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即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夏季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这是因为这些冬病多与阳气不足有关。所谓阳气不足,相当于火力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导致寒从内生。要改变这种体质,需要未雨绸缪,不要等到冬季发病时才去治疗。
由于冬天的时候,不仅人体内部产热不足,外界也是一片冰凉,里应外合,便毫无解冻的可能;而在盛夏之际,不但人体阳气最为充足,自然界也是一派火热,借助这种内外夹击的方式,可有效治疗冬季疾病。
内治 ——补在三伏
冬病夏治的治疗,一般采用内治和外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行。所谓内治,就是内用温热,也就是服用偏温热的饮食。在这里特推荐一款可以补阳的粥食——山药羊肉粥。
做这款粥的原料有鲜怀山药500克,羊肉250克,糯米适量。将羊肉、鲜怀山药洗净后,同入沙锅,加水适量,煮烂放入糯米,加水煮成粥。
此粥具有补脾止泻、补气暖胃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慢性泄泻、食欲欠佳、四肢不温或阳痞不举等。但是对于湿热所致泄泻者忌用。
这款粥的主要食材为羊肉和山药。很多人担心在夏季吃羊肉不好。中医专家认为,“补在三伏”,要以温食为主。而羊肉味甘性温,能益气补虚,是夏天进补、养阳气的佳品。《黄帝内经》有记载:“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见对于那些需要冬病夏治的患者来说,适时多吃羊肉可以祛湿气、避寒冷、暖胃生津,起到保护胃肠的作用。
另外,山药性凉,熟食化凉为温,补而不滞,不热不燥,药性平和。山药可整顿消化系统,减少皮下脂肪沉积,避免肥胖,且增加免疫功能,以生食排毒效果最好。可见,这是一款平衡组合美食。
外治 ——灸法升阳
除了内补之外,还要外散风寒,艾灸关元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若足千年寿,灸法升阳第一方,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扁鹊心书》中说:“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在《扁鹊心书》中还有一则这样的故事。南宋时,绍兴有一个军人名叫王朝,当他已年近百岁时依然精神饱满,肌肤腴润,身体健硕。人问他有什么养生妙术,他回答说:我年轻时师傅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时间久了,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脐下总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
关元穴也叫丹田穴,位于脐下3寸之处。《扁鹊心书》中有“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的记载。《圣惠方》也曰:“引岐伯云,但是积冷虚乏病,皆宜灸之。”
艾灸关元穴的方法很简单。把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烤。艾条一定要距离皮肤有一定的距离,约2~3厘米为宜。艾灸时以局部有温热感而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
如果不方便艾灸,也可以每天按摩,注意按摩时不可用力过度,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除此之外,足三里、神阙、气海都是冬病夏治的常用穴位。足三里穴的艾灸方法是每次用艾灸条一支,点燃对准穴位,左右两穴灸完为止。每日一次,勿烫伤。可理脾胃、调气血、助消化、补虚弱。神阙穴与气海穴的灸治方法同足三里穴。其作用主要有复苏固脱、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理气和肠等。
还可艾灸背俞穴。但应由针灸科大夫施灸。艾灸背俞穴有什么作用呢?《类经附翼》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如冬病夏治对咳喘的治疗,其中之一就是艾灸背俞穴,所以背俞穴也是夏天用阳之位补阳的重要场所。
当然,艾灸虽然能够有效治疗冬病,但在大悲、大喜、大怒之时进行灸治,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另外,过肌、过饱都不适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另外,冬病夏治还要注意一些饮食上的禁忌,要少吃辛辣生冷的食物。 □ 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