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以血尿酸增高及关节反复红肿热痛为特征的疾病,其本质是体内嘌呤代谢异常,导致血尿酸合成或排泄障碍,引起血尿酸增高。由此可见,痛风防治的关键是控制血尿酸水平。专家近日指出,痛风患者应注意避免以下四大治疗误区。
误区一:仅在急性发作期治疗
在急性发作期,患者由于出现了难以忍受的关节疼痛,往往会去医院就诊,而一旦关节疼痛好转之后,患者就自认为病已“好”了,不需要再治疗。
专家解析:事实上,痛风治疗分为急性发作期治疗和慢性维持期治疗,其防治关键在于慢性维持期治疗,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关节保护,以及必要时使用降尿酸药物,以使血尿酸控制在一定水平,避免痛风性关节炎再次发作。因此,即使关节疼痛好转,痛风患者仍需要定期到医院就诊随访。
误区二:擅自加大药物剂量
血尿酸升高是痛风发作的关键因素,这使许多患者误认为迅速将血尿酸水平降低就可避免痛风发作。为此,一些患者擅自将药物剂量加大,期望血尿酸可以在短期内降至较低水平。
专家解析:其实,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当较高水平的血尿酸快速降低时,一方面可以使已经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不溶性尿酸盐结晶脱落,另一方面可以使血尿酸在关节腔内沉积,从而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误区三:不懂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许多痛风患者认为,自己一直在使用降尿酸药,血尿酸控制得还可以,因此在服用药物期间,他们既不控制饮食,也不运动。很多患者不知道,在痛风治疗中,非药物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专家解析:适当的饮食控制非常,重要,患者应避免短期内大量进食高嘌呤食物,以防止血尿酸水平急剧增高,引起痛风急性发作。而适当的运动能促进关节局部血液循环,避免关节局部血尿酸溶解饱和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痛风再次发作。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患者血尿酸水平并不是很高,但是由于平时缺乏运动,一旦关节部位受凉或受伤了,就可诱发痛风。对此,专家反复强调,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痛风患者还要重视饮食、运动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
误区四:害怕药物不良反应,拒绝用药
在临床上,许多患者认为药物副作用大,因此不愿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一些患者则采取所谓的“饮食控制”疗法,企图通过单纯的饮食控制,达到降低血尿酸水平的目的。
专家解析:控制血尿酸水平是防止痛风的关键因素。人体内70%—80%的尿酸是自体产生,只有20%—30%来源于饮食等外来因素。对于血尿酸水平较高的患者,单纯通过饮食等其他非药物治疗,往往难以使血尿酸降低到理想水平,大都需要应用药物进行治疗。
总之,只要病人坚持合理治疗,就能控制好血尿酸水平,很好地控制痛风发作,避免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