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痘疮者。乃胎毒之所致也。婴儿在胎之时。感其秽毒之气。藏于脏腑之中。发时有远近之不同耳。若值寒暄不常之候。痘疹由是而发。因其所受浅深。而为稀调焉。大抵始发之时。
有因外感风寒而得者。有因内伤饮食而得者。有因时气传染而得者。有因跌扑惊恐而得者。
大凡初起。未见红点。与伤寒相类。发热烦躁。脸赤唇红。身痛头疼。乍寒乍热。喷嚏呵欠喘嗽痰涎等症。身热未明。疑似之间。急须表散。可服败毒散。以微发其汗。则胎毒随汗而解。而痘疹亦随发而出矣。痘苗一见之际。则禁表药。恐发得表虚故也。惟视痘之稀稠。
稀者轻。不须用药。而稠者重。宜以九味神功散以化其毒。痘自出至齐。宜此加减用之。
除诸病。毒已解尽。又看痘之起胀如何。如痘不起胀。此元气虚也。宜保元汤主之。而痘必起胀。又看痘之贯脓如何。如痘不贯脓。此气血虚也。宜内托散。加人乳好酒。此贯脓之巧法也。贯脓已满。又看收靥如何。若当靥不靥。灰陷黑陷。呕吐白沫。为表虚。宜木香散治之。若当靥不靥。寒战切牙。痒塌泄泻。为里虚。宜异功散治之。有过服热药。以致热毒猖狂。血气弥盛。痘烂不靥者。宜小柴胡汤。猪尾膏解之。收靥已毕。又看痘后有无余毒。
若余毒盛。必因过服附子。热毒失解。聚而不散。以致浑身手足赤肿。成痈毒也。宜消毒饮、五福化毒丹治之。又有毒攻。发为诸病。宜随症而疗之。大凡痘疮七日以前为里实。不可投温燥之药。能助毒也。八日以后为里虚。不可投寒凉之剂。能伐生气也。但世俗不分寒热但见痘出不快。举手悉用陈氏治虚寒热药。殊不知痘疮属燥热者多。急以丹溪凉血解毒治之。若概投热剂。岂无死者。今不知致病之因。又不求立方之意。仓卒之际。据症检方。漫尔一试。设有不应。并其书而废之。不思之甚也。余观陈氏。其意大率归重于太阴一经。
盖以手太阴为肺。主皮毛。足太阴为脾。主肌肉。肺金恶寒。而易于外感。脾土恶湿。而无物不受。观其用丁香、姜、桂。所以治肺之寒。用术、附、半夏。所以治脾之湿。使肺果有寒脾果有湿。而兼有虚也。量而与之。中病则已。何伤之有。今徒见疮之出迟者。身热者。
泄利者。惊悸者。气急者。渴思饮水者。不问寒热虚实。率投木香散、异功散。间有偶中。
随有功效。设或误投。祸不旋踵。何者。古人用药制方。有向道。有监制。有反佐。有因用陈氏之方。其时必痘疮而挟寒者。其用燥热补之。故其宜也。今未挟寒。而用一偏之方宁不过于热乎。余尝会诸家之粹。求其意而用之。实未敢据其成方也。若痘疮虚寒淡白色。
痒塌属虚寒。宜用之。若发热壮盛。齐涌红紫色。燥痒。此属热毒。宜凉血。自陈氏方盛行后。属虚寒者率得生。属热毒者愁不救。痘是胎毒。古人治法。只解毒。然气血虚。则又送毒瓦斯不出及不能成就。故陈氏之法既行。而解毒之旨遂隐。只顾救其虚寒之痘。而不能治其燥热之疮也。余思治法。陈氏与丹溪寒热兼用。俱不可废如痘疮陷顶。灰白色。寒战闷乱。腹胀泄泻者。属虚寒。只用异功等方治之。如热甚红紫。燥痒。属热毒者。急宜用凉血之药。消毒等散。相兼而用之。岂有不中其病耶。余谓痘疹。乃小儿之酷疾。生死反掌。古人论之不一。
有见于寒者。有见于热者。习者不可执一而误赤子之生。何也。盖痘疹乃胎毒所致。初生小儿。失于拭去口中秽毒者。一误也。及长。失于未用预解胎毒免痘之方者。二误也。初起发热有当汗而不汗者。三误也。将出之际。有不当汗而汗者。四误也。既出之后。有毒盛当解而不解者。五误也。起胀贯脓之时。有当补虚而不补虚者。六误也。有首尾症平。不当下而下者。七误也。有首尾实热。当下而不下者。八误也。有首尾虚寒。当温补而不温补者。九误也。有过服热药。致痘疮后余毒。当解毒而不解毒者。十误也。凡此十误。当预慎之。务加通变。故曰。寒者温之。热者凉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又曰。化而裁之。神而明之。若斯治者。庶免小儿夭枉之祸耶。
视痘颜色轻重之法
空谷而附应。形动而影随。夫痘疮之发也。内热和缓。达于外者必轻。便闭烦躁。彰于外者必重。有诸中形诸外者。理势之自然也。夫颜色贵润泽而嫌昏暗。贵光彩而嫌枯涩。贵淡红而嫌黑滞。贵圆净而嫌破损。贵高耸而嫌平塌。贵结实而嫌虚薄。贵稀疏而嫌稠密。根窠收紧。痘分阴阳。见点动活。更怕脸浮。出要参差。血宜归附。耳后心喉。少于他处为佳。
眉棱两颧额前。光润不泄为妙。如发热便出者重。疮夹疹者半轻半重。里外微红者轻。外黑里赤者微重。外赤里黑大重。疮内黑点如针孔者。热极。青干紫陷昏睡。汗出烦躁。热渴腹胀啼喘。大小便闭者。困也。善治者。看其形色而辨之。轻者获安。重能取效矣。
痘症辨疑赋
胎毒蓄积。发于痘疮。传染由于外感。轻重起于内伤。初起太阳。壬水克于丙丁。后归阳明血水化为脓浆。势若燃眉。变若反掌。若救焚兮徙薪。何如焦额。如落水兮拯溺。不及褰裳。欲知表里虚实。须明寒热温凉。证候殊形。脏腑易状肝火。激成水泡。肺主涕而脓浆。心斑红紫。脾疹赤黄。肾经居下。不受污浊。为变黑而可防。观其外症。推乎五内。呵欠烦闷兮。肝木之因。咳涕喷嚏兮。肺金之象。目带赤兮。心火延于胸膈。手足厥冷而昏睡兮。脾土困于中央。耳尻属肾。温暖如常。二处烦热。痘疹乖张。先分部位。次察灾祥。
阳明从目落鼻。太阳形于头上。心火炎热。则舌干面赤。肺金郁结。则胸膈先伤。手足属乎脾胃。肝胆主胁肋之旁颈项三阳交会。腰背统乎膀胱。外症分明。用心想象。泄者。邪盛于下。吐者邪盛于上。气逆而腹胀隐隐。毒甚而腰痛惶惶。心热甚而惊搐。胃邪实而癫狂。
口燥咽干。肺受火邪而液竭。便闭尿涩。肾因火旺而津亡。欲识痘之轻重。当观热于形状。
毒甚兮心如炎上。毒微兮内外清凉。寒热往来神气爽。定知痘出必祯祥。数番渐出兮春回阳谷。一齐涌出兮火烈昆冈。蚊虫蚤斑。刻期而死。蛇皮蝉蜕。引日而亡。虽怕红紫。最嫌灰白。最宜淡红滋润。切忌黑陷干黄。色要明润兮。犹恐薄嫩之易破。痘贵干结兮。又愁痒塌之难当。面颊稀而磊落。清安可保。胸膈密而连串。吉凶难量。顶欲尖圆。不宜平陷。
浆宜饱满。切忌空疮。皮喜老而愁嫩。肤爱活而怕光。结实高耸。始终无虑。丹浮皮肉。必主刑伤。唇面头肿兮。八九如何可过。腰痛胃烂兮。一切定主灾殃。疮堆口舌。毒缠颈项。
咽疮喉肿。饮食难尝。泄痢脓血。毒陷无浆。人力难尽。生命匪长。痘疮焦落。辨别阴阳。
人中上下。先靥为良。足腰先若黑靥。多凶而少吉祥。
神断秘诀
细嫩无分地。粘连一片红。七朝虚痒塌。干燥定无脓。皮肤无光亮。胸前不空闲。身满红紫泡。九日测死期。痘肿皮不肿。眼开口又开。阴阳俱无缝。六日一场空。满面皆稠密。仔细看阴阳。天庭浆不足。此儿必有伤。头身色不润。脓绿臭难当。此般脾气绝。不久命须亡。
初起疮贴肉。起后肉难通。寒热不分别。痒塌七朝中。见点如肝样。焦枯黑陷伤。心肾二经绝。此痘火中央。头面方见大。顷刻又尖长。此般形像见。不羡有奇方。十四痂堪落。依然干燥脓。沉沉睡不食。延日不能生。目中光射斗。手足乱摇摇。若逢有此疾。不日命须倾。
五经穴痘上。斜视肿不分。纵然与解毒。迟日一场空。舌尖上见黑。心经克肺经。皮红胭脂样。半月此儿亡。目白睛红赤。唇红痘三般。黄浆胃先烂。焦裂饮茶终。初见云中月。云中隐隐丹。两朝三日后。儿命不可挽。脓黄色不活。干极脚摊红。牙疳泻不食。半月命须终。
脐凸四肢浮。睛黄赤鼻头。类般颜色异。十五命难留。仔细看身疔。咽喉前后心。阴阳并脑后。唇舌项阴生。十四痂该落。脓疮食不进。无神死蛇臭。儿命必身 。见点如肝样。针苗接一连。干红主绝水。十命九难延。目定神昏热。喉痰膝下冰。饮汤并下泻。顷刻命难存。
舌上浮血点。喉疮咽不清。皮红痘不起。心经克肺经。如神真妙诀。学人要精明。
预解胎毒免痘
一论婴儿初生。脐带脱落后。取置新瓦上。用炭火四周烧至烟将尽。置地土上。用瓦盏之类盖之。存性为末。预将朱砂透明者。为极细末。水飞过。脐带若有五分重。朱砂用二分五厘。
生地黄、当归身。煎浓汁一二蚬壳。调和前二味。抹儿口上 间。及乳母乳头上。一日之内令吮尽。次日大便遗下秽污浊垢之物。终身永无痘疹及诸疾。生一子得一子。十分妙法也。
一论小儿未出痘疹者。每遇交春分秋分时服一丸。其痘毒能渐消化。若只服一二次者。
亦得减少。其毒尽渐化。必保无虞。
神效消毒保婴丹
缠豆藤(一两五钱其藤八月间收取毛豆梗上缠绕细红丝者是采阴干妙在此药为主) 黑豆(三十粒) 赤豆(七十粒) 山楂肉(一两) 升麻(七钱五分) 荆芥(五钱) 防风(五钱) 生地黄(一两) 川独活(五钱) 甘草(五钱) 当归(酒洗五钱) 赤芍(五钱) 连翘(七钱五分) 黄连(五钱) 桔梗(五钱) 辰砂(水飞另研一两) 丝瓜(两条长五寸隔年岁经过霜露者方妙烧存性)
上为极细末和匀。净砂糖拌。丸李核大。每服一丸。浓煎甘草汤化下。
全生保安散
麻黄 羌活 防风 升麻 生地黄 黄柏(酒浸各五分) 川芎 本 干葛 苍术 黄芩(酒浸) 茯苓 柴胡(各三分) 红花 细辛 苏木 白术 陈皮(各二分) 甘草 归身 黄连(各三分) 连翘 吴茱萸(各五分)
上锉一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日。水煎。露一宿。次早温服。如一年之内。根据时服此四服。神效。永不出痘。
涤秽免痘汤 大尹王天中传自上方异人。
十月经霜后。取楝树子一升。收贮到正月初。将楝子入锅内。用水煮汤。待温。洗儿全身。永不出痘。真仙方也。
乡邻出痘预防禁方
一凡乡邻如有时行痘疹。可以预防。宜节其饮食。谨其起居。加减衣服。预其药饵。亦制节谨度。顺养生道也。
麻油擦法
用麻油每夜临卧时。以手中三指。蘸油擦儿头额项腰背。两手腕。两足腕。然后睡。即可以使轻。此亦畅达流通。升脱凝滞之义也。
三豆汤
大黑豆、赤小豆、绿豆各一盏。甘草一两细切。每日用四味。瓦罐煨烂熟。连豆带汤。
与儿食之。黑豆解肾经之毒。制相火也。赤小豆解心经之毒。制君火也。绿豆解阳明经之毒。制胃火也。用豆者。又以形治。以类从也。易简而便里 。早治以便童稚。其为神巧矣乎。
永不出痘二五散 贾兰峰传。
用有雄鸡蛋七枚。内取一枚。开一孔。去清黄净。装入鲜明好朱砂四钱九分。其孔以纸糊。
用鸡抱出鸡雏。将朱砂采日精月华。各七日夜。收贮听用。再用起头结丝瓜一个。候老成种干烧灰存性为末,每服朱砂丝瓜灰五分。为细末。蜂蜜水调服。服过三次。永不出痘疹。
邻家出痘。尤宜服之。
油饮子 若遇痘疹行时。左右邻家有出者。可预服之。
用真香油一斤煎熟。逐日与儿饮尽。永不出痘。
看耳后筋纹断法
凡耳后筋纹。似水红色为上。杏红色次之。大红色宜退火。紫黑青色皆不治。又须条匀直上耳尖。而无分枝者为上。若分枝缠绕者。虽淡红亦凶。其或过发际者。多不可救。
纸捻照法
用学书竹纸。或烧钱草纸。烘干作捻子。如小指大。蘸香油于灯上。往来熏炙。令纸条无泡不爆 。又饱蘸油又熏炙。令油无泡。即点捻子。将患者房内窗门。闭令黑暗。有光处以衣蔽之。看左右颧。有何色点。中庭有何色点。观两颧。宜以捻子在两耳边。及鼻边平照。观中庭。宜以捻子在两目角平照。看其皮中。历历可指。是赤是紫。是块是点。昭然明白。若是疹。则浮于皮外。肉内无根。若是痘疹。根在肉内极深。若以捻子当颧及中庭正照。则黯而不见。捻子有灰暗。即掐去令明。如此照之。病情在内。可以预见。若日间以天日光观之。则不见矣
初起发热治法
一论发热之初。急宜表汗。使脏腑胎毒。及外感不正之气。憎寒壮热。头疼腰痛。腹胀。
或喘嗽痰涎。鼻流清涕。或因惊恐跌KT 。而发搐搦。角弓反张。上宫天吊。一切内外所感。
尽从汗出则痘出自然稀少。但热甚者。其毒亦甚。热微者其毒亦微。然表药必在红点未见之前。可服。
败毒散
升麻 干葛 紫苏 川芎 羌活 荆芥 前胡 薄荷 桔梗(去芦) 枳壳 牛蒡子 蝉蜕山楂肉 地骨皮 甘草 防风
上锉。生姜一片。水煎。临卧服。加葱白汁五匙。热服。一方。无干葛。加紫草。如热甚。加柴胡、黄芩。冬月。加麻黄。暑月。加香薷。泻。加茯苓、泽泻。
一论小儿痘疮。才觉发热者。服之胀出。见苗者。服之出稀。陷伏者。服之起胀。妙不可言。
神效复生丸 方伯王如水传。
当归身 川芎 升麻 干葛 白芍 人参 黄 甘草 辰砂(各一两二钱) 紫草茸(一两)
上为末。糯米粽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河水煎滚。入黄酒少许送下。
一论痘初发热。一服即轻。百发百中。
预服万灵丹
紫草茸(一两) 山豆根(五钱) 升麻(小者) 葛根 蝉蜕(浮者) 僵蚕(炒去丝) 白附子连翘(去心各一钱) 全蝎(去毒十个) 生甘草(五分) 雄黄(一钱五分) 麝香(一钱) 蟾酥(一钱好酒炖化如蜜)
上十二味为末。用蟾酥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紫草汤下。
一论痘疮初出。先用此药涂面。若用之早。则痘疹不生于面。用之迟。虽出亦稀少。
玉颜膏
黄柏(去皮一两) 绿豆粉(四两) 生甘草(四两) 红花(二两)
上为极细末。香油调成膏。从耳前眼唇面上并涂之。日三五度。
出痘治法
避秽气
腋下狐臭气。房中混浊气。行远劳汗气。沟粪浊恶气。妇人经候气。诸疮腥臭气。硫黄蚊烟气。吹灭灯烛气。误烧头发气。柴烟鱼骨气。葱蒜韭薤气。煎炒油烟气。醉酒荤腥气。麝香燥秽气。
一论外解诸方。凡被房事经水生产之秽所犯者。以大枣烧烟解之。
凡补五辛厌者。以生姜烧烟解之。
凡被酒厌者。以葛根、茵陈蒿烧烟解之。
凡被死尸之气。及厉气所犯者。以大黄、苍术烧烟解之。
凡被狐臭犬羊厌者。烧枫球解之。
凡遇风雨。烧苍术枫球避之。
凡一切恶气。通以乳香烧烟熏之。仲景曰。小儿痘时。宜烧乳香。辟诸恶气。盖荣卫遇香则行。遇臭则凝故也。
世俗煮醋熏痘。谓其能活血。然醋主收敛。故妇人血崩者。用熏之。痘毒欲升发而不欲收敛。故不宜耳。尝见用醋熏变者多矣。
一论痘疹初出时。宜用此酒。遍喷四面床壁。及与患人服役者。皆饮。能辟秽毒。又以净胭脂两眼角点之。防痘入眼。
胡荽酒
胡荽三两细切。以酒两钟煎沸。用纸密封。勿令气出。候冷去渣。从顶至颐颔。微微涂之。更喷背膂胸腹。及两脚皆遍。再于满房壁门户遍洒之。尤妙。
一论痘疮欲出未出。热尚未解。毒瓦斯太盛。稠密成片。急进此三四服。快透消毒如神。
专治内蕴邪热。咽膈不利。痰涎壅嗽。眼赤面肿腮项结核。肿壅毒聚遍身。风疹疮毒赤肿等症。
消毒散
牛蒡子(微炒四钱) 荆芥 甘草 防风(去芦各一钱) 一方。加黄芩一钱。犀角镑五分
上锉。水煎。温服。
一论痘疮已出。痘毒太甚。以此消毒。或出不快。皆以服之。一云。痘疮欲出。浑身壮热不思饮食。若服此一剂即内消。已有一两颗出。即解其半。若全出。即当日头焦。只三服瘥。余每用此治壮盛小儿。痘出毒盛殊效。若虚者。宜神功散尤妙。
化毒散
紫草茸(五钱) 川升麻 甘草(各二钱半)
上锉。每服二钱。糯米五十粒。同煎服。
一论痘出毒瓦斯太盛。血红一片。不分地界。如蚊蚕种。或诸失血。或吐泻。七日以前。
诸症可服。解毒神效。
九味神功散
黄 人参 白芍 紫草 红花 生地黄 牛蒡子(各等分) 前胡 甘草(钱半)
上锉。水煎服。渣再煎服。热甚者。加黄连、黄芩各一钱。未退。再用大黄。有惊。加蝉蜕。去头足。若颗粒淡黑色者。有寒乘之。加桂一钱。如大便闭。加大黄。
一痘发渴。用神功散。当不渴。或有渴者。用红花子一味煎汤饮。无子即用红花亦好。
加牛蒡子尤妙。盖能散胃口之瘀血故也。切不可用荔枝、枣。能助阳经之火。大发渴者。用真黄土百沸汤。碗盖泡取出水。少加砂糖。饮之立止。
一痘出三日内顶陷者。非虚也。用神功散活血退火。
一四日以前有寒症。其色黑惨。保元汤加官桂。
一色白光者。寒乘之。神功散加官桂。
一腹痛者。毒盛也。神功散主之。
一面红不退。地界不分者。神功散倍前胡。
一吐者。毒盛乘火炎而宣也。神功散主之。
一泄泻者。火盛而奔越也。神功散加升麻以提之。
一身已凉。汗出不止。血随气溢也。用当归五钱。黄 三钱。酸枣仁炒三钱。作一剂。水煎服立止。
一有痰。用白附子磨服。切不可用二陈汤。使燥阳明经。使孤阳无阴。不能施化也。
一嗽用杏仁煎汤。磨白附子服。立止。
一遍身疼痛者。以木香一味磨服即止。
一浆行作痒。此内热而外为风寒所乘。用荆芥穗。纸裹紧。米糊粘住纸头。令不散。灯上烧了。却于桌上擦去灰。快放手。
指定痒痘头。点痒处一下。即放退。每痘痒点之立止。
一行浆。浆足而发疔。认定是黑疔痘。或黑而硬。或有红丝。或为大紫泡。未曾解毒者仍以神功散加雄黄、黄连、大黄、黄芩煎服。却用点法。雄黄一钱。研胭脂重浸水令浓。调雄黄末点疔头上。立时即红活。亦神法也。盖雄黄能解毒。胭脂能活血也。
一痘九日十日作泻。先令解毒者。宜
定中汤
真正黄土一大块。碗盛。以百沸汤泡。即以碗盖。少顷出用。如冷倾于盏内。外以热水烫之。加入雄黄一钱。朱砂五分。二味为末和匀。以黄土汤两盏。少加砂糖。温服立止。
一痘疮腹胀渴者。或泻渴者。或足指冷渴者。或惊悸渴者。或身温渴者。或身热而 白色渴者。或寒战渴不止者。或气急切牙渴者。或饮水转渴不止者。以上九症。即非热也。乃脾胃肌肉虚。津液衰故也。木香散主之。如若不愈。更加丁香、官桂。多煎服。丁香攻里。官桂发表。其表里俱实。而疮不致痒塌喘渴而死矣。
一痘十一二日。当靥不靥。发热蒸蒸者。宜
甘露回天汤
砂糖半酒杯。百沸汤调一大碗。温服。立时热退痘靥。百发百中。真有回生之力也。
看痘不治法
初出涌壮者不治。出如蚕种者不治。
随出随没者不治。如蚊虫咬者不治。
气血相失者不治。倒出者不治。
饮水如促鼻者不治。以肺气不能疏理也。
看痘轻重歌
轻者热轻痘亦稀。大小后先出不齐。根窠红活疮肥满。饮食如常勿药宜。重者热中疮并出。密如蚕种若胭脂。根白顶红并紫黑。若逢血活尚堪医。
起胀治法
保元汤
人参(去芦二钱) 嫩黄 (三钱) 甘草(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水煎。温服。
一当起胀而不起。用穿山甲炒成珠。研为末二钱。酒调服。
一血弱不起。根底淡薄。以保元汤加丁香三粒。肉桂一钱。当归二钱。川芎一钱。水煎温服。
一二日初出。圆晕成形。干红少润。毒虽犯上。其气血未离。以俟其气血交会也。然毒尚浅。急以保元汤加官桂。活血匀气之剂。如毒太盛。兼解毒之药。活血。加当归五分。白芍一钱。匀气。加陈皮五分。解毒。加元参七分。牛蒡子炒七分。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二三日根窠虽圆。而顶陷者。血亦难聚。为气虚弱。不能领袖其血也。以保元汤加川芎、官桂。扶阳抑阴。岂有不痊者哉。四五日根窠虽起。色不光泽。生意犹存。为气弱血盛。以保元汤加芍药、官桂、糯米。助卫制荣。斯为调变之妙也。
五六日气盈血弱。色昏红紫。以保元汤加木香、当归、川芎。助血归附气位。以全中和之道也。
六七日气交不旺。血虽归附。不能成浆。为气血少。寒不能制。急投保元汤加官桂、糯米。助其成浆。而收济惠之伟功。斯为治矣。
七八日毒虽化而浆不满。为气血有凝。不能大振。以保元汤加官桂、糯米。发阳助浆。
可以保全生命矣。
一痘至此。专主贯脓。脓已满。虽有他症。不致坏事。若痘无脓。灰暗。虽无他症。亦死矣。
一痘疮至八九日。视痘顶心上有点如水珠。见出此痘漏。无药可医。乃死症也。
八九日浆不充满。血附线红。气弱而险也。以保元汤加糯米。以助其气而驾其血。斯浆成矣。
十一二日气血充满。血尽浆足。湿润不敛者。内虚也。以保元汤。血亦有力。加白术、茯苓。助其收敛而结痂也。
十三四日。毒虽尽解。浆老结痂之际。或有杂症相仍。以保元汤随症加减。不可峻用寒凉大热之剂。恐致内损之患故也。
十四五六日。痂落。潮热唇红。口渴不食。以四君子汤加陈皮、山楂、黄连。如渴甚。
用参苓白术散。如热不解。以大连翘饮去黄芩主之。症去之后。多有内损。或余毒未解。此则尤为难治也。
凡痘疮发渴者。为虚弱而津液枯竭也。保元汤加麦门冬、五味子即止。如不止。以参苓白术散。一二剂即止。
凡痘疮不起发。脓浆不浓。保元汤加川芎五分。丁香四分。(夏月二分)糯米二百粒。煎熟。好酒人乳各半盏。加入同服。
若头额不起胀。加川芎六分为引。若面部不起胀。加升麻四分为引。若胸膈不起胀。加桔梗四分为引。若两膝不起胀。加牛膝四分为引。若两手不起胀。加桂枝二分为引。
一论痘疮。胃虚不进饮食。或口干发渴。或吐泻等症。
参苓白术散
人参 白术(去芦炒) 白茯苓(去皮) 甘草(炙) 白扁豆(炒) 莲肉(去心) 山药(炒各一钱五分) 桔梗(八分) 薏苡仁(八分) 砂仁(七分)
上为细末。每服五六分。或一钱。红枣煎汤调下。或姜汤亦可。
贯脓治法
一论痘疮。血气虚损。或风邪秽毒冲触。使疮毒内陷。伏而不出。或出参差而不匀快。
此药活血匀气。调胃补虚。内托疮毒。使之尽出。易收易靥。
内托散
人参 黄 当归(各二钱) 川芎 防风 桔梗 浓朴(姜汁炒) 白芷 甘草(各一钱)木香 官桂(各三分)
上方。如红紫干燥黑陷。属热毒者。去官桂。加紫草、黄芩、红花。用此药调穿山甲炒成珠。研末五分同服。若淡白灰黑陷伏。属虚寒者。加丁香救里。官桂救表。当贯脓而不贯脓者。倍参、 、当归。煎熟临服入人乳汁好酒同掺服。此贯脓之巧法也。泄泻。加丁香、干姜、肉豆蔻。
一论痘疮已成。出齐而难胀。或已胀齐而难靥者。由内虚故耳。盖痘已出灰白色。及顶平不起。或陷伏者。气血大虚也。宜此方。
归茸汤
嫩鹿茸(酥炙) 当归身(酒洗)
上锉五钱。好酒煎。温服。
一论痘属虚寒。八九日色白如水泡。顶陷根白。痒塌寒战切牙等症。
回阳汤
鹿茸(酥炙) 大附子(面包煨去皮脐) 嫩黄 当归(酒洗)
上锉。好酒煎。温服。
一论痘出至贯脓收靥之时。倒塌伏陷。心慌喘急。闷乱。死在须臾。好 参一两。水煎浓汁。灌下即苏。
一论灰白黑陷。呕吐白沫。为表虚。
木香散(十一味)
木香(三分) 前胡(八分) 甘草(炙三分) 赤茯苓(去皮一钱) 大腹皮(一钱) 人参(五分) 陈皮 肉桂(各八分) 丁香(雄者五粒) 半夏(姜炒八分) 诃子(煨去壳一钱)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一杯。煎八分。温服。呕吐甚。加白豆蔻去壳。
一论寒战切牙。痒塌泄泻。为里虚。
异功散(十二味)
当归(酒洗) 肉豆蔻(煨去油) 陈皮 白术(去芦炒) 白茯苓(去皮) 大附子(面包煨去皮脐) 半夏(姜汁炒各一钱) 浓朴 肉桂(各八分) 人参(五分) 小丁香(七粒) 木香(磨八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三枚。水一钟。煎至八分。温服。泄泻甚。加诃子肉煨。
一论此方发痘解毒之圣药也。治红斑黑陷顶不起。痘疔。一切恶症危者。用此立见起死回生之功也。
小灵丹
雄黄 朱砂(各二钱) 乳香 没药(各一钱五分) 大蟾蜍(取心肝瓦焙干五分) 麝香(二分)
上研细末。取猪心血、鸡冠血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身无大热。用酒化下。热甚不饮酒者。紫草灯心汤下。实时红活而起。
一论痘疮初出光壮。忽然黑陷。心中烦躁。气急喘满。妄言妄语。如见鬼神。急宜治之不然毒瓦斯入脏必死。
人牙散
人牙烧存性。为细末。每一个作一服。酒服下。立效。
又秘方。用人牙一个火 。朱砂三分。雄黄三分。为细末。先用甘草为末。熬成膏。调入三味。再用无灰好酒。调稀灌下。治恶症痘疹不发。危急至甚。服之立效。
无价散 治症同前。
人牙 猫牙 猪牙 犬牙上等分。各将炭火烧留烟。瓦碗盖蔽。存性为末。每五六岁。服三四分。好热酒调下。
痒塌寒战泄泻者。煎异功散调下。
若无猫牙。用人牙一味亦好。但不如四牙全为妙。
一论痘疮寒战切牙。六七日陷而不发。不贯脓。陷入黑色。气欲绝者。立效。有泻者。
不宜服。
三仙散 楚黄宾江传。
穿山甲半斤。用好浆儿酒一斤。以山甲微火炙干。再浸再炙。以酒干为度。
穿山甲(一两) 麝香(二分) 朱砂(以麻黄水煮过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五七分。或一钱。温酒调下。
一方治前症。单用穿山甲。用炭火炒成珠。为末。每服五七分。木香汤调服。亦效。
一论痘疮紫黑干枯。变黑归肾。身如火炙之热。不泻者可服。
犀羚散 吴竺阳传。
乌犀角 羚羊角二味磨冷水服之。有回生之妙。
一论痘疮不出。黑陷几死者。可服。
万金散
人猫猪犬 晨烧。少许微将蜜水调。
上将前四物的粪。于 日早晨日未出时。贮于银锅内。用炭火攻令烟尽为度。但是疮发不快。倒靥黑陷者。及一切恶疮。每用一匙。蜜水调服。其效如神。
一论痘疮自出至收靥时。理不宜下者。用此导之。若既靥之后。有前症者。又当下之。
一论痘疮中。有长大紫黑者为疔毒。把住痘不起发。急用簪挑破。纳入后药。
四圣散
珍珠(三五粒铁器上爆微黄色研) 豌豆(四十九粒烧灰存性) 头发(烧存性不拘多少)
上为细末。用擦面油胭脂调成膏子。将儿在温燠处安存。宜避风寒秽气。先用簪尖平拨开疔口。将药 入疔内。即变红色。余疮皆起。但挑破出黑血。或挑开用口咂去黑血。或用绵裹指。捏去黑血。即愈。盖疔破而毒瓦斯即散也。
一女子出痘。至胀满将贯脓时。忽紫黑。抓破流血。此痘属热毒太盛。用皮硝不拘多少入花椒一撮。煎水。用青布蘸搭患处。频频良久。即起胀如旧。
收靥治法
一凡痘十日十一二日。痘渐收靥。自上而下为顺。自下而上为逆。其遍身皆靥。虽数颗不靥。尚能杀人。犹蛇蜕皮。虽一节被伤。不能退者。是亦死也。
一十日至十一日。当靥不靥。其身不壮热。闷乱不宁。卧则哽气。烦渴切牙。异功散加木香、当归。以救阴阳表里。若以蜜水西瓜、红柿等冷物食之。速死。
一凡当靥不靥。泄泻寒战。切牙抓破。此虚寒也。宜异功散。
一凡过服热药。以致热毒猖狂。血气弥盛。痘烂不靥者。内服小柴胡汤、猪尾膏解之。
外用败草散敷之。
一凡痘不收靥。气急上痰。声哑目闭无神者。死。靥后瘢红。吉。白无血色。毒瓦斯滞内也。恐生余症。
一治痘疮抓搔。成脓血淋漓。宜
败草散
用盖房多年烂草。或盖墙烂草亦可。其草经霜露。感天地阴阳之气。并解疮毒。其功不能尽述取草不拘多少。晒干或焙干为末。干贴疮上。或浑身疮破。脓水不绝。粘贴衣裳。难以坐卧。可用二三升摊于席上。令儿坐卧。其效如神。仍服木香散。加丁香、官桂二味。同煎服之。
硝胆膏
硝胆膏疗口不收。疮瘢臭烂血脓流。宜研诸胆芒硝细。患处涂之病自瘳。
猪尾膏
龙脑半字研细。旋滴猪心血为丸。辰砂为衣。紫草汤化下。
一治痘疹抓破稀烂。用茧孔内入上蜜。新瓦上焙干。烧灰存性为末。如湿。干掺、如干香油调搽效。
一小儿三岁者。发热七日。疮出倒靥黑色。唇口冰冷。危症也。祈福求神。无所不至。
偶逢一士曰。此疾有药可起。以少许俾服之。移时即红活如常。不吝赀求方。其法。用狗蝇七枚。擂细。和醋酒少许调服。蝇夏月极多易得。冬月藏于耳中。不可不知。此蝇夏月狗身上飞者是也。
一痘疮属虚寒者。直可延至十数日后方死。属毒盛转色者。不过七八日。盖痘是胎毒自内出外。一二三日方出齐。毒瓦斯尚在内。出至六日。则当尽出于外。七八九日藏脓而结痂矣。若毒瓦斯盛。不能尽出。过六日毒反内入脏腑。故须六日以前。毒瓦斯皆出之时。急服凉血解毒之药。以驱出之。六日以后。医无及矣。故其死最急。若虚弱毒瓦斯少者。只是气血不足。不能贯脓成就。故绵延日久而后死。此虚实轻重之分也。
痘后余毒
小儿痘疹余毒。轻则肌表津淫瘙痒。重则肢节壅肿作痛。若发热而大便闭结者。消毒饮发热而大便调和者。清热消毒散。大便调和而渴者。麦门冬饮肿痛发热而渴者。仙方活命饮。
大凡根赤而作痒者。血虚也。四物汤加牡丹皮。色白而作痒者。气虚也。四君加当归、芍药色赤而作痛者。血热也。四物汤加连翘、金银花。色白而不 痛者。血气虚也。托里散不成脓或不腐。血气俱虚也。八珍汤。脓既溃而不敛。脾气虚也。六君子汤。按之随指复起者。内有脓也。即刺之。勿使内攻。脓出儿安。不必服药。如脓稀清。或反作痛。或倦怠热渴。或作痛等症。皆因气血虚甚。急以参、 、犀、术之类补之。若虚中见恶症者。不可救。实中无恶症者。多自愈。
活命饮 托里散(方见痈症)
一论痘后余毒。或先服附子。热毒未解。聚而不散。以致头顶胸背手足腹节。赤肿或痈毒者。宜消毒饮。或五福化毒丹。
消毒饮
鼠粘子(炒) 荆芥穗 甘草 防风(各五分) 犀角(镑末一分) 金银花(三分)
上锉。水煎服。
一论痘后余毒未解。头面身体。多生疮疖。上焦热壅。唇口肿破生疮。牙龈出血。口臭咽喉肿痛。口渴等症。
五福化毒丹
犀角(镑三钱) 桔梗(一两) 生地黄 赤茯苓 牛蒡子(各五钱) 连翘(六钱) 玄参(三钱) 青黛(二钱) 朴硝 粉草(各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兼有惊。朱砂为衣。
一论痘后不问痘毒发于何经。初起红肿时。却用黑、绿、赤三豆。以酸醋浸研浆。时时以鸡翎刷之。随手退去。其效如神。
一论一切痈疽阳症。肿痛发热作渴。
清热消毒散
连翘 山栀 黄连 当归(各五分) 川芎 芍药(炒) 生地黄(各六分) 金银花(二钱)甘草(一分)
上锉一剂。煎服。
一论痘毒发热。作渴咽痛。
麦门冬饮
麦门冬(去心四分) 黄芩(三分) 甘草(五分) 人参 玄参(各三分) 金银花(五分)
上锉。水煎服。咽痛。加桔梗五分。
一论痘后失音不出。
天花粉 桔梗 白茯苓(去皮) 诃子肉 石菖蒲 甘草
上为末。水调半匙在碗内。外以小竹七茎。黄荆七条。缚作一束。点火在碗内煎。临卧时服。
一论痘疮愈后。疮痂虽落。其瘢犹黯。或凸凹。用白蜜涂于疮上。其痂易落。且无痘痕亦不臭秽。
一论痘疮后。身体及肢节生疳蚀疮。脓水不干。用出蚕蛾绵茧。不拘多少。用白矾研碎塞于茧内令满。以炭火炙之。令矾汁干取出。研入麝香少许。每用。干贴疮上。若不早治。则溃难消。
一痘入眼成翳。用蝉蜕为细末。羊肝煎。调化。食后服。
一疹后眼生翳膜。凡痘疮不可食鸡鸭卵。实时盲瞳子。其应如神不可不戒。
拨云丹
兔粪(芒花芦花色者佳) 蝉蜕 木通 白蒺藜(各一两) 炙甘草(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食后。白汤下。日进三服。以愈为度一论痘后余毒。眼生翳障。
通明散
当归 川芎 芍药 生地黄 防风 干葛 菊花 蝉蜕 天花粉(各等分) 谷精草(倍)
上锉散。水煎服。眼赤肿。加黄连、栀子。翳浓。加木贼。
秘方
黄丹 轻粉(各一钱)
上为末。用鹅管吹。如左眼患。吹入右耳。右眼患。吹入左耳。一日吹三次。兼服通明散。或用雌雄槟榔磨水。服之效。
一治痘疹伤眼有白翳。用青果核磨水点之。立去。
一论痘余毒在脾肺者。则发咳嗽。宜服
清金散
陈皮(中) 半夏(姜制中) 贝母(上) 天花粉(上) 麦门冬(去心上) 桔梗(上) 栀子(炒) 黄芩(各等分) 甘草(生下)
上锉。水煎。食远服。
一论小儿痘后咳嗽。不拘远年近日者。有此失治。乃贻终身患也。
白砒(一分) 雄黄 枯矾 鹅管石 石膏 寒水石(火 各一钱)
上为细末。用绿豆粉打糊丸。绿豆大。每服三丸。临卧。井水送下。忌热物。一夜无妨
补遗
益府秘传冲虚至宝丹 治痘初起。气血两虚。倒塌陷黑不起。不分地界。或咳或泻兼治紫草茸(八两) 荆穗(八两) 当归(四两) 鲜笋(一斤) 红花 木通 麻黄 白芷 白芨牡丹皮 赤芍 怀生地 牛蒡子 甘草(各四两)
上共咀片。用水三十碗。锅内煮去二分起来。再水十碗。煎至五碗。去渣。共前汁煎滴水成珠。加蜂蜜四两。再熬成珠为度。听用。
梅花蕊(一钱半) 蟾酥(三钱) 紫河车(一具酒煮成膏听用) 僵蚕(炒一两) 全蝎(酒山甲(炒) 川黄连(酒炒) 杏仁(去皮尖另研) 黄芩 蜂房(炒) 连翘(炒) 地肤子(炒)
大胡麻(以上各一两)
上为细末。前膏一半。为丸如龙眼大。每用一丸。鲜鸡汤下。立起分地而出。
夺命象皮丸(益藩传) 治气不足。空壳无脓。一丸即有。
象皮(一两酒炒磨下用) 稳小鹅(即鹅蛋抱临出死于壳内者是用一个密纸封皮 黄色为度)大附子(五钱童便煮) 黄花地丁(净花一两) 人参(五钱) 血竭(五钱) 沉香(二钱) 麝香(五分) 冰片(一钱) 马槟榔(五分) 牛黄(五分) 黄 (蜜炙五钱) 细辛(五分) 射干(一两) 官桂(一钱) 鹿茸(五钱) 辰砂(一钱) 琐琐葡萄(小小无核者是一两) 木香(一钱) 白附子(二钱) 仙茅(一两黑豆汁煮) 甘草(五钱)
上共为末。白酒酵打 米糊为丸。如龙眼大。每一丸酒化下。立起。
神仙救苦丹(益藩传) 治痘初起三五日。热不出。又泻又嗽。喉咙痛腰痛。或痘或惊。
皆可治。如痘初出。葱白汤下。惊风泄泻。咳嗽痰喘。如神。
白附子(五钱山东者佳) 天竺黄(二钱) 全蝎(二钱) 胆星(一两) 僵蚕(炒一两) 肉豆蔻(五钱) 诃子(面包煨去核五钱) 麝香(一分) 射干(五钱) 蒲公英(五钱) 朱砂(一钱)雄黄(二钱) 川黄连(二钱)
上为细末。煎膏为丸。如龙眼大。金箔为衣。滚水化下。
起死回生散 治痘疮七八日。忽然变黑。收入腹内。遍体抓破。哮喘。死在须臾。服此从新另发出。立可回生。
当归 川芎 生地黄 升麻 红花上陷。加白芷。下陷加牛膝。遍身黑陷。加麻黄。野象粪微炒。如一岁儿用二钱。大则用到三五钱。
上锉一剂。半水半酒煎服。从新发出。脚下有黑疔。至七八日。用针挑去。以太乙膏贴之。即拔去毒。连进二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