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妇女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由于乳腺癌的发生机制与激素水平失调,尤其是卵巢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因此其超早期信息常从激素水平异常的变化而获得……
第一节 病因病机
乳腺癌居我国恶性肿瘤第九位,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是女性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已超过宫颈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经绝期前后的妇女为高发期。其危害性在于早期即有淋巴及血行转移,而且常转移至内脏深处,如肺、肝、脑等,因此也属比较凶恶的癌瘤。99%发生于女性,占女性23/10万人口,可合并发生宫颈癌、卵巢癌、子宫癌等。40~59岁占全部患者的75%。
病机可能因为卵巢激素的关型,主要为雌激素水平偏高,发病与婚、产、哺乳状况密切相关,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或未哺乳,独居者,其发病机会尤多。
祖国医学文献记载为“乳岩”、“乳 ”“乳石痈”、“ 乳”、“乳核”、“乳痛坚”,《内经》称之为“石瘕”。我国最早的病机专著《诸病源候论》称为“石痈”,并有较为形象的描述。如曰:“石痈者……亦是寒气客于肌肉,折于血气,结聚而成,其肿结痈实,至牢有根,核皮相亲,不甚热,微痛,热时自歇,此寒多热少, 如石,故谓之石痈也”。
乳岩,《外科大成》有详细记载,如曰:“乳中结核,不红热,不肿痛,年月久之,始生疼痛,疼则无己,未溃时,肿如覆碗,形如堆粟,紫黑坚硬,秽气渐生。已溃时,深如岩穴,突如泛莲,痛苦连心,时流臭血,根肿愈坚,斯时也五大俱衰,百无一救,若自能清心涤虑以静养,兼服神效瓜蒌……可苟延期而已。”并强调指出“中年无夫者,多为不治。”《丹溪心法》:“忧怒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则病乳岩。”强调了乳岩与精神情绪的意义。朱丹溪还最早记载了乳岩,并提出了诱发因素,如曰:“馆试屡下,意不能无邪,夏月好以手捋乳头”。
上述说明,祖国医学对乳癌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不仅对乳癌的症状、预后进行了描述,而且许多古典文献都提出了治疗大法及预防措施(将分述如下),尤其可贵的是强调了精神因素与乳癌的关系,并注意到了男性乳癌的严重性。
发生机制
乳腺癌发生的主要机制,与内体肝肾阴阳失调、相火亢盛、冲任失调密切相关,尤与肾阴虚阳亢、相火旺盛至关。女子性事姿欲或寡居欲火内伏,皆可致相火过旺,刺激乳房而致癌。此外,乳癌与阳明胃经痰火内伏亦很有关,因乳房属阳明胃之故。因此,高粱厚味致痰热内蕴于阳明,结核于乳络,是导致乳腺癌的因素之一。西医也认为乳腺癌与进食高脂饮食有关。
其次,寒客乳络致恶血不泻,或痰火交结、凝于乳络,亦可致癌。如《灵枢・水胀》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 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杯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即是。
此外,乳腺癌尤以情怀不畅,忧思郁结为其诱因。故《妇人大全良方》曰:“肝脾郁怒,气血亏损,名曰乳癌。”因乳头属足厥阴肝,外属足少阳胆,肝胆主疏泄、升发的缘故。其中包括冲任失调、气血不利。
还须提及,家族遗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实践中,有家族史的人其易罹性显然要高得多,激素水平(雌激素水平)偏高是催化剂,而正气不足则为发病的条件。
现代医学认为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升高,卵巢、肾上腺分泌雌激素过高,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内环境因素。但据研究认为雌激素只能缩短致癌时间(诱发),未必就是乳腺癌的根本原因。但内分泌失调无疑是乳腺癌产生的重要前提。目前有学者从乳腺癌乳汁中注意到,与乳腺癌病毒有关(是一种B型RNA病毒)但尚待证实。男性乳癌的发生,仅占1~2%,有的与患前列腺癌长期使用雌激素治疗有关。
第二节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
一、癌前潜病
1.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出现于中年妇女,(死后检查率高达53%),其乳腺癌的发病率比一般人高2~3倍,仅是量的增生不足以成为癌前潜病,必须有质的改变,即须有细胞形态结构异常,即所谓不典型增生才能有演变为乳腺癌的可能。癌变率为2%左右,患乳腺增生病者,雌激素水平皆偏高,排卵期后不下降,年龄愈大,癌变率愈高,45岁以上可高达39.9%,55岁以上的癌变率为56.7%,尤其出现数量较多的大小增生结节,更应高度警惕。
2.乳腺纤维瘤 少数可成为癌前潜病,其特点是圆形,边缘清楚,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性好,并多发生于青春期妇女,质中,有弹性。
3.大导管乳头状瘤 多位于乳房中心部位靠近乳头,在乳管开口至壶腹部一段。因为肿瘤刺激乳腺致乳头溢液,故乳头溢液是早期最重要的信号。乳腺癌出现乳头溢液的约1.3~7%,而双侧溢液的可疑性较小。
二、早期先兆
1.触到肿块 乳腺位于体表,因此癌肿较易发现,早期以偶发刺痛为先兆,此时若发现肿块,亦在1厘米以上,表明癌肿已超出乳腺腺管。隐匿癌肿在肿块被察觉前,已有肺、骨等深处转移,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已非早期,呈桔皮样改变或“酒窝样变”则更非初起。
祖国医学对乳腺癌的早期先兆已有记述,如《医宗金鉴》曰:“乳腺初结核隐痛”。提出了乳腺隐痛的早期信号意义。《外科正宗》:“初如豆大,渐如棋子,半年一年,二载三载,不痛不痒,渐之而痛,始生痛痒……名曰乳岩”。则论述了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是乳癌的早期警号,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单纯癌。《外科大成》:“乳癌亦乳中结核,不红热,不肿痛,年月久之,始生疼痛。”亦强调了乳癌早期多为无痛肿块的先兆特点。《外科正宗》还记述了一病案:“一妇人左乳结核,三年方生肿痛,诊之脉紧数而有力,此阳有余而阴不足也。况结肿如石,皮肉紫色不泽,此乳岩症也,辞不治……辞后果俱死。”同样反映了无痛性坚硬肿块,是乳癌早期重要信号。
乳岩多为硬癌(70%),部位以外上象限(即乳房的外上1/4处)为多。乳腺癌肿块约2/3是无痛性的,仅1/3有不同程度的刺痛、隐痛、钝痛、或牵扯痛,可为偶发、阵发或持续性痛。癌瘤初发于腺管上皮(相当于原位癌),直径1厘米以上始能触知。临床能触到的乳腺直径多已达1厘米左右,硬度大,有的移动良好,和良性纤维瘤鉴别须作活体切片检查始能确诊,常为单纯癌的首发症状,肿块增长较快,常为髓样癌的信号。
男性乳腺癌以乳晕下(中央区)或乳晕旁(近中央区),无痛性肿块最多见,与雌激素诱发的关系尚无明确根据。由于男性乳腺较薄,故肿块较易发现,但由于肿块多长在乳头周围,故较早转移到胸壁,应予注意。
2.乳头溢液 乳头溢液多见于导管内肿瘤,在乳晕周围可触到小结节(绿豆大小),常为导管内乳头状癌的首发症状。祖国医学已有记载,如《千金方》:“妇人女子乳头生小浅热疮,痒搔之,黄汁出,浸淫为长,百种治疗不瘥者,动经年月,名为妒乳。”其中,乳头小疮、乳溢液及乳头搔痒,相当于现代乳头湿疹样癌及导管内乳头状癌的首发外露。
3.腋下淋巴结肿大 无痛性肿块是乳腺癌的首发症,占95~98%,直径1厘米时方可触及,隐性乳腺癌虽未能触及肿块,但淋巴转移较早,可于腋窝淋巴结触及,但也有1/3可出现早期隐痛、牵拉痛、刺痛。早期乳腺癌极易发生腋淋巴结转移,即使极微小的亦易发生早期转移,亦有隐性乳腺癌仅有腋下淋巴结肿大的信号。
4.乳房皮肤异常改变 乳腺癌的早期先兆,有的还可表现为皮肤异常,如出现皮肤瘙痒,皮疹或带状疱疹,或黑棘皮病,或皮肌炎、周围神经炎等。一般而言,乳头瘙痒、湿疹,为乳头湿疹样癌的早期先兆。乳房皮肤变色、晦暗或发紫,或桔皮样改变,或皮肤凹陷、水肿等,则又常为硬癌的首发症状,因硬癌常侵犯皮肤,呈现广泛的皮肤粘连。《灵枢・痈疽》提出“牛领之皮”,类似于乳腺癌的桔皮样水肿变化。
报标症
乳房单个的、无痛性肿块(部位在外上1/4处)最为警号。乳头溢液常是导管内乳癌的信号,而血性者,又常是大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首发症状。皮肤变色、发暗,则为硬癌的最早外露。腋下淋巴结肿大,常是隐性乳癌的信号。因此,经常按触乳房(尤其是外上象限)及腋下检查有无肿块,以及观察乳房皮肤变化及乳头溢液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措施。
典型征兆
早期征兆 可触到逐渐增大、质硬的肿块,不易推动,无痛或偶有刺痛(癌肿3厘米以下)。
中期征兆 腋下淋巴结肿大,可被推动,乳房可出现增大(髓样癌)或缩小(硬癌)的变化(癌肿在5厘米以内)。
晚期征兆 肿块增大,与皮肤粘连、牵拉,呈“桔皮样改变”,甚至出现溃烂,有胸骨旁淋巴结转移,锁骨上淋巴结、甚至远期淋巴结转移(癌肿超过5厘米),并伴有发热、消瘦、贫血等恶病质。
三、早期诊断
(一)鉴别诊断
1.与乳腺囊性增生病鉴别 乳腺癌肿块主要应与乳腺囊性增生病鉴别,后者疼痛明显,且常放射至肩臂,发展较慢,与月经周期明显相关,能触到多数小节,但经后可自行消散,疼痛亦随之缓解,无乳头溢液。真正的乳腺癌肿,质坚硬、早期是不痛不痒的,仅有少数有刺痛,常为单个,可有乳头溢液。乳腺囊性增生,癌变率约2%,但不能忽视此病与癌共存的可能性。《外科真诠》已有由乳癖(乳腺增生病)恶化为乳岩的记载,如曰:“乳癖……患一、二载者,内服和乳汤加附子七分煨姜一片即可消散,若老年气衰,患经数载者不治,宜节饮食,息恼怒,恕免乳岩之变”。
乳腺增生症发病率极高,几乎为妇女的1/2,但并非皆为癌前病变,只应看作是可能癌前期,只有由单纯性增生(细胞量的增加)发展到不典型增生(细胞形态结构发生质的变异),这才是癌前病。如再发展至重度不典型增生,则为癌变倾向,再继续下去才能变成癌,在此之前皆为可逆性的,经过治疗增生的结节是可以变软及缩小的。
2.与乳腺纤维瘤鉴别 乳腺纤维瘤发展缓慢,年龄相对较年轻,一般出现于青春期,呈圆形,活动,光滑无压痛。而乳腺癌则多出现于经绝期前后,发展较快,如有怀疑须作针吸或活体切片检查方可确诊。
(二)现代早期检查
1.X线检查 X目前采用干板照相和钼靶线机胶片法,诊断效率高达90%,直径1厘米左右的即可显示出来。其中,干板照相因为密度差反映好,对比清晰,能把隐匿在低层的肿瘤显示出来。因此,早期诊断为临床首选检查。钼靶阳极X线摄影亦为X线密度差对比法,准确率虽不如干板法,但较简易可行。
2.液晶图象 通过液晶膜可以反映出乳癌与正常组织的温度差(乳癌为高温区),温度高出1.5以上即为阳性可能,从而鉴定肿块的良恶性质,准确率可达75%。
3.B超检查 准确率虽然高达90%,但对于直径小于1厘米的乳癌效果不如X线检查。
4.针吸细胞学检查 可靠率达80%以上。
5.活体切片检查 可靠率达100%,但应在针吸细胞学检查为阴性而临床症状可疑时应用。
6.CT诊断 可得出乳腺断层摄影,0.2厘米的肿块即能发现,并能判断腋下及乳内淋巴结转移情况。
第三节 抗癌措施
1.及早治疗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虽然与乳腺癌并非有肯定联系,但也不能否认二者的并存性,因此治愈乳腺增生病,尤其是经绝期后乳腺增生病更具有重要价值。乳腺增生病,传统皆认为系由肝气不舒、痰核内结所致,治法皆按舒肝化痰核大法。其实,乳腺增生为相火过亢,治疗应以抑相火为大法,辅以疏肝化痰方可击中要害。方予抑相火汤加味加桔核、川楝子。
2.调整更年期内分泌 乳腺是全身病的局部表现,更年期内分泌紊乱,尤其卵巢功能过激,雌激素水平偏高者,中医多属冲任失调相火偏亢,表现为更年期性欲亢进、乳房胀痛的,宜调冲任、抑相火。酌服泻相火汤地、女贞子、丹皮、知母、黄柏以平伏。口鼻或外阴生疖、生热者,酌加重丹皮,并注意节制欲火房事。
3.注意调节情志 避免忧郁、焦虑,肝气不舒者,可酌服疏肝达木、理气化痰之品。方用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之类酌加桔核、香附、川楝子,但乳腺癌的关键是相火偏亢(雌激素水平过高),七情不舒只是诱因而已,因此调冲任、抑相火才是第一要义。
4.酌服抗癌中草药 有乳癌可疑的人,可在上述调整冲任和疏肝化痰的前提下酌加抗乳癌中草药,如土贝母、川楝子、龙葵、半枝莲、山慈菇、蜂房、白花蛇舌草、瓜蒌、守宫、南星、半夏、漏芦、全蝎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