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臣曰:疸症有五,曰黄汗、曰黄疸、曰谷疸、曰酒疸、曰女劳疸。而一言可蔽者,曰阳疸,阴疸。阳疸宜燥湿利水,阴疸宜温中逐水,同是湿热湿寒所化,故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阳疸,目珠尽黄,颜色光亮,分浊散:茯苓一两,猪苓、前仁、炒桅各三钱,茵陈。或苓术茵陈汤(原文做“苓 茵陈一钱汤”,疑为衍文):茯苓、焦术、苡仁各五钱,茵陈三钱,知母一钱,前仁四钱,便闭加大黄。
阴疸,手足皆冷,颜色晦暗,济水汤:焦术二两,茯苓、苡仁、山药各一两,芡实五钱,肉桂三钱,茵陈。或加减五苓散:焦术二两,茯苓一两,泽泻、肉桂、苡仁、 莶草各三钱。
补遗
汗出染衣为黄汗,加味玉屏风散:黄芪、焦术、防风、石膏、茵陈、蔓青。
身黄无汗为黄疸,五苓散加茵陈、苍术、炒桅、滑石、甘草、灯心、车前。
饮食伤脾为谷疸,枳术丸加苓、泽、查、麦、曲、橘、茵陈。
酒后伤湿为酒疸,桅子大黄汤:桅子七个,大黄五钱,枳实三个,淡豉三钱,加葛花、茵陈。
色欲伤阴,为女劳疸,四苓散加归、地、芍、麦、滑、草、茵陈。
一切发黄,先君耀庭公,用三角风炖酒,救人无算,廉遵此法。阳证,四苓散加茵陈、苍术、三角风。阴证,附子理中加茵陈、三角风,俱百发百中。
灸黄疸穴道
至阴、商邱、脾俞、胃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