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寿世青编 卷上

四时摄生篇

书名:《寿世青编》  作者:尤乘

凡人在气交之中,呼吸出入皆接天地之气。故风寒暑湿,四时之暴戾,偶一中人,壮者气行自愈,怯者则留而为病。宜随时加摄,使阴阳中度,是谓先几防于未病。

春风阳气闭藏于冬者,渐发于外,故宜发散以畅阳气。

《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以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故人当二月以来,摘取东引桃枝并叶各一握,水三碗,煎取两碗,空心服之,即吐却心膈痰饮宿热。春深稍宜和平将息,绵衣晚脱,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鼻塞咳嗽。如觉热即去之,冷则加之、加减俱要早起之时。若于食后日中,防恐感冒风寒。春不可衣薄,令人伤寒霍乱,消渴头痛。春冻未泮,衣欲下浓而上薄。

夏三月,人身阳气发外,伏阴在内,是精神疏泄之时,特忌下利以泄阴气。《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英华成实,使气得泄,若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 疟。故人常宜宴居静坐,节减饮食嗜欲,调和心志。此时心旺肾衰,精化为水,至秋乃凝,尤须保啬以固阴气。常宜食热物,使腹温暖,如爪果、生冷、冰水、冷淘、豆粉、蜂蜜,尤不可食,食多秋时必患疟痢,勿以冷水沐浴并浴面及背,使人得虚热目病,筋脉厥逆,霍乱阴黄等疾。勿当风卧,勿眠中令人扇,汗出毫孔开,风邪易入,犯之患风痹不仁,手足不遂,言语蹇涩。年壮或不即病,已种病矣。气衰者,未有不桴鼓相应者。酒后尤当禁之。

秋三月,阳气当敛,不宜吐及发汗,犯之令人脏腑消烁。《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若知夏时多食瓜果凉物,宜以童便二碗,大腹槟榔五枚,细切水煎八分,生姜汁一分,和雪水三分,作两空早服。泻两三行,一夏所食冷物及膀胱宿水,悉为驱逐,不能为患。虽老年者亦宜服。如小心加慎饮食者,可不必也。泻后以薤白粥同羊肾空心服之,胜如补剂。

冬三月,天地闭,气血藏,伏阳在内,心膈多热,切忌发汗以泄阳气。《内经》曰∶冬三月,谓之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故人当服浸酒药以迎阳气,虽然亦不可过暖,绵衣当晚着,使渐渐加浓,即大冷不宜向火烘炙,恐损目,且手足心能引火入内,令人心脏燥,血液耗。衣服亦不太炙,冬月天寒,阳气内藏,若加以炙衣重裘,向火醉酒,则阳太甚矣,如遇春寒,闭塞之久,不与发散,至春夏之交,阴气既入,不能摄运阳气,致有时行热症,甚而谵妄狂越,皆由冬月不善保阴之故。务宜自爱,寒热适中,此为至要,乃摄生之大法也。

 

上一篇:十二段动功

下一篇:十二时无病法

《寿世青编》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