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近现代 >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失音

慢性喉炎

书名:《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作者:彭建中

王某,女,36岁,中学教师

1991年4月4日初诊

患者声音嘶哑,时轻时重已半年余。某医院诊断为“慢性喉炎、声带肥厚”,先用胖大海有效,后来亦无济于事。曾用中药汤剂、清音丸、六神丸以及抗生素等效果不明显。现咽干且痒,声音嘶哑,咳嗽痰少,心烦梦多,腰膝酸软,大便干结,舌红苔白且干,脉细数。证属肺肾阴虚,治宜滋补肺肾之阴,以复其音。处方:沙参10克,天麦冬各10克,生地10克,五味子10克,浙贝母10克,桔梗10克,前胡6克,苏叶6克,瓜萎20克,枇杷叶10克,5剂,水煎服。嘱其饮食清淡,忌辛辣刺激食物,晨起走路1~2小时,注意禁声。

【二诊】

服药后,上午声音清亮,下午仍暗哑明显,轻度咽干,夜寐不安,再以前法进退。处方;沙参20克,天麦冬各10克,生熟地各15克,山药10克,阿胶10克(烊化),五味子10克,浙贝母10克,芦根10克,白芷6克,苏梗6克,焦麦芽10克,7剂,水煎服。

服上方后,声音恢复,喑哑消失,饮食二便正常,夜寐较安,余症皆去。再咀上方10剂,分两周服用,以巩固疗效。

患者于1991年7月3日,又带病人来看病告知,一直授课,失音未复发,并坚持早晚锻炼,清淡饮食。

【按】:此患者系中学教师,由于发音过多,声带运用过度,耗伤肺阴,日久而致肾阴亦亏。肺脉通会厌,肾脉挟舌本,肺肾不足,阴液不能上承,咽喉失其濡养,而喑哑咽干,甚则失音。

肺气不清,则干咳少痰;阴虚生内热,虚火扰动心神,则心烦梦多;肾虚精亏,则腰膝酸软,舌红且干,脉细数,大便干结,均为阴亏有热之象。赵老治以滋补肺肾之阴,使金水相生,水源不竭。方中先以苏叶、前胡、桔梗、枇杷叶宣肺通窍,调畅气机;沙参、麦冬、天门冬、生地黄滋肺阴清肺热;五味子生津敛肺气;渐贝母宣肺软坚散结;瓜萎润肺宽中通便。待喑哑取效后,再以生熟地、山药滋补肾阴,阿胶养阴润肺;苏梗宣畅气机,芦根宣肺生津润喉利咽,麦芽健脾。赵老更妙用白芷,白芷虽为驱风药,但性滑润i使大队滋补之品补而不腻,调和诸药,又能载药上达于咽喉。因此诸药相配,取效甚佳。

【又按】:失音是临床常见的病证,其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内经》名目“疳”或“暗”,《医学正传》则称“喉喑”,因肺脉通会厌,而肾脉挟舌本,“会厌者,音声之户也”(《灵枢?忧恚无言》)。本病虽属声遭、喉咙的局部疾患,实与啼肾有密切关系,因此古人有“金水相生,病在肺肾”之说。《直指方》曰:“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前人叶天士则譬作:“金实则无声,金破亦无声”,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其病因当有内伤、外感之分,其病机应有虚实之不同。故张景岳说:“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喑也;虚者其病在本,内夺而暗也”其辨证施治,当以病势的缓急,一般分为暴喑、久喑两大类。大抵暴喑者,多因风寒客热壅遏而致窍闭,其病属实,治当宣散清疏;久暗者,多因阴血耗伤,精气内夺而喑,其病属虚,治当清润滋养。

从目前临床所见,失音一症的病机属实者多而属虚者少。实者乃邪气阻滞,肺气失宣,金实则不鸣,治以宣肃散邪为主,邪去则金鸣;虚者精气内虚,金破亦不鸣,治以滋填为法,佐以宣畅肺气,亦不宜纯补蛮补,如上案用金水相生之法,仍须佐苏叶、枇杷叶、前胡、桔梗、浙贝母,即是例证。此外还须注意:

(1)失音的治疗,始终要注意气机的调畅,赵老常说:“治病之要,调畅气机”,(2)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赵老治病非常重视脾胃之气的升降,胃气降浊气下行,有助于脾气的上升,有利于失音的康复。(3)失音的治疗,饮食调养至关重要。如饮食寒凉,则闭郁肺气,甜食壅塞气机,辛辣刺激食物则助热邪伤阴液,都不利于暗哑的恢复。因此药物治疗与饮食调养相互配合,才可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

 

上一篇:急性喉炎

下一篇:肥厚性鼻炎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