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诊家正眼 卷二

伏脉(阴)

书名:《诊家正眼》  作者:李中梓

体象 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着骨,始得其形。

主病 伏脉为阴,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郁之症。伏居右寸,气郁之 。左关值伏,肝血在腹。右关值伏,寒凝水谷。左尺伏见,疝瘕可验。右尺伏藏,少火消亡。

【按】伏之为义,隐伏而不见之谓也。浮中二候,绝无影晌,虽至沉候,亦不可见,必推筋至骨,方始得见耳。故其主病,多在沉阴之分,隐深之处,非轻浅之剂所能破其藩垣也。在《伤寒论》中,以一手脉伏为单伏,两手脉伏曰双伏,不可以阳症见阴脉为例也。火邪内郁,不得发越,乃阳极似阴,故脉伏者必有大汗而解,正如久旱将雨,必先六合阴晦,一回雨后,庶物咸苏也。又有阴症伤寒,先有伏阴在内,而外复感寒邪,阴气壮盛,阳气衰微,四肢厥逆,六脉沉伏,须投姜附及灸关元,阳乃复回,脉乃复出也。若太溪、冲阳皆无脉者,则必死无疑。刘玄宾云∶“伏脉不可发汗,为其非表脉也,亦为其将自有汗也。”乃伪诀云∶“徐徐发汗”,而洁古欲以附子细辛麻黄汤发之,皆非伏脉所宜也。伪诀论形象则妄曰∶“寻之似有,定息全无”,是于中候见形矣,在伏之名义何居乎!

 

上一篇:芤脉(阳中之阴)

下一篇:疾脉(阳)

《诊家正眼》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