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证治准绳·幼科 集之二・肝脏部

咽喉

书名:《证治准绳·幼科》  作者:王肯堂

《心鉴》咽喉为一身之总要,与胃气相接,呼吸之所从出,若胸膈之间蕴积热毒,致生风痰,壅滞不散,发而为咽喉之病。喉内生疮,或状如肉腐,为HT 为痛,窒塞不通,吐咽不下,甚则生出重舌,治之尤宜先去风痰,以通咽膈,然后解其热毒,迟则有不救之患。又有热毒冲于上 而生疮,谓之悬痈。及腑寒亦能令人咽闭,吞吐不利。临病详审治之。咽喉之疾,本伤热毒上攻也,四时受热,藏心腑之间,一旦所触,上攻咽喉,所谓肾伤寒也,然其证有单肉蛾、双肉蛾,有重舌、木舌、腮,有悬痈肿胀,有里外皆肿,甚者上攻头面皆肿。大法,先洗去口中舌上白胎,其次扫去风涎,如是单、双肉蛾,可针则针,有不可针者,则用熏掺药,退后,方根据次用服药。如是木舌,服药之外,仍用掺药。 腮则用涂药,轻者但服药而自退,不须用针及药,点其疮而自消也。〔薛〕小儿喉痹,因膏粱积热,或禀赋有热,或乳母七情之火、饮食之毒,当分其邪蓄表里,与证之轻重,经之所主而治之。

若左腮色青赤者,肝胆经风热也,用柴胡栀子散。右腮色赤者,肺经有热也,用泻白散。额间色赤者,心与小肠经热也,用导赤散。若兼青色,风热相搏也,用加味逍遥散。鼻间色黄,脾胃经有热也,用泻黄散。若兼青色,木乘土位也,用加味逍遥散。兼赤色,心传土位也,用柴胡栀子散。颏间色赤,肾经有热也,用地黄丸。

凡此积热内蕴,二便不通者,当疏利之。风邪外客而发寒热者,当发散之。外感风邪,大便闭结、烦渴痰盛者,当内疏外解。若因乳母膏粱积热者,母服东垣清胃散。

若因乳母恚怒肝火者,母服加味逍遥散。禀赋阴虐者,儿服地黄丸。大概当用轻和之剂,以治其本,切不可用峻利之药以伤真气也。一小儿喉间肿痛,惊悸饮水,服惊风降火之药益甚,仍欲攻风痰。余曰惊悸饮水,心经虚证,盖胃为五脏之本,先用五味异功散以补胃,加桔梗甘草以消毒,诸证顿退,后用牛蒡子汤加柴胡而愈。

一小儿发热引冷,大便黄色,手足并热,不能吮乳。视口内无患,扪其喉间则哭,此喉内作痛,乃脾胃实热也。用泻黄、清胃二散,各一剂,母子并服而愈。后因乳母饮酒,儿躁不安,口内流涎,仍用前二散而愈。一小儿喉间肿痛,发热咳嗽,大便秘结。此肝与大肠有热也。先用牛蒡子汤加硝。黄一服,大便随通,乃去硝黄,再剂顿愈。审其母有肝火发热,用柴胡清肝散,母子并服而痊。

甘桔汤 治婴孩感冒风热,火气熏逼痘疮,蕴毒上攻,咽喉肿痛,痰气不顺,咳嗽失音。

人参(去芦,半两) 桔梗(蜜浸,炒,一两) 甘草(半生半炙,三钱)

上锉散。用水煎,不拘时候服。

立效散 治婴孩小儿,咽喉痹痛,不能吞咽。

硼砂 龙脑 雄黄 朴硝(各半钱)

上为极细末,干掺。

吹喉散 治婴孩咽喉肿痛,气塞不通。

甘草(生,二钱半) 朴硝(一两)

上为极细末。干掺喉中,如肿甚者,用小竹管吹入喉内。

牛蒡汤 主伤风发热烦躁,鼻塞气喘,痰嗽惊啼,及诸疮赤紫丹毒,咽喉肿痛。

牛蒡子(三两,略炒,细研) 大黄(一两半) 防风(去芦) 薄荷(去老梗。各一两)荆芥(去根梗,四两) 甘草(一两一钱半)

上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化毒汤 解风热上攻,咽喉肿痛,饮食不便。

桔梗(锉、炒,半两) 薄荷叶 荆芥穗 甘草(各二钱半) 山豆根(取净皮一钱半。以上五味俱焙为末) 牙硝 硼砂 朴硝 雄黄 朱砂(各二钱。以上五味,乳钵细研)

上,五味焙为末,五味研为末,同一处,再研匀。每用一字至半钱,干点舌上化下,或以温汤浓调,少与含咽,亦可。

备急散 治小儿诸般骨哽,咽喉肿痛。

五倍子(一两,研) 先春茶末(半两)

上二味,和匀。抄一钱,温汤半盏调化,无时,少与咽下。根据法服饵,不过三五次即效。如骨出或刺破处血来多者,硼砂末六钱,水煎消毒散饮调服,血止痛住,肿消食进。

牛蒡子汤

牛蒡子(炒,杵) 玄参 升麻 桔梗(炒) 犀角(镑) 黄芩 木通 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一二钱,水煎。

《拔萃》桔梗汤 治热肿喉痹。

桔梗(炒) 甘草(炒) 连翘 栀子(炒) 薄荷 黄芩(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服。

消毒饮 解急惊风毒,赤紫丹瘤,壮热狂躁,睡卧不安,胸膈满闷,咽喉肿痛,九道有血妄行,及遍身疮疥。

牛蒡子(六两) 荆芥穗(二两) 甘草(一两)

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柴胡饮(见积热) 东垣人参安胃散(见吐利) 《三因》玉钥匙 九味芦荟丸(见疳)《济生》犀角 地黄汤(见吐血) 五味异功散(见吐利) 柴胡清肝散(见发热)

 

上一篇:不寐

下一篇:

《证治准绳·幼科》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