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医学入门 外集・卷四 / 杂病 / 外感

头风(附眉棱骨痛)

书名:《医学入门》  作者:李橚

头风项强分偏正,

素有痰者,或栉沐取凉,及醉饱仰卧,贼风入脑、入项,入耳、入鼻,自颈项以上,耳、目、口、鼻、眉棱之间,有一处不若吾体,皆其渐也。有头皮浮顽,不自觉者,有口舌不知味者,或耳聋,或目痛,或眉棱上下掣痛,或鼻中闻香极香、闻臭极臭,或只呵欠,而作眩冒之状;甚则项强硬,身体拘急,宜川芎茶调散,或祛风通气散主之,此正头风也。偏左痛者,多血虚,或有火,或风热;偏右痛者,多气虚,或郁滞,或痰,或风湿。要知正痛,常兼左右病邪。凡头痛,久则为风也。

兼湿兼热阴暖定;

风湿肿痛连肩背,或遇阴雨则甚者,羌活胜湿汤。风热头痛重大,遇热则发,消风散倍荆、防;热甚,二陈汤加荆、防、薄荷;便闭,更加大黄微利之;热微,二陈汤加酒芩、防风、芎、芷。

湿痰痛密多右边,

湿痰,发则痛密无间,二陈汤加南星、苍术、川芎及细辛少许。

血虚晚重为左病。

血虚者,朝轻夕重,古芎归汤,或四物汤加荆、防、白芷、薄荷。若气虚者,朝重晚轻,多属右边,宜补中益气汤加芎、辛。阳虚甚者,单白芷丸,用参、附煎汤下。

久甚火郁裹重绵,

头风发时,闷痛必欲绵帕裹包者,热郁也,宜凉血泻火为主,佐以辛温散表从治,二陈汤加酒炒黄芩,及荆芥、薄荷、川芎、石膏、细辛,或消风百解散,防风通圣散。

有三阳热郁,头痛不敢见光,喜置冰于顶者,宜辛凉,汗、吐、下三法并行乃愈。又有偏痛年久,便燥、目赤、眩晕者,乃肺乘肝,气郁血壅而然,宜大承气汤下之。外用大黄、芒硝为末,井底泥调涂两太阳穴上,乃愈。

不妨外感相兼并;

素患头风,因外感而发者,恶寒、头面多汗,宜分偏正,专治头风,而外感自散。如头风发方愈,而后外感自汗者,加味乌荆丸。因七情发,多吐逆、寒热者,参苏饮主之;无寒热者,二陈汤加乌药、川芎。

眉棱眶痛或羞明,无非痰与风热甚。

风痰眉心痛者,二陈汤吞青州白丸子。眉棱骨痛,连目不可开、昼静夜剧、身重者,导痰汤。湿痰眉眶骨痛、体重者,芎辛汤合导痰汤,加川乌、白术。寒湿,芎辛汤,加川乌、附子、姜、桂、南星。风热眉棱骨痛甚者,古防风汤加酒黄芩;风虚,加川乌、草乌、细辛,或金枣丹。血虚挟风,羞明、眉眶痛甚者,生熟地黄丸,或四物汤,加羌、防;气虚挟风,安神汤。通用谢传点眼丹、搐鼻药。

 

上一篇:头痛

下一篇:面风

《医学入门》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