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证治准绳·幼科 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

失音(参形气条看)

书名:《证治准绳·幼科》  作者:王肯堂

海藏云∶痘疹初出后,声音洪亮,形病而气不病也。痘疹未发,声音不出,形不病而气病也。疮疹既发,声音不出,形气俱病也。气病宜补肺散加黄 。形气俱病宜用八风汤或凉膈散去硝黄主之。小儿禀赋素弱者,宜预服十奇散。

补肺散

阿胶(一钱半,炒成珠) 牛蒡子(炒,三分) 马兜铃(半钱) 甘草(二分半) 杏仁(三粒,去皮尖)糯米(一钱,炒) 加生黄 (五分)

上为末,分二服。水一小盏,煎六分,食后,时时与之。

八风散(即八风汤)

藿香(半两,去土) 白芷 前胡(去芦。各一两) 黄 甘草(炙) 人参(各二两) 羌活 防风(各三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用薄荷少许,煎汤调服。

凉膈散(发热) 十奇散(即十宣散见起发)

有心火刑肺而失音者,肺属金主声,中有二十四空,凡发诸语言者,皆其空中之气鼓动也,五行金空则鸣,实则哑,疮疹之火起于心,上熏于肺,肺气胀郁,故窍塞而无声也,以导赤散(心)合甘桔汤(咽喉)加炒牛蒡子主之,或用人参平肺散。若津液不足,虚火熏蒸者宜用地黄丸(肾)。

有毒归肾而失声者,经曰∶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会厌者,音声之户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疮黑陷伏,则毒入肾,邪气上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出,开阖不利,故猝哑也。

有喉舌溃烂而失声者,咽喉者,所以司呼吸,纳饮食,发音声,犹管龠也,毒火上熏,咽喉先受,贲门、会厌、舌之位,皆疮所聚,初出之时,失于调治,以致咽喉肿塞,管龠窄狭,舌本强硬,呼吸不能,饮食不入,音声不出矣。此上二证,治之则难。

若七日后痘疮成浆之际而失音者,乃气喉有痘,初出细小不觉,及至肌表之痘成浆,喉中之痘亦成浆,其毒壅盛,则气出管龠窄狭,故所出之声不清,而为咽哑也。大率七日前失音者并为逆证,七日后而有者不治自愈,盖外痘结痂则喉之痘自痊故也。当用甘桔汤服于已发未发之前,所以清其气道,使毒不犯,此预治之法,不可不知。

若痘疮靥后而失音者,余毒过盛,上攻于咽,以致肿痛干涩,声音不出,宜甘露饮(咽喉)甘桔防风汤(咽喉)天花散、玄参升麻汤(咽喉)主之。

天花散 治痘疹后失音。

天花粉 桔梗 茯苓 诃子 石菖蒲 甘草(各五钱)

上为极细末。用水调在碗内,小竹七茎,小荆芥七茎,缚作一束,点火就碗内煎,临睡服,每服一钱。

清肺散 治患痘咽干声哑。

麻黄(一钱五分) 麦门冬 桔梗(各二钱) 知母 荆芥 天花粉(各一钱) 诃子 菖蒲(各八分)

上锉。分为二服,入竹沥姜汁,水煎服。

栀子菖蒲汤 治小儿痘证,因热毒生风,喑哑不语。

栀子(一钱三分) 石菖蒲 紫草茸(各一钱二分) 山豆根 生犀 黄连(各一钱一分) 羌活 木通白僵蚕 杏仁 韭子 鼠粘子(各一钱) 升麻 蝉蜕 薄荷(七分)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煎,食远服。

紫河车散 治小儿痘疮,毒瓦斯不解,上攻咽喉,声音不出,舌颊生疮,遏逆烦闷,潮热面赤。

紫河车(即金线重楼) 茜根 贯众(各三钱) 白芍药 甘草(炙。各五钱)

上,每服三钱,生姜一片,水煎服。一方,有牛蒡子。

噙化丸

薄荷叶(二两) 诃子肉(七钱) 桔梗(一两) 甘草(七钱) 栝蒌皮(一两) 白僵蚕(炒,七钱)风化硝(五钱) 黍粘子(炒,一两)

上,为极细末。炼蜜丸、如芡实大。噙化燕津。儿小不能噙,则调化,频抹其口中。

 

上一篇:涕唾稠粘

下一篇:呛水

《证治准绳·幼科》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