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惠》论∶夫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合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
若虚实不等,水谷不消,故令腹胀或泄利不能饮食,谓脾胃气不和,不能饮食也。
《千金》治少小胃气不调,不嗜食,生肌肉。地黄丸方
干地黄 大黄(各一两六钱) 茯苓(十八铢) 杏仁(汤浸去皮) 柴胡 当归(各半两)
上六味末之,以蜜丸如麻子大。服五丸,日三服。
《圣惠》治小儿脾胃气不和,腹胁妨闷,不能饮食,四肢羸弱。人参散方
人参(去芦头) 黄 (锉) 甘草(炙微赤,锉) 丁香(各一分) 诃梨勒皮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一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脾胃气不和,见食欲呕,心胸壅闷。前胡散方
前胡(去芦头) 芦根(锉,各三分) 桂心(一分) 人参(去芦头) 白术 赤茯苓 枇杷叶(拭去毛,炙微黄) 甘草(炙微赤,锉)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令香熟。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看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冷伤脾胃,气不和,心腹痛,不欲饮食。高良姜散方
高良姜(锉) 草豆蔻(去皮) 当归(锉碎,微炒)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桂心(各一分) 人参(去芦头,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看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脾胃气不和,憎寒壮热,不纳乳食。白豆蔻散方
白豆蔻(去皮)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芎 (各一分) 黄 (锉) 干木瓜甘草(炙微赤,锉) 枇杷叶(拭去毛,炙微黄) 人参(去芦头。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一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脾胃气不和,时时腹胁虚胀,不欲乳食。诃梨散方
诃梨勒皮 干姜(炮裂,锉) 甘草(炙微赤,锉) 桂心 京三棱(微煨,锉) 人参(去芦头)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半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枣汤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治三岁至七岁儿不能食,或呕,或头热,或下痢,或渴,或手脚热,有时冷。每日一剂并疗,便能食方。
鳖甲(一两) 当归 甘草(炙) 升麻(各一分) 椒(五十粒)
上切,以水一升煮八合,为三服。每服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再服。觉身上润,衣盖取汗,微汗勿深。
张涣高良姜汤 温胃,思进饮食。
高良姜(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 桂心 当归(汤浸,焙。各半两) 草豆蔻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冷服。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集香煎 治脾胃虚,不欲食,羸瘦。
藿香叶 浓朴(姜汁炙) 丁香 沉香 木香(各一分) 白茯苓 白豆蔻 白术(炮。各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入麝香一钱,拌匀。以水一升,蜜半斤,大枣三十枚,生姜二十片,于银、石器中慢火熬成膏,去姜枣不用,通风处阴干。每服如皂角大,米饮化下,乳前。
《九 卫生》神曲丸方 疗小儿不食。
神曲(一钱、炒) 黄丹(三钱、炒) 肉豆蔻(一个) 草乌头(三个大者,一个生用,一个烧灰,一个炮制)
上同为细末。烧粟饭和丸如粟米大。神曲汤下七丸至十丸。
《刘氏家传》观音散 补虚调气,进食去风,养道,肥孩儿。常服甚妙。
人参 甘草(炙) 甘草(炮。各一钱) 白茯苓(一钱半) 白扁豆(一分,米炒) 神曲(二两,炒)
上为细末。每服婴儿一字,二、三岁半钱,四、五岁一钱。水少半盏,姜一片同煎十余沸,温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脾虚弱,可思饮食。调中散
枳壳(二钱,煮过) 陈皮 半夏 人参(各一两)
上件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姜枣同煎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