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吴医汇讲 卷六

《脉诀》正讹

书名:《吴医汇讲》  作者:唐大烈

《四言脉决》,始自崔紫虚,嗣后校者、纂者颇多,迨至明季李士材《医宗必读》中之所着,固为尽善,而亥豕之讹,尚有未正,彭也不才,谨陈管见,以俟高明鉴定。

【脉形主病节】“沉弱阴亏”句,“阴”字误刻,当作“阳”字。盖沉弱皆阴脉,有阴无阳,岂非阳亏。况上文有“浮濡阴虚”句,是此句之紧对面,为可征也。注中即作“阴”字解,乃因讹承误。

【奇经八脉节】“尺外斜上,至寸阴维,尺内斜上,至寸阳维”句,注中以二脉分左右,恐未必然。李濒湖云∶“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为一身之纲维也。”既为一身之纲维,何得以左右分言之。且言经位,仍以三焦列于右尺,小肠列于左寸,与所着《脉法心参》之三焦分列三部,小肠列于右尺之论,自相矛盾,此亦有讹。

【五脏本脉节】“肾在左尺,沉石而濡”句,字必有讹。按《诀》中曰“浮小为濡”。又本集《脉有相似宜辨篇》中曰∶“濡与弱,皆细小也。濡在浮分,重按即不见也;弱主沉分,轻取不可见也。”如此则濡脉不得与沉脉并见,而此处又何以并称耶?考诸《内经》云∶“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因思“而濡”二字,形似“喘喘”二字,所以误刻,当作“喘喘”读之,但久讹莫正,此何故耶?岂因“喘喘”义奥,庸浅校录,反以“喘喘”为误而改之,继而 荛悦口,习焉而不察耶;抑因“濡”字有“ ”音,从来贤哲止作 音读之,即作“ ”字解之,而不作脉名,则于脉义似乎不犯,所以未之或校耶?然既有濡脉,而此又以非濡脉之“濡”字混淆不清,恐不足以教天下。彭反复推敲,终不若以《内经》“喘喘”二字易之,非惟不与濡脉相混,而与形容胃气之义,较“濡”“ ”二字更为超妙也。

“右尺相火,与心同断”句,疑有衍文。盖两尺皆肾部也,《内经》于中附上、上附上,皆言左右,而于尺则独曰“尺外以候肾”,并不言左右,可见两尺皆肾,一定之位,右尺既亦属肾,脉亦宜同左尺之沉石矣。若与心同,则上文心脉是浮大而散,岂此肾部亦浮大而散乎?或曰“心”字乃“肾”字之误,当作右尺相火,与肾同断,其理固通,但相火位居命门正中,不偏不倚,不过验脉之法,附于右尺,其脉自宜以肾为主,相火为附,若读作右尺相火,与肾同断,则文法倒装,主客不明。愚意不若直贯之,文作“右尺亦肾,相火同断”读之,方见得右尺亦属肾部,其脉自必同于左尺之沉石喘喘矣,不过较其大小,有力无力,以征相火之衰旺,故曰同断耳。

 

上一篇:三皇药王考

下一篇:三焦论赘言

《吴医汇讲》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