属于局部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属周身性治疗。因为,即使是乳腺癌的“早期”和“微小癌”阶段亦还有部分病人可发生远处转移,说明这些转移可能是在手术前已经存在但是未能发现的亚临床病灶。对乳腺癌的早期治疗效果较好,随着肿瘤增大其治疗效果也就相应愈差。手术切除了肿瘤后对这些亚临床型转移灶就需要用全身的治疗方法去消灭。这样,一方面就要求外科医生除手术外,还要对应用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方面都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当然,综合治疗并非是各种治疗方法的相加,还应根据病情选用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法。同时希望病人能充分了解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很好地配合医生,自觉地乐于接受各种治疗,以利于康复和生存。
乳腺癌康复指导
乳腺癌病人在手术后要重视精神上的康复 尤其年轻病人,手术后感到外形影响或感到胸部两侧不对称,常带来情绪上的忧虑和低落感。这就要求家属、亲友和医护人员等多与病人谈心,宽慰、帮助病人使其感到温暖、亲切,使其感到自我的存在,精神放松,对生活充满自信,这对于缓解病情、延长生存和提高疗效是有积极意义的。
加强上肢功能的锻炼 乳腺癌术后往往上肢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抬起困难;由于手术要清除腋窝淋巴结,上肢常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这在术后放疗者更明显。因此,术后必须加强上肢功能的锻炼。锻炼应在术后早期开始,否则形成疤痕后再锻炼其效果较差。锻炼方法宜在术后2~3天起,先锻炼腕部及肘部的功能,7~8天后开始锻炼肩关节的功能。可以用健侧上肢协助病侧上肢及肩关节作高举及旋转运动,上肢亦可以作爬墙动作,逐日观察功能恢复的情况。经过积极的锻炼,不仅可使上肢功能得以恢复,且可减轻上肢的水肿。
防止患侧上肢的感染 为了防止上肢发生感染应注意以下情况:
(1)不要在患侧上肢抽血、打针、测血压;
(2)不要提取重物;
(3)患肢皮肤不要碰破、切破或抓破,如有破损及时消毒、包扎;
(4)防止患肢霉菌感染如甲癣、嵌甲等情况;
(5)避免虫咬、蚊叮;
(6)带手表手镯时松紧适度,以免皮肤擦破;
(7)衣服袖口不用较紧的橡皮筋或罗纹口;
(8)吸烟者避免手指烧伤。
对健侧乳房要开展“乳房自我检查” 具体方法参见148页。
注意复发的可能性 乳腺癌术后若复发或转移者,60%是术后头3年内,20%发生于术后2年,5年后复发或转移者20%。复发或转移病灶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仍能获得较好效果。因而对有些症状需加注意,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这些症状是:
(1)患侧手术疤痕及胸壁区有无异常改变,如隆起的硬结、散发的红点等;
(2)患侧胸壁、对侧乳房以及肩、髋、后背、骨盆部持续性疼痛;
(3)不明原因的较长时期的咳嗽,有时声音嘶哑;
(4)不明原因的消化功能障碍,恶心、呕吐、腹泻以及上腹或右上腹不适;
(5)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6)持续性乏力。
术后定期复查 这是很重要的。一般要求在原手术医院定期进行检查,以利指导功能康复以及尽早地发现有无复发或转移的可能性。术后1年内每2~3个月作一次检查;第2~3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3年后至少半年复查一次,即使5年以后亦仍需每年复查1~2次。复查包括局部和周身检查,包括健侧乳房摄片、肺部X线摄片、肝功能检查以及肝区超声波检查。骨痛时可进行骨骼的X线摄片或同位素骨扫描检查。同时还需定期作血、尿常规检查,以利于了解周身健康状况以及有无复发的可能。
术后病人的饮食 宜以高蛋白饮食为主,避免多吃脂肪类食物,尤在绝经后病人,多进蔬菜类食物及维生素。
要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 防止发胖,有利病人的及早康复。
一般讲,乳腺癌术后可以进行正常的性生活。因为乳腺癌术后不会影响性欲,况且适当的性生活有利于病人对生活充满自信,认识到自我的存在,有利于病人康复。
乳腺癌术后是否能再妊娠;再妊娠是否会促进肿瘤的复发?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多数意见认为由于妊娠期及哺乳期体内内分泌的改变,以及哺乳对乳腺吮吸的刺激,常可影响肿瘤的发展。由于术后复发大多在3年内,因此建议希望术后再妊娠者,若淋巴结无转移者,可在3年后再妊娠,而淋巴结有转移者,望至少间隔5年,如无复发时再考虑妊娠。
(乳腺癌专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