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医药资讯>正文

优秀中医科普读物的三要素

2014-10-18 11:07:56

专家 简介:毛德西,男 ,69 岁,河南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受、硕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临床工作近50年,近年来在诊病之余,还研究中医养生保健。

近年来,在大小书店及报刊亭内,中医科普读物及医药科普报刊琳琅满目,这对提高百姓的养生保健认知无疑是有益的。但翻开细阅,形式雷同、内容空洞者多,而通俗易懂、实用新颖者少。其中原由,与作者的中医知识与文化素养有密切关系。有的作者,从未给病人扎过针拔过罐,却在那里讲解针灸养生;有的从未把丈脉看过病,却在那里讲中医的方病治病。

老百姓怎样才能选购到真正有用可靠的中医科普报刊和书籍呢?笔者认为,通俗、实用、新颖是判断中医科普读物是否优秀不可缺一的要素。

一是通俗:通俗易懂是科普文章的第一要素。通俗,就是要尽量用百姓的语言来叙述。百姓的语言,来自生活,真实、明白,具有感染力,读者看了一目了然。在行文中,适当地引用中医经典语句,也是必要、可行的,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而对于那些难以理解的经句,尽量少用或不用。要充分利用中医理论“取类比像”的思维优势,使深奥的中医理论变成通俗的白话文。但对于古代流传下来的的养生俚语、谚语,恰如其分地引用,会有很强的说服力,如“要想长生,肠中常清”、“先睡心,后睡眼”、“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调”等,这些句子,百姓喜闻乐见,且易懂易记。有的科普文章专业语句太多,又没有必要的说明,读起来晦涩难解;有的还说一些外行话,如将“中气”说成是“肺气”,这种解释很容易使人如人云雾之中。

二是实用:科普文章是为了宣传科普知识,使百姓看得懂,用得上。特别是养生文章,关系人的健康,来不得半点马虎。这就需要作者有深厚的医学知识和文化素养,要有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有的科普读物竟然说:痛风病人可以喝啤酒,糖尿病人叫‘以随意吃,吃红薯可以治疗癌症,喝绿豆水可以治近视眼等等,这些违背科学道理的文章,使不少读者深受其害。对于自已所写的养生知识,必须在生活中有实用价值。如关于衣食住行的养生,不能自相矛盾,使人尤所适从。对于中药养生,不但要明确说明药物的“正作用”,还要说明它的“副作用”,如写人参,在写它的养生价值时,必须写它的禁忌症,使读者明白“人参也不能随意乱吃”的道理。中医学非常注重体质的差异性,强调 “因人、因时、因地”的差异,主张 “辨证用药”、“辨体用食”,“明心开导”等,只有在辨证、辨体的前提下,才能突显实用价值,,不分青红皂白,都去服用“固元膏”,那是不科学的。

三是新颖:所渭新颖,就是要改变用教科书的方式去写科普文章。新颖,包括体例新颖和内容新颖。内容是文章的核心,好的内容也要有好的表达方式。体例新颖,既可以采用问答式,也可以采用分卷式;在行文中,应图文并茂,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精神与视角的双重享受。中医科普应当遵循中医基本理论去取材,去叙述,但也要尽量吸收现代科普知识,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例如写五谷、蔬菜、水果的养生知识,既要写其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更要写所含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如辅加一些画图、表格说明更好。在具体叙述中,也应注意文章的趣味性,加一点有关的民间故事、名人轶事等,可以引人人胜,使渎者在乐趣中获得养生知识,加深记忆,以利于在生活中实施应用。

上一篇:一周健康数字

下一篇:从两位“大寿星”的悲剧看过食的危害

tags: 中医

返回首页

相关

热门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