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皇帝内经太素 卷第十九设方

知汤药

书名:《皇帝内经太素》  作者: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四第十四《汤液醪醴论篇》。

黄帝问岐伯曰:法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舍于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名曰逆,则针石不能治也,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持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可谓不蚤乎?

精,谓有而不虚也。但有病在皮肤,微小精实不虚,若不疗者,定成大病,故良工称为病成。以其病者精志眷慕于亲戚,耳目玩乐于声色,日久病成,不可疗也,由其不破于脆①微也。

平按:《素问》“法病”作“夫病”;“必先舍”作“必先入结”;“持法”作“得其法”;“可谓”作“何暇”,新校正云:“按:别本暇作谓。”注“有而不虚”,原钞作“有而虚不”,原校作“不虚”。“精实不虚”,“虚”字袁刻误作“无”。

①“脆”,萧本原作“”。考仁和寺本,作“脆”。考《玉篇・肉部》:,同脆。今依仁和寺本改。

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若本无病,则亦无疗方,故知有病为本,然后设工,是则以病为本,以工为末也。标,末也。风寒暑湿所生之病以为本也,工之所用针石汤药以为标也。故病与工相契当者,无大而不愈;若工病不相符者,虽微而不遣,故曰不得,邪不服也。

黄帝问曰:其病有不从豪毛而生,而五脏阳伤以竭,

有病不以风寒暑湿邪袭于豪毛腠理,入而为病,而五脏伤竭,此为总言。

平按:《素问》“有”上无“病”字;“生而”作“而生”;“伤以竭”作“阳以竭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太素》阳作伤,义亦通。”

津液虚廓,

肾伤竭也。廓,空也。

平按:“虚廓”《素问》作“充郭”。“廓”袁刻误作“廊”。

其魄魄独,

心伤竭也。

平按:“其魂魄独”《素问》作“其魄独居”。

孤精于内,气耗于外,

虽有五脏之精,而外少吐纳之气。耗,少也,肺伤竭也。

形别不与衣相保,

皮肤不仁,不与衣相近,脾伤竭也。保,近也。

平按:“形别不与衣相保”《素问》作“形不可与衣相保”。

此四亟急而动中,是气巨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

此四候即是五脏伤竭,病生于内,故曰动中。亟,数也。是为五脏大气数发,病生于内,病形施外,疗之奈何也。

平按:《素问》“亟”作“极”;“巨”作“拒”。注“巨”,大气也,应作“巨”,袁刻作“拒”。

岐伯曰:卒治权衡,

卒,终也。权衡,脏腑阴阳二脉也。病从内起,终须调于脏腑阴阳二脉,使之和也。

平按:《素问》作“平治于权衡”。

去宛陈,

宛陈,恶血聚也。有恶血聚,刺去也。

茎微动中四亟,

肾间动气得和,则阴茎微动,四竭得生,故本标得,邪气服。

平按:《素问》“茎”作“□”,新校正云:“《太素》□作茎。”与此正同;“动”下无“中”字;“亟”作“极”。

湿衣缪处,以复其形,

缪,异也。衣肉不相保附,故曰缪处。调之既得肾气动已,则衣肉相得,故曰复其形也。

平按:“湿衣缪处”《素问》作“温衣缪刺其处”。

开鬼门,

五神通之者也。

洁静府,

洁,清静也。心之不浊乱。

精以时,

命门所藏之精既多,以时而有。

服五汤,有五疏,修五脏,

五汤,五味汤也。药有五味,以合五行,相克相生,以为补泻,五气得有疏通,以修五脏也。

平按:《素问》“五汤”作“五阳”;“有五疏,修五脏”作“已布疏,涤五脏”。

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黄帝曰:善哉。

肾间动气,人之生命,故气之和则精生,精生则形盛,形精既盛则骨肉相亲,于是大气平和,是为病形虽成,疗之有验。

平按:注下“精生”,“精”字袁刻脱。

 

上一篇:知针石

下一篇:知官能

《皇帝内经太素》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