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医碥 卷之二・杂症

伤燥

书名:《医碥》  作者:何梦瑶

《经》曰∶诸燥枯涸,干劲(凡物之干燥者,必硬劲。)皴揭,(皴,裂也。揭,掀起也。凡物干者,其皮必皴裂而掀起。)皆属于燥。燥为肺金之化,秋令也。所以致燥有二∶一因于寒,秋风清肃,夏令之湿,至是而干,所谓风胜湿也;一因于热,夏时热盛,有湿以润之,至秋则湿退而热犹未除故燥,所谓燥万物者莫 乎火也。其因于热者固热矣,即因于寒者亦未始非热。何则?秋令降敛,阳气内入,寒气外束,故每当秋凉,多觉口鼻气热,是其理也。此言天时之致燥也。若或亡血亡津,肾虚火盛,致此多端,则又属于人事矣。在外则皮肤皴揭枯涩,在上则鼻咽焦干,在下则二便涸涩,在手足则痿弱无力,(血不荣筋所致。)在脉则涩滞虚衰。治以甘寒润剂,清肺以滋水源,庶几血充液满,泽及百骸,滋燥养荣汤、大补地黄丸、清凉饮子、导滞通幽汤、润肠丸、(二方见大便不通。)八正散,(见淋。)皆可随证选用也。《内经》每云秋伤于湿,盖运气之说,以立秋、处暑、白露三气属湿土也,毕竟伤燥者多。

 

上一篇:伤湿

下一篇:春温

《医碥》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