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为三阴的枢机。病至少阴已然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为什么呢?这与少阴的内涵是很有关联的。下面拟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少阴的内涵。
1、少阴本义
少阴的本义其实就是水火的本义。按照常识,水火是不相容的,可是在少阴里,水火却要相依相容。
(1)坎水义
首先我们来研究水,水在易卦中属坎,故习称坎水。郑钦安的《医理真传》中有一首坎卦诗,颇得坎水之旨趣,姑录于下。诗曰:
天施地孕水才通,一气含三造化工,
万物根基从此立,生生化化沐时中。
①坎水之形成
易讲乾坤生六子,三男三女,哪三男呢?就是长男震雷,中男坎水,少男艮山。所以,坎水实为乾坤所生六子中的一子。郑诗首句“天施地孕水才通”即为此义。
干天坤地,干父坤母,故乾坤交媾而有六子之生。那么,坎水中男这一子是怎么生出来的呢?就是由乾坤二卦之中爻相交,若干交坤,坤之中爻变阳,即生坎中满。若坤交乾,乾之中爻变阴,则生离中虚。
乾之中爻交坤而生坎,坤虽变坎,而余体尚在。故坤坎同居,水土合德。坤德为藏,坎德亦为藏。藏什么呢?其实就是藏的这坎中之阳。坎中之阳源自先天,故称真阳、元阳,亦称命门火、龙火。有关此阳,我们在太阴篇讲四逆汤的时候已经提到过。此阳此火宜潜藏而不宜飞越,那靠什么来潜藏呢?除了坎德本身之藏以外,尚需依赖坤德之藏。所以,水土合德的关系不但在太阴篇里很重要,在少阴篇里仍然不能轻视这个关系。
②真阳命火
上述坎水中之阳亦称真阳、元阳、龙火、命火,由这个称谓便知它是人身中绝顶重要的东西。有它才有生命,无它便无生命可言。而这样一个绝顶重要的东西亦就有一个绝顶重要的特性,这就是上面说的宜潜藏而不宜飞越。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真阳、命火为什么要潜藏呢?因为潜藏了才能温养生气,才能让生气旭旭而生、煦煦而养,如此生命乃得久长。如果真阳不得潜藏,或者将真阳派作其他用场,那这个生气便得不到温养,连生气都不得温养,你想生命怎么不危机四伏呢?
所以,真阳、命火的涵藏性于生命是绝顶重要的。如果失于涵藏,那真阳外越的诸多危证便会随之发生。我们看少阴篇和厥阴篇,有相当多的内容就是讨论的这个问题。少阴病为什么有戴阳证、格阳证?许多危重病人临终前为什么会出现回光返照?这其实就是真阳外越的一个征兆。
在人身有这样一个真阳、命火来温养生气,使生命得以延续。而人与天地相应,在自然里,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有没有一个类似的真阳、命火,以使我们地球的生气得以不断延续呢?有!这就是寄藏于坎水之中,埋藏于坤土里的,大家所熟知的能源。
我们现在使用的主要能源有石油、煤与天然气,这些能源要么藏于海底,要么深埋于地下。这与人身真阳、命火的涵藏处非常一致。地球的真阳是什么?而且石油是以液体的,也就是与水相似的形式存在的。煤虽为固体结构,可是其色黑,既然色黑,那就脱不了水的干系。石油、煤、天然气,这些能源的蕴藏量都不是无限的,照这般开采下去,用不了多久就会枯竭。等这些能源枯竭了,未来的人类用什么能源呢?2000年10月28日的《参考消息》,有篇题为“未来能源在海底”的文章。文章指出,未来洁净能源的最大一部分也许在海底,它是以冰冷的冰块晶体的形式存在,这就是水合甲烷。
对能源的思考。由上述讨论我们看到,无论是现在的能源还是未来的能源,都无一例外的蕴藏于坎水中、坤体里,这与人身之真阳、命火何其相似!这使我们联想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这个地球为什么会有生命呢?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它有生气。有这个生气才会有生命,包括植物生命和动物生命。要是没这个生气,一切生命都是泡影,都不可能。而这个生气的来源就是上述的“真阳、命火”。可见,我们现在所开采和运用的这些深藏于海底和地下的能源是有专门用场的。地球的生气就要靠它来温养,地球生命的前提就要靠它来保障。能源即是地球的“真阳”,能源即是地球的“命火”,所以,它就应该潜藏。惟有潜藏,方能温养地球的生气。现在将这些“真阳”、“命火”大量地开采出来以供我们日用,这个过程实际是一个什么过程呢?实际是一个我们人为的使地球“真阳”、“命火”外越的过程。大家可以仔细地思考,看是不是这么回事。随着地球“真阳”、“命火”的大量外越,地球生气的温养来源也就逐渐减少。生气日少,生命的前提没有了保障,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怎么不危机四伏呢?当然就危机四伏了。
所以,我们看人类对待地球其实就像人对待我们自身一样。现代科学虽然不知道什么“真阳”、“命火”,可是她毕竟清楚这样无限制的开采能源对人类的将来没有什么好处。而人呢?《内经》早就讲到人应该“恬淡虚无”,因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都知道“恬淡”的好处,可是他还是偏偏要贪嗔,要物欲横流,要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就像抽烟,没有几个抽烟的人不知道抽烟的害处。更有趣的是烟草的广告。在所有的广告中,无不是“黄婆卖瓜,自卖自夸”,都是一分好处说成十分。惟有烟草的广告不然,它只告诉你“吸烟有害健康!”可尽管这样,烟草的消费还是与日俱增。这就提醒我们,人的问题,人类的问题不是光靠科学就能解决,还需要哲学,还需要宗教。世界应该是多极化,同样的,文化也应该是多极化、多元化。
用六经来为地球号脉。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了地球的“真阳”、“命火”正在遭受日益的外泄。现在整个地表的温度为什么会逐年增高?冰川为什么日渐融化?这其实就是地球“真阳”、“命火”外越的一个显兆。这其实就是“戴阳证”、“格阳证”。所以,如果我们从伤寒的角度,用六经的眼光,来为我们所处的地球号一号脉,那么,地球已然处于少阴病的阶段。我们怎样来为地球“回阳”?怎样来为地球“救逆”呢?这实在是全人类应该共同思考的大问题!
(2)离火义
诗云:
地产天成号火王,阴阳互合隐维皇,
神明出入真无定,个里机关只伏藏。
有关离火的意义,我们亦从郑氏的这首诗开始。
①离火的形成
从郑氏离卦诗的开首句“地产天成号火王”,可知离火的形成亦是乾坤交媾的结果。乾坤交媾,由干之中爻交坤,坤之中爻变阳,即得到我们上面讨论的坎水。反过来,由坤之中爻交干,干之中爻变阴,即形成离火。因此,离火与坎水正好相反,它是以干为体的。
前面我们提到易有乾坤生六子,三男三女。坎为水为阴却号男,离为火为阳却号女,为什么呢?这里面既有体用的关系,又有相依的关系,也有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深层问题。阳言生化,阴言伏藏,此为常理。可是于郑诗中,坎水却言生化,离火却言伏藏,这与中男中女之称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此中的旨趣若能参透,阴阳至理便在把握之中了。这是离火的形成。
②离火的自然性用
前面讲坎水是先从人身开始,讲离火我们把它倒过来,先从自然开始。离火的自然性用与特征,概括起来至少有六个方面。
其一,热性。
其二,明性。火之热明二性,皆为众所周知。
其三,动力。火之动力性实在是造就现代科学的一个最大的因素。整个现代工业文明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就是从认识火的动力性开始的。蒸汽机的发明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其四,熟物。生的东西经过火的作用就会变熟,可以说人类丰富的饮食文化就是由火来造就的。如果没有火,那我们只好像其他动物一样食用生的食物。
其五,变化。火的变化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冰是固体,经火的作用很快就变成液体,而液体再经火的作用又可以变成气态。学过化学,对火的变化作用会更清楚,为什么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有加热的过程?为的就是加速变化,促进变化。
其六,但见其用,无形可征。前面我们曾经谈到,人类与其他动物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能够主动用火。主动用火的涵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火他可以主动去寻找火,现在我们开采石油,开采天然气实际上就是寻找火;另一方面就是人类能够主动地发现火的上述性能并加以利用。而其他的一切动物都不具备这个能力。是什么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是什么使社会如此飞速的发展呢?说到底就是这个火。火的作用如此重要,而火在发挥这些作用的时候又有一个十分独特的地方,这就是我们此处讨论的“但见其用,无形可征”。
在五行里,除火以外的其他物质,都有一个具体的形体供我们查征。比如木,它有一个很具体的形,我们可以拿它来做成方桌,也可以用它来做成圆桌,金土也有这个“可形性、可塑性”。水虽没有这样固定的形体,可它还是有形可征的。而惟有火不具备这个共性,你只能强烈地感受到它的作用,却看不到它“可形、可塑”的特征。
五行中独火无形,而《老子》里亦有一个无形,这就是“大象无形”。这个无形的大象有什么性用呢?《老子》又云:“执大象,天下往。”由此看来,火之所以能够彻底地改变整个人类,火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与此无形的特性,与此大象的特性是分不开的。
③火之身用
火的自然性用已如上述,正如《内经》所言:“善言天者,必应于人。”故知火于人身,或者说阳气于人身的性用,亦不离上述六个方面。
其一,温热身体。人活着的时候都有体温,这个体温靠什么呢?就靠火的温热之性。所以,我们只要从身上的冷暖、手足的冷暖,就可以知道人身的火、人身的阳气充不充足。
其二,视物光明。人的眼睛为什么能看见这个世界呢?靠的也是这个火、这个阳气。我们只知道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能视,这还不行。我们更应该清楚肝是体阴而用阳。目之视物更在于这南明离火。人的岁数一大,两眼就昏花,就易生诸障,这就是因为阳火虚衰的缘故。
其三,人身的机能活动。人的精力靠什么呢?主要就是靠这个阳火。这与火的动力效应是非常相像的。人到少阴病的时候,为什么会但欲寐?为什么一动也不想动?为什么心脏的搏动力渐渐减弱?就是因为火在日渐地衰弱。
其四,人胃腐熟水谷的功能与火的熟物是很相应的。所以,我们就知道胃是靠火来腐熟的。如果胃火不足,那吃下去的东西就不能腐熟,拉出来的还是这些东西。如果胃火太过了,那就要消谷善饥,吃多少都不知道饱。
其五,人的一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用现代一些的语言,这就叫新陈代谢。变化也好,代谢也好,它靠的什么?还是火。这与火在自然的变化性用是一致的。
其六,上面我们谈到,“但见其用,无形可征”是火的一个最重要、最独特的地方,这一个最重要和独特的地方在人身与什么相应呢?很显然,它是与神明相应。神明的作用可以说是人身中最最重要的,它无处不在,无处不用。故而《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如果神明的作用丧失了,那会是一个什么情况呢?这就如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序中所言:“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神明的作用如此重要,可以说有它才有生命,无它则无生命可言。但是,神明是一个什么形状?神明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这却难以言清难以道明。故《中庸》曰:“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故《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神其谓欤!
五行中,火是但见其用,无形可征的。而在人身,神明由心所主,心与其他四藏有什么区别呢?这一点好像前面谈到过,除心以外,其他各藏的造字都有一个月肉傍,有月肉就有形可征,有形可鉴。所以,肝、脾、肺、肾各藏皆有一个具体的形状。而惟独心缺少月肉傍,没有月肉,那当然就无形可征,无形可鉴了。从五行火的特性,从五藏心的造字,从神明的特征,我们对中医赖以建立的这个基础,对中医的基本理念,应该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中医虽然是有关人的医学,可是为什么《内经》却要强调搞中医必须谈天论地呢?因为你不谈天,不论地,这个人就弄不清楚,人弄不清楚,怎么可能把中医搞好呢?
(3)同名少阴
上面我们讲了坎水和离火,坎水和离火在人身它归到哪里呢?都归到了少阴。水火本不兼容,可是在人身它不仅要兼容,而且还同叫一个名字,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①水火者,血气之男女也
水火同名少阴,一方面是强调水火在人身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强调水火这两个东西一定要配合好。水火要相依,不能相离,如果一相离,那就会出问题。为什么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得很清楚,水火是什么?水火就是阴阳。阴阳是什么呢?阴阳就是男女。所以,人身的水火就是人身的阴阳,就是人身的男女。一对男女住在同一个宅子里,这是什么呢?当然是夫妻。是夫妻就要相依,就要夫唱妇随。过去妻到夫家都要随夫姓,所以,水火同名少阴,这个涵义是很深刻的。
阴阳、男女、水火宜和合、宜相依,水火相容。前面讲太阴的时候,曾举过《易・系辞》的一段话:“天地 ,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不和合,不相依,怎么 ?怎么构精呢?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云:“阴阳和,故能有子。”
上述的 和构精有内外的区别,从外这一方面讲,前者是大宇宙天地的 ,就是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内 与外 。这一 ,就化醇出万物来。我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生命和动物生命都是这一 的结果。构精呢?就是男女夫妻间的构精,这一构精便有“万物”的化生,便生出新的男女。
上面这个构精,在现代来讲,比较文明的称呼就叫“性行为”,而在孔子那里则可以笼统地归到“色”的问题上。孔子曾讲:“食色性也。”又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性是什么呢?性就是自然的东西,就是人所需要的东西。这个东西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食,人能不能不食呢?根本不能!人就靠食来维持生命。所以,古人常言:民以食为天。可见食的重要可以与天同语。另一方面呢?就是色,就是男女之事,就是性行为。这一方面同样地重要,因为没有它人类根本就无法繁衍。况且色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繁衍,它还有其他的意义。这个意义我们从《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隐约可见,其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所以,阴阳之要,在“因而和之”,如果不和,则如春无秋,如冬无夏。光有春而无秋,光有冬而无夏,这成什么体统,成什么世界呢?但,阴阳的和不是乱和,乱和则为淫。这个和很有讲究,很有学问,要不然岐伯怎么会称之为“圣度”呢?
上述的 、构精、阴阳和,除了使万物化醇,除了繁衍生息,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以外和引内和。通过外和引动内和,使人身内在的阴阳、水火能够相依、相合而不相离。如此方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方能生化不息。所以,这样一个男女构精,这样一个阴阳合,除了繁衍后代之外,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的问题是这个过程要有“圣度”,马虎不得。古代有一门学问叫“房中术”,就是专门讨论这个问题的。人活着要吃饭,不吃饭不行。除了吃饭,还有一样东西同样的重要,这就是男女。所以,一个饮食卫生,一个男女卫生,就成为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的最重要的方面,也是我们对人类进行研究的两个基本点。人类如此重要的两个方面,孔子就用“食色”两个字给概括了,足见孔子的学问功夫了不得。
综上所述,人身需要饮食,需要男女。饮食的作用是为人身的阴阳、水火提供给养。那么男女呢?男女就是实现人身阴阳、水火的调和。大家也许会问,对于在家这一族,饮食男女都好解决,那么,对出家这一族,男女的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要通过修炼来解决。在道家的功夫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姹女婴儿,龙虎交媾,水火相济,取坎填离,其实这些都是内和的方法。他是直接通过内 ,内构精的方法来实现人身水火、阴阳的和合。
②阴阳水火何以相媾
人身的水火要很好的交媾,两者须臾不能相离。但是,按照常理,水为阴,它是重浊而下降的,火为阳,它是轻清而上浮的。下降的下降,上浮的上浮,两者只会越离越远,怎么能够相和、相媾呢?可见,水火的相媾确实是一个很巧妙的过程。
《易》曰:“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前面我们讲坎离形成的时候曾经谈到,离为火,离中虚的这一爻是从哪里来呢?从坤中来。坎为水,坎中满的这一爻从哪里来呢?从乾中来。所以,坎中满者,本乎天也,“本乎天者亲上”;离中虚者,本乎地也,“本乎地者亲下”。正是由于这样的因素,使上者能下,下者能上,才有水火的相济,才有坎离的沟通。因此,中医的问题一旦进入到很深的层面时,就要借助“易”这门学问。在一般的层面,好像没有“易”也可以,但是,到深层次没有“易”就不行了。孙思邈为什么说“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呢?如果你只想做小医,那知不知“易”都无所谓。像当年的赤脚医生,需要什么“易”呢?当然不需要!赤脚医生当然不用学易。可是你要想做大医,你要想在中医这个领域搞到比较深的层次,那就必须知“易”。
③乾坤为体,水火为用
要知“易”就必须先知八卦,而讲八卦就必须先明先后天。先后天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体用的关系。以先天为体,以后天为用。在先天卦里,乾坤分居南北。可是到了后天卦,这个格局就变了,原来乾坤的位置让坎离给占据了。离火占据乾位,而演出天火同人;坎水占据坤位,而演出地水师。在讲水火形成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说坎水以坤为体,离火以乾为体呢?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先后天关系。
在八卦的八方里,有四正四隅之分。东西南北为正,余者为隅。先天卦里,乾坤居南北正,坎离居东西正。而至后天八卦,乾坤由正退于隅位,坎离则由东西正跃居南北正。由八卦的这样一个先天后的布局,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卦虽分八,然“易”所独重的是坎离水火。是以八卦之中,惟坎离二卦得独居正位。于先天中坎离居纬正,后天中坎离居经正。
易以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乾坤为体,坎离为用。而乾坤乃体中之体,坎离为用中之用。由先后天中坎离始终居正,则知易所重者用也。何以故?以先天不易变,而后天易变。易有三义,其中一义即为变易也。故易重变革、易重当下的精神于此昭然若揭。
易重坎离水火,是知言水火即言乾坤,言水火即言男女,言水火即言阴阳。而少阴之名,少阴之经已将水火赅尽,故知少阴一经关系至重。若病至少阴,往往扰乱乾坤、气血,水火、阴阳,致使阴阳离绝。故病至少阴,即多死证。
④坎离水火,立命之根
坎离水火的作用何以如此重要,何以独能居于四正?这个问题郑钦安于《医理真传》中讲得很清楚,其曰:“乾坤六子,长少皆得乾坤性情之偏。惟中男、中女,独得乾坤性情之正。人禀天地之正气而生,此坎离所以为人生立命之根也。”由“人禀天地之正气而生”的这个道理,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坎离可以为人生立命之根。经云: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反过来,善言人者,亦必应于社会。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二千年的封建社会代代相传,帝王皆立长而不立中,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
少阴这个名包含了水火两方面的含义。以上我们从水火、阴阳、男女、乾坤等四个方面来谈了这个问题。其实,我们翻开《周易》就会很清楚。《周易》是一个什么结构呢?它是以乾坤为首,所以,它的第一卦是乾,第二卦是坤。那易以什么作结尾呢?易之结尾有两个,一个是上经的结尾,一个是下经的结尾。上经以坎离结尾。下经呢?还是这个坎离。只不过它是放在既济、未济里。所以,我们从整个《周易》的结构就可以看出,它是以乾坤为首,以坎离为尾,以乾坤为体,以坎离为用的。因此,虽为一少阴,其实已囊尽了乾坤、天地、阴阳、水火。
易以乾坤为首,以坎离为尾,这个结构很重要。所以,我们在讨论六经病的时候,就应该清楚,虽然厥阴是最后一经,但是,六经病最重要的结局还是看少阴。看看这一关能否透得过,这一关透过了,那就不会有大问题。如果这一关透不过,那就很麻烦。因此,三阴篇我们应该花大力气在少阴这一篇。
(4)乾坤生六子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乾坤生六子,过去对这句话没有很好重视,经过这次的仔细思考,才觉得它很重要。天地间的许多道理,其实就包括在这句话中。乾坤生六子,是六子而非一子,这就显示出差别来。所以,孔子于《系辞》言:“天地 ,化物化醇。”我们看天地间的万物,它的差别很大,植物界的差别很大,动物界更是千差万别。那么,由男女构精所生的六子呢?同样的是千差万别。我们看有的生儿当皇帝,有的生儿做乞丐,有的富可敌国,有的穷困潦倒。真应了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见天地与人的相应,人与自然的相应,你只要留心了,那是随处可见的。
乾坤 生六子,阴阳交合化五行。现在的中医书往往阴阳五行并称,但,五行与阴阳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呢?却常常道不明白。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应该清楚,五行讲到最后还是要在阴阳里面寻求,如此方能在理上立住脚。
乾坤生六子,居正位,但到了后天,到了启用的时候,乾坤到哪去了呢?退到四隅了。四隅与四正相较,当然是二线。孔子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我们看乾坤的退位,便知道这就是老子讲的“功成身退”。即如《老子・九章》所云:“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及《老子・十章》所云:“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天地的功劳大不大呢?当然很大!六子是它生,万物是它生。可是六子一旦生出来,水火当家了,它马上就退居二线。这样的德,老子称为“玄德”。这一点非常重要,天地为什么会长久呢?就因为有这个玄德。故《老子・七章》云:“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历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汉高祖刘邦的两个功臣,一个叫张良,一个叫韩信。张良是黄石公的得意弟子,是真正懂易的。所以,汉朝的江山一打下来,他就隐退了。而韩信呢?韩信不像张良。他功成而身不退,最后落得一个杀头的下场。我们再看看很近的一些历史,是不是这样呢?全都是这样。都说要以史为鉴,可是做起来却不容易。每个人功成都不愿意身退,都想居功,都想享受胜利的果实。做不到《老子》说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结果呢?以其自生而不能长生。大都落得一个不如人意的下场。足见易的东西真是广大悉备,里面有自然科学,也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参透了易,做人的道理就都在里面了。
2、少阴经义
少阴经义包括手足少阴。足少阴于酉时起于涌泉穴。涌泉是少阴井穴,这是很奇特的一个地方。因为所有的井穴都位于趾(指)端,惟有少阴的井穴位于足底。涌泉这个名字,听起来就知道少阴是主水的,泉水就从这里涌出。足少阴从酉初由涌泉穴开始,至酉末行至胸前俞府穴止。手少阴午初起于腋下的极泉穴,午末终于手小指端之少冲穴。
3、少阴藏义
甲、心
手少阴心,前面说得很多,这里补充一些大家容易忽略的问题。
(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心与其他四藏有什么区别呢?首先从造字上看,其他的藏和府都有一个“月肉”旁。这就意味着这些藏和府都是有形的,是“有”;而心呢?它没有这个“月肉”旁,它是“无”。在道家的学问里,有无是很重要的一对概念。《老子》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重不重要呢?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这个“有”。可“有”却是从“无”中来。所以,道家的思想很注重无为。故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的思想很可贵,很有用场。用来做学问,用来为人处世,乃至于用来治国平天下都十分重要。如果真能够处于这样的境界,那确实是可以无所不为的。只可惜现在的人都做不到这一点,个人做不到这一点,国家也做不到这一点。都想“无所不为”,可是却做不到“无为”。自己在某方面稍稍“长”一点,就拼命地想“宰”之。不能像《老子》说的那样“长而不宰”。奉劝用武者学学《老子》。像现在的美国,科技发达一些,军事强大一些,就到处派兵,到处动武,到处想“宰”之。殊不知“兵者,不祥之器也”,“大军之后,必有凶年”。靠军事强大,靠四处动武,就能征服天下,就能消灭恐怖?我看未必!到头来还是“玩火者,必自焚”。所以,很希望美国的当权者们以及其他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的人好好地学习一下《老子》的思想,打消这个用兵称霸的念头。兵霸是不能持久的,有这个称霸的念头,已然不能霸了。那么,靠什么才能真正地众望所归,天下趋之?只有靠道莅天下,靠德化天下。这就是孔子所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三位一体。从五藏的造字可以看到,没有“月肉”傍的心,反而是君主之官,反而是至高无上。透过这样的安排,我们知道中医的确有很浓厚的道家思想。以前讨论医的起源,认为是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这种说法的政治色彩太浓,没有实际意义。那么,医究竟源于哪里?有说医源于易,有说医源于道,我想这些都有可能。从某种意义来说,医、易、道是三位一体的。因为在《内经》里,我们既可以看到很多易的东西,也可以看到很多道家的东西。最早给《素问》全面作注的是唐代的王冰,他的注到现在都有很大的权威性。而从他的注释内容,看得出道家的韵味十分浓厚。更有趣者,王冰自号启玄子,这是一个地道的道家称谓。由此亦见医道之水乳交融。
(2)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十九病机中,有五条是专门针对五藏的,其中心的一条是:“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的这条病机非常重要,它告诉我们,凡是痛、痒、疮,都与心有关,都是由心的毛病所致。痛与痒总的来说是讲一种感觉,一种觉受。感觉的问题很复杂,除痛痒之外,还有胀麻,还有酸楚,还有更多的心灵感受,但是,痛痒是最典型的,是最容易觉察到的感受。所以,岐伯把痛痒提出来,作为一个代表。而实际的情况不仅仅是痛痒属于心,其他的觉受亦属于心。
明察秋毫。痛痒与心的这样一个关系,使我们想到,痛痒以及其他的一切不好的觉受虽会给我们心身带来诸多不适,诸多痛苦,甚至会使我们坐立不安。可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痛痒也不见得都是坏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身体有一点点毛病,四大有一些不调,你就痛痒了,你就不舒服了,你就能感觉出来。这说明心所主的这个神明不明?很明啊!说明这个君主是一个明君,它能明察秋毫。天下有一点点动静,它都能察觉,身体有一点点异常,它都能反映出痛痒。矛盾及早暴露,及早解决,这就不至于酿成大祸。所以,痛痒是不是好事呢?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又成了好事。反映了君主很神明,能够神而明之。
大家想一想,如果情况不是上述这样,身体有毛病了,甚至是有了很严重的毛病,你也不痛痒,你还毫无感觉,这样好不好呢?这只能说明你的君主不明,是个昏君。心是主痛痒的,应该痛痒的你不痛痒,不是昏君是什么?就像巴基斯坦的前总统谢里夫一样,政变变到头上来了,他还蒙在鼓里。这样的君能算明君吗?如果是明君,你稍微有点动作,他就发觉了,就把你搞定了,怎么还轮得到你搞政变。
现在许多疾病的情况就是这样,这些疾病在被检查出来前,往往没有什么大的感觉,既不痛也不痒。可是一检查出来,就已经是晚期癌症或者尿毒症。为什么这样严重的疾病却感觉不出来呢?因为你遇上昏君了。你的君主不明,不能明察秋毫。其结果呢?那当然就像《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的:“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心主神明,神若明,则无所不见,无所不察。而我们在太阴篇所讲的“谏议之官”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如此方能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云:“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为什么呢?因为你稍有变化,机体就察觉了,就能作出相应的处理。我们机体每天都面临着细胞的异常分化,可为什么它不形成肿瘤呢?因为它一异化,就被发觉,机体就作出调整和处理。其他的一切疾病亦是如此,只要我们的“主”明,就能及早发现,就不至于使其形成大患。
中医的大课题。大家看一看:“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这样一些问题是不是很重要呢?确实很重要。如果对这个问题认识清楚了,并逐步地加以解决。那机体很多的大毛病,尤其是像肿瘤这一类毛病,就可以得到杜绝。因此,中医里面不是没有课题,而是看你深入了没有,联系了没有。
(3)疼痛
上面我们谈了痛与心的内在关系,并就这一关系作了引申。其实,我们只要从文字上多加留意,从平时的用词上多加留意,这样的关系亦显而易见。
比如跟痛常常连用的词是什么呢?是心痛,是痛心,是痛苦。前两词很明显地指出了痛与心的关系。后一个词的涵义,实际也差不多。以苦为南方味,为心味也。这就告诉我们,对于平常百姓的一些说法,对一些很平常的词语,我们不能轻视了。这里面往往含有很深的医理和哲理。我们看《周易》和《老子》、《孔子》这些书,大多数都是很普通、很平常的话。但是,从这些平常里却能见到非常深的道理。这就是大师们的所作,这就是圣人的所作!
疼痛的机理。另外一个常常与痛连用的词是什么呢?是疼。对这个司空见惯的词,不知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疼痛往往连用?为什么疼也叫痛,痛也叫疼呢?疼的声符用的是“冬”,冬气为寒。疼痛与寒有什么关联呢?《素问》里有一篇专门讨论疼痛的文章,叫“举痛论”。这一篇里举了十多个疼痛的例子,所以,叫“举痛”。而这十多个例子中,除一例外,都是讲的寒气致痛。另外,《素问・痹论》亦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说明《素问》对痛的认识是很清楚的,就是“有寒故痛也”。由此我们就知道,痛为什么以疼言?以疼言者,即言其寒也。
此外,痛的造字亦很值得研究。痛的声符是“甬”,“甬”是什么意思呢?甬者,道路也。现在在“疒”旁里面加一个“甬”,说明道路有问题了。道路有什么问题呢?道路是用来行走的,用来交通的。现在道路有问题,当然是不通了。不通了就痛。这与中医常讲的“痛则不通,不通则痛”如出一辙。所以,痛这个文字,以及疼痛这个词,实际上已完完全全地将痛的原因及机理告诉你了。只是你不明白,还要去“身”外求法。
疼痛是众多疾病的共同表现,也是疾病给人带来的最大一个问题。许多疾病,尤其像晚期癌症这一类疾病,由于疼痛太剧烈,很多病人甚至想用安乐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说明止痛确实是医界很重要的一个任务,也是很迫切的一个任务。我想,我们上述所讨论的内容,应该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心的问题就谈到这里。
乙、肾
(1)上善若水
有关肾这个“道”,我们仍然先从文字开始。肾的造字,古字上为“ ”,下为月。“ ”是什么意思呢?“ ”古作“贤”,贤者,善也。月的意思前面多处都作过讨论,它是水月相合,它是水之精气。故言月者,亦言水也。所以,肾的造字上下合起来,就正好印证了《老子》的一句话:“上善若水。”善在上,水在下,老子的精神尽在其中。
(2)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对肾这一官,我思考了很多年,直到近年才觉得对这个问题逐渐清晰起来。要弄清这一官的作用,还是先得从文字着手。首先是“作强”,“作”的意思应该比较清楚,就是作为、作用。这里关键是“强”的意义。强哉矫!“强”是什么?强在这里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是本义,即米虫也。如《玉篇》云:“米中蠹。”又如《尔雅・释虫》云:“强,虫名也。”所以,强的第一层本义就是指的米中的蠹虫。米中的蠹应该大家都见过,它像人体的什么器官呢?就像男性的生殖器。这个东西就叫“强”。为什么呢?因为肾主二阴。从这第一层的涵义,已经很清楚地将肾与外阴,与生殖器联系起来了。既然肾为作强之官,那当然就与生殖相关。大家想一想,在天下的诸多伎巧中,还有什么是比生殖繁衍更大的伎巧?这样一个大伎巧又谓之造化,故王冰释云:“造化形容,故云伎巧。”
第二层是引申义,就是坚强,刚强,强硬之义。我们看人身的哪一部分具有这样的性质呢?只有骨头!人身中最刚强,最坚硬的东西,最能胜任强力,重力的东西,非骨莫属。所以,强的含义,第一是生殖器,第二是骨。而肾主骨,肾主外阴。因此,肾为作强之官,是再合适不过的。
肾主水,水是至柔的,为什么它反而能作强?这个道理十分深邃。我们看《老子・四十三章》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七十八章》云:“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肾主水,又主骨。水与骨好像风马牛不相及,可是在人身上它们却扯到一起了。所以,人身中至柔和至坚的,实际都聚集在肾里。又至柔,又至刚,刚柔结合在一起了,你说能不生伎巧吗?因此,在肾这一官里,真正体现了《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理念。谁说医道不同源呢?医道确实同源。
伎巧说深了,就是人的生殖繁衍能力,是人的造化功能。说浅一些,则为技艺、工巧一类。说深的能不能离开刚柔?我们生殖器的功能就最好地体现了这个刚柔。说浅的,技艺、工巧能离开刚柔吗?同样需要刚柔的结合。所以,将整个肾的功能特征作一个归纳,就是这个“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3)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接下来,是《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主蛰,蛰是什么呢?蛰就是封藏。封藏什么东西呢?前面我们讲过,就是封藏阳气。结合前面谈到的坎水,对肾的封藏涵义就会更加清楚。肾为水藏,为坎藏。坎象是什么呢?就是两阴之中包涵一个阳。所以,两阴之间封藏的一个东西,就是阳。那么,“精之处”呢?精实际就是指的阳的封藏状态。阳封藏的那个地方就是精所处的地方。所以,将“封藏之本”与“精之处”联起来讲,这个精的涵义就更为清楚。
激素的效用是以什么为代价的。现在我们国内的医生都很喜欢用激素,这里有必要说一说。激素的作用确实不可思议,它对很多的疾病都有效果,像肾炎的病人一用激素,肿也消了,蛋白尿也消了;哮喘发作的病人一用激素,哮喘很快就能止住;有的高热病人用什么都不退烧,可是一上激素,烧就哗啦啦地退下来。50年代的医学诺贝尔奖,就是因为发现激素的诸多临床效用而获得的。激素为什么有这样显著的作用?从中医的角度我们如何来思考这个问题呢?
结合我们这里讲的内容,就应该知道,激素的作用点是在肾里,它主要是将肾所封藏的阳气释放出来。肾中所封藏的阳气就是精啊!这可是了不得的东西,它就像原子弹。原子弹的能量你说大不大?所以,它可以干很多的事,可以对很多的疾病有“奇效”。但是,大家应该清楚,肾所封藏的这个阳,这个精,是用来温养生气的,是用以养命的。你现在把它动用出来,派作别的用场,一时的疗效虽然神奇,可是用多之后,封藏的阳气少了,精少了。随之而来的是,生气的来源少了,养命的东西少了。所以,激素用多了,它所带来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现在整个西方对滥用激素的危害十分清楚,因此,对激素的使用是慎之又慎,非到万不得已是绝不上激素的。可是现在国内的医生,尤其是基层的医生,对激素的运用还正在劲头上,普通一个感冒发热都要上激素,更不要说其他了。庸医杀人不用刀,非但中医如是,西医亦如是。
激素的作用点在肾,滥用激素必伤肾。伤肾的什么呢?显然是伤肾的主蛰,伤肾的封藏。主蛰不行了,封藏不行了,哪还有“精之处”呢?所以,补救的方法就是要在肾上下功夫。然而与其补救,不如防患于未然。这是医界应该共同呼吁的问题。
(4)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上面我们主要谈了肾的正常生理功能,下面接着谈病机。肾的病机是:“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前面我们说过,疼痛的主因是寒。这里讲诸寒皆属于肾,此为其一。其二,前面谈到疼痛更直接的因素是“不通”。为什么会“不通”呢?因为收引了。经脉收引了,血脉收引了,变小了,就容易造成不通。而这里讲收引也是属肾。这就给大家一个更明确、更清晰的思路。
疼痛的因果。疼痛与什么有关系呢?与肾有很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说它的因在肾,果在心。从少阴的讨论,我们就把疼痛的因果看得很明白了。这又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大课题,而这个课题完全可以结合现代的问题来下手。疼痛究竟是应该治因还是治果呢?要想彻底治愈它,当然要因果两治。但是,有的情况因一时难以祛除,或者难以一时确定,那么,就只好在果上下功夫。因此,镇痛,特别是强力镇痛就恐怕要把重点放在心上。这是肾的问题。
前面我们讲“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时候,曾经讲到心的作用确实就像《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的一样,非常的重要。机体发生了疾病,已经出现功能异常了,这个时候机体应该及早地发现它,并予以及时地调整与清除。这是人体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事实上,很多疾病,像感冒、腹泻等等,为什么具有自愈性呢?就是因为上述这个缘故。
机体本身才是真正的高手。人有了疾病,首先是要把它感受出来。这就要产生一些表现,一些证候。这其实就是一个识别过程。识别出来以后,再进行自我调整,能够调整过来,这个疾病就好了,就不治而愈。实际上,是不是不治呢?不是的!不治怎么能愈。只是这个“治”不是他治,不是外治,而是自治。这个自治的机制仍然是通过调节阴阳来完成,还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还是“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不光是我们治疗疾病用这套方法,机体本身才真正是这方面的高手。你的火太过了,它会启动水这系统来“热者寒之”,而你的火不足了,它会启动另一个系统来“寒者热之”。因此,机体内部实际有一个非常完善的系统来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当系统的应对能力下降或出现障碍,以至不能自治,这个时候疾病才轮到我们外治,他治。而我们所采取的外治、他治,不过就是模仿机体的这套方法。中医讲“上工治未病”,什么是“治未病”呢?我想其中的一个涵义,就是不时地调节机体,帮助其恢复自治的能力。
人体的自治系统非常复杂,包括如何识别,如何应对,如何处理。而识别系统的主导,就是上面所讲的心。在正常情况下,识别系统应该很灵敏,轻微的异常它都能够发觉。只有当这个系统不行了,瘫痪了,机体出现异常的时候,它没法识别出来,这就会酿成大患。
我在农村的时候,经常听到农民说一句土话,土话的大概意思是,烂墙经得住风雨。在农村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失修的房屋,只剩下一堵破墙,在那里经受日晒风吹雨淋,可是几十年下来,这堵破墙还是那样,还是纹丝不动地立在那里。而有些好的房子,看上去墙很坚牢,可一受风雨就倒塌了。用上述的涵义来比喻人,有的人经常毛病不断,今天这不舒服,明天那不舒服,可是这样的人却不容易害大病,而且往往都比较长寿。而有的人平常一点毛病也没有,可一害起病来就不是小病,甚至是要命的病。为什么呢?我想就与这个识别系统的灵敏度有关。不是没有疾病,而是你没有识别出来,反映出来。所以,我们对平素很健康的人,就应该懂得区别他的真假。真健康当然好,要是假健康,那就很危险。因为你的识别系统出了问题,识别系统麻痹了,碰上昏君了,潜在的隐患没有办法揭露,你说危不危险呢?
从上面的讨论,我想大家对《素问・灵兰秘典论》的重要性会有更充分的认识。大家现在接触得更多的是社会,《素问・灵兰秘典论》实际上就是用社会观去看待人体。人就是在君主之官的号令下,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讲五行也好,讲藏象也好,都是讲这个各司其职。
少阴的藏义,我们重点谈了心肾。可以说,心肾这对关系在人身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肾心是什么关系呢?用两个字来形容,是水火,是阴阳,是男女,也是精神。我们天天都在用精神这个词,可精神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心肾。《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一个精之处,一个是神之变。一个主藏精,一个主藏神。这就是精神。所以,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就完全可以看出心肾的状态。当然也就可以看出水火、阴阳的状态。心属火、属离,肾属水、属坎。正常情况下,水火要既济,心肾要相交。心火下降的目的是温暖肾水,也就是温暖坎中之阳。肾水上升的目的是济养心阴,也就是离中之阴。坎离相交,各得其所。
4、少阴运气义
下面讨论第四个问题,就是少阴的运气问题。少阴在运气方面属什么呢?属君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相的明和位在少阳篇中已经讨论过,这里不再重复。
刚才谈心的时候,曾多次提到《素问・灵兰秘典论》,论云: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皆危。所以,少阴很大程度上是在讲主,由于主不明,而致十二官皆危。为什么少阴这一篇有很多的危证出现,可见这一篇主要就是探讨这个“主不明”的问题。
那么,君主为什么能明呢?它凭什么明?我们在讨论火的自然性用时曾经谈到,火的一个很重要的性用就是明。能明物者,无非阳火。因此,君主要明,关键就是要阳火充足。为什么心属火而又主神明?为什么“君火以明”?很显然,就是要强调火与明的关系。所以,只有阳火用事,君主才能神明。现在为什么主不明呢?很显然就是阳火虚衰了。我们看少阴篇中的危证和死证,也就知道它无一不是由阳火虚衰引起的。
少阴病总体上可分为寒化证和热化证。热化证里,危证死证都没有。危证和死证全都集中在寒化证里。寒化证也就是阳火虚衰之证。从整个《伤寒论》来看,亦是如此。因热化,也就是因阳火过盛而危而死者,所占甚少,仅阳明篇中有数条。而绝大多数之危证死证存于少阴、厥阴篇中,皆由阳火虚衰所致。由此便知,不管西医是什么疾病,心血管疾病也好,肿瘤也好,肺心病也好,最后导致险情出现,甚至死亡的,其主要原因大都属阳火不及。所以,从宏观上看,不但是东汉末的建安年间,其死亡者伤寒十居其七,就是现在的死亡者中,伤寒亦占大多数,阳火虚衰亦占大多数。为什么呢?因为阳火虚衰,则君主不明,主不明,则十二官皆危矣。
回过头,我们再看十九病机。十九病机中,火热病机占九条,而风、寒、湿病机仅各占一条。什么道理呢?就是强调火热与诸多疾病的关系。而这个关系并不是说火热一定亢盛。有火热会产生这些疾病,无火热也会产生这些疾病;火热盛会产生这些疾病,火热虚也会产生这些疾病。有关这一点,岐伯在紧接十九病后的一段文字中说得十分清楚。而后世的许多医家,仅看到病机十九条,却忽略了这段将病机落向实处的至关重要的文字。故尔认为天下疾病火热盛者多,危证死证亦多属阳火亢盛。只知阳火亢盛,热盛能致神昏,却全然不知阳火虚衰则君主不明,主不明则十二官皆危,更何况神昏之证。所以到了后世,对于危证险证医家但知以三宝来救逆,却不知四逆才是救逆的正法。
阳证易躲,阴证难防。宋・窦材撰有一本《扁鹊心书》,这本书虽然多谈灸刺,但是它的一个主干思想却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窦氏认为,人身的疾病阳证比较容易解决,为什么呢?因为阳证易于发觉。阳火太过就像纸包火一样,包得住吗?包不住的。所以阳证它潜伏不了,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而阴证则不然,阴证易伏易藏,我们不易发觉它。所以,到最后能酿成大患,造成危证险证的,往往就是这个阴证。为什么阴证易伏藏而不易发觉呢?根本的原因就是阳火虚衰了,识别系统麻木了,对任何异常都反应不出来。一句话,就是主不明了。窦氏提出的这个思想,很值得我们结合现实来进行思考。
总的来说,君火在上,肾水在下。《老子》云: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君火高高在上,贵为君主,可是它的基、它的本在哪里呢?在下,在肾水。所以,君火与肾水又是这样的一种关系。病至少阴,往往高高在上和低低在下的都不行了。没有在下的这个基和本,在上的君主也就难以发挥作用。因此,疾病发展到少阴,就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