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六因条辨 六因条辨卷中

伏暑辨论

书名:《六因条辨》  作者:

尝观医书林立,并无伏暑之名。惟(己任编)有秋时晚发,以感证之法治之一语,因着伏暑之称。盖人于盛暑之际,汗泄气疏,百节弛涨,设或有隙,邪乘虚入,《内经》所谓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也(1)。又云:春伤于风,夏必餐(2)泄,夏伤于暑,秋必发疟;秋伤于燥(3),冬生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可知四时伏气,皆能为病。即伏寒、伏风、伏燥,皆可与伏暑立名主病。故春温为冬令之伏寒,肠风为春令之伏风,疟痢为夏间之伏暑,咳嗽为秋天之伏燥,以类而推。古人治病立法,良有以也,藉后人语焉不察,漫不关心耳。予苦心斯道,廿载虚名,何敢妄为议论。特前贤既启其端,后人末穷其旨,聊为引伸,以备葑菲之遗,庶可测伏暑之有由名。且不但可测伏暑之有由名,更可测伏暑之有由病,而有由治焉矣。

(1)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也:按《内经》有此文・但无此语。

(2)餐:此处音、义俱同,飧,下问。

(3)燥:(内经)中俱作"湿"。

 

上一篇:中热条辨八条

下一篇:伏暑条辨二十八条

《六因条辨》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