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古今医鉴 卷之十五

疔疮

书名:《古今医鉴》  作者:龚信

夫疔疮者,皆由脏腑积受热毒邪气,相搏于经络之间,以致血气凝滞,注于毛孔手足头面,各随五脏部分而发也。其形如粟米,或疼或痒,以致遍身麻木,头眩寒热,时生呕逆,甚则四肢沉重,心惊眼花。盖疔肿初发热,突起如钉盖,故谓之疔。疔疮含蓄毒瓦斯,突出寸许,痛痒异常,一、二日间,害人甚速。

《内经》以白疔发于颈鼻,赤疔发于舌根,黄疔发于口唇,黑疔发于耳前,青疔发于目下。盖取五色以应五脏,各有所属部位而已。然或肩、或腰、或足,发无定处,如在手足、头面、骨节间最急,其余犹可缓也。

近世多食灾牛疫马之肉,而成此证。其形有十三种,皆以形而名之耳。一曰麻子疔,始末极痒,忌麻子油,犯之多不救;二曰石疔;三曰雄疔;四曰雌疔;五曰火疔;五曰烂疔;七曰三十六疔;八曰蛇眼疔;九曰盐肤疔;十曰水洗疔;十一曰刃镰疔;十二曰浮鸥疔;十三曰牛狗疔。惟三十六疔最为可畏,其状头黑浮起,形如黑豆,四畔大,赤色,今日生一,明日生二,后日生三,乃至十数,犹为可治。若满三十六,则不可治矣。又有所谓红丝疔,鱼脐疔之类,其名甚多。其红丝疔者,或生手足间,有红丝一条,急宜用针刺断。不然其丝入心,必难治矣。鱼脐疔者,状如鱼脐也。

凡疗疔疮,皆宜刺疮中心至痛处,又刺四边十余下,令去恶血,乃以药敷之,仍服蟾酥丸之类。

发汗诸疔名目虽多,其治法略同。如身冷自汗,呕逆燥喘,狂喝妄语,直视者,皆毒瓦斯攻内,不可治矣。

飞龙夺命丹

治疔疮,发脑疽、乳痈、附骨疽、一切无头肿毒恶疮,服之便有头。不痛者,服之便痛。已成者,服之立愈。此乃恶证药中至宝,危者服之立安。

雄黄(二钱) 朱砂(一钱,为衣) 轻粉(五分) 血竭(一钱) 乳香(一钱)没药(一钱) 蟾酥(二钱) 铜绿(二钱) 胆矾(一钱) 麝香(五分) 片脑(五分)蜈蚣(一条,去头足) 蜗牛(二十一个) 寒水石(一钱)

上为末,先将蜗牛连壳研如泥,和为丸如绿豆大。如丸不就。入酒打面糊丸之。每服二丸,先用葱白三寸,令病患嚼烂,吐于男左女右手心,将丸药裹在葱白内,用无灰热酒三、四杯送下,于避风处,以衣盖覆之。约人行五里之久,再用热酒数杯以助药力,发热大汗为度。如重者无汗,再进二丸,汗出即效。如疔疮走黄过心者,并出冷汗者难治。病患不能嚼葱,研烂裹之。疮在下,食前服,疮在上,食后服。忌冷水、黄瓜、茄子,油腻鸡鱼肉,湿面,一切发物不可食。

化生丸(戴近山传)

治一切发背痈疽,无名肿毒,诸般恶毒疔疮,及治破伤风,阴证伤寒,并杨梅疮毒,筋骨疼痛等证,并皆一服奏效。

蟾酥(二钱) 血竭(二钱) 蜗牛(二十个,瓦上焙干,肉壳俱用) 铜绿(二分半,与上三味同研) 枯白矾(一钱) 轻粉(二钱,二味同研) 朱砂(三钱,研细,留一钱为衣)

上为细末,用人乳汁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令病患嚼葱二根,令烂吐出,裹药三丸在内吞下,热酒送之。

赵府小灵丹 治一切恶毒疔疮,诸般无名肿毒及四时伤风伤寒,憎寒壮热,无汗初觉者。

乳香 没药 轻粉 血竭 朱砂 川乌尖 草乌尖 巴豆霜 细辛 蟾酥(等分) 麝香(减半)

上为末,糯糊丸黄米大,雄黄为衣。每服十五丸,小儿五、七丸,用葱白三根劈开,入丸在内,细嚼好酒下。被盖汗出,避风,妇人有孕不可服。

金蟾丸(罗颖波传) 治疔疮朱砂 雄黄 轻粉 草乌 海金沙(各一钱)

上为末,用蟾酥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以葱白一根,劈破夹药在内,线缚住,灰火煨令香,取去线,连须带药嚼下,以温水送之。被盖出汗,忌生醋、冷水。

蟾酥丸(毛惟中传) 治疔疮发背,无名肿毒,咽喉肿痛,小儿急慢惊风,痘疹,伤寒阴证等疾。

朱砂(五钱) 雄黄(五钱)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以端午日将蟾酥为丸如菜子大。每服三丸,葱酒送下,取汗为效。咽喉肿疼,点患处立愈。

神仙解毒丸

治疔疮、发背、鱼口诸般恶疮、肿毒初发,一服立消。

白矾不拘多少,溶化作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十丸,用连须葱七、八根,水煎一碗送下,立愈。已成者不伤生,未成者即消。

老军散 治发背、痈疽、疔疮、恶毒,一切无名肿痛、 热初起未溃者。

大黄(半生半煨) 甘草节(等分)

上为细末,和匀,每用一匙,空心温酒调服一、二服,疏利为度。

〔批〕(按上方治疗疮内消专攻之剂)

还魂散 凡患疔疮、痈疽、疖毒,此药能令内消去毒,化为黑水,从小便出,万无一失。

知母 贝母 白芨 半夏 天花粉 皂角刺 金银花 穿山甲 乳香(各一钱)

上锉一剂,无灰酒一碗,煎至半碗,去渣,只作一服温服,不得加减。再将渣捣烂,加秋过芙蓉叶一两,用蜜调井花水,和敷疮口上,如干再用蜜水润湿。过一宿,自然消,不必别用峻利之药。以伐元气也。

类圣散(西园公方) 治一切疔疮恶毒肿痛,神效。

川乌 草乌 苍术 细辛 白芷 薄荷 防风 甘草(各五钱)

上为末,鸡子清调涂,留顶。

点点金丹(胡前溪传) 治一切疔疮发背,无名肿毒。三月清明,将虾豚收一罐,用雄黄一两,朱砂一两,研细末,入罐内晒之。至端午日取出听用,如搽疮,用药磨水,点上立消。

陶潜膏 治疔疮肿痛,危急欲死者。

菊花叶捣烂,敷上即苏。冬月光花,用菊根亦可。

治误食瘟牛肉生疔毒疮。

白颈蚯蚓八、九条,擂酒滤食,其渣贴四围患处,留顶,{2}便毒

 

附鱼口疮下疳疮

夫便毒者,生于小腹下,两腿合缝之间。其毒初发,寒热相作,腿间肿起疼痛是也。夫肾为作强之官,所藏者,精与志也。男女大欲,不能以直遂其志,故败精搏血,留聚中途,而结为便毒矣。况其所,乃精气所出入之道路也。或触物而动心,或梦寐而不泄,既不得偶合阴阳,又不能忘情息念,故精与血,交滞而肿结也。初起慎不可用寒凉之药,恐气血愈结而不得宣散,反成大患。惟当发散寒气,清利热毒,使精血宣畅,自然愈矣。

阴头肿痛生疮者,名为下疳也。乃督、任、冲三脉之属,督脉属阳,任脉属阴,冲脉属厥阴。阳脉主气,阴脉主血,皆由气血大热,有毒有风,故生此疮。其疮一生,则便毒、厉风疮、次第而发也。先宜升麻葛根汤发出,其发后;服凉血解毒丸即愈,不必用轻粉之类。

下疳疮,乃男子玉茎生疮,皆由所欲不遂,或交接不洁,以致邪毒浸溃,发成疮毒。日久不愈,或成便毒,或损烂阳物,多致危笃。又鱼口疮,妒精疮,皆其类也。俗云疳疮未已,便毒复来生也。

妒精疮者,由妇人阴中先有宿精,因而交接,虚热熏蒸,即成此疾。初发在阴头如粟,拂之即痛甚,两日出清脓,作臼孔,蚀之太痛。妇人有生于玉门内,正似疳蚀疮,不痛为异耳。

通直散 治便毒如神。

黑牵牛(一钱半) 大黄(三钱) 归尾(三钱) 甘草节(二钱) 白僵蚕(一钱半)木鳖(三个,去壳) 穿山甲(壁土炒,各二钱)

上锉一剂,好酒煎,早晨空心服,少食至已时,泻下脓血便安。

神异散 治便毒、鱼口疮。

金银花 天花粉 木鳖子(各一钱) 连翘 黄芩(各八分) 山栀子(七分)穿山甲(炒珠,二钱) 大黄(二钱) 木香(五分) 皂角刺(三钱) 甘草(五钱)

上锉一剂,酒水煎,空心服。

通解散 治男子交感,强固不泄,以致血气交错,大小便涩滞,或肛门肿痛,或作便毒痈疽。

黑丑(炒,捣末) 大黄(炒) 桃仁(去皮尖) 官桂 白芍 泽泻(各二钱半)干姜(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二剂,水煎,空心服。

黄芷汤 治鱼口疮。

大黄 香白芷(各五钱)

水煎露一宿,次早空心温服。至午后肚痛,未成者自消,已成未穿者,脓血从大便中出。

攻毒散 治鱼口疮。

油核桃去肉,将蝎子于内,火烧存性研末,黄酒下,出汗。如未愈,加蜈蚣同烧为末,烧酒调服。(出汗)

百五散(王小庵传) 治鱼口疮初出三、五日。

五倍子炒黄为末,入百草霜醋调贴患处,一日夜即消。

立消散 治鱼口便毒。

大虾蟆一个,剥去皮,连肠捣烂,入葱五钱再捣,敷肿处,却用皮复贴其上,此疮立刻消散,决无遗毒之患也。

泻肝汤 治肝经湿热不利,阴囊肿痛,或脓溃皮脱,睾丸悬挂,及下疳疮。

当归梢 赤芍药 生地黄 龙胆草(酒浸,炒) 防风 黄连(炒)黄柏 知母(酒炒) 车前子(炒) 泽泻(各一钱) 甘草梢(五分)

上锉一剂,空心水煎服。

珍珠散(焦确斋传) 治下疳疮。

黄连(末) 黄柏(末) 乳香 没药 孩儿茶 轻粉 官粉()五倍子(炒) 珍珠(研) 象牙(锉,各等分)

上为末,以米泔水洗净,糁患处。

白金散 治下疳疮。

黄柏分作手指大条,慢火炙热,淬猪胆汁中,用二枚,每炙淬汁昼为度。研细,入轻粉钱余,香油调敷患处。

凤凰散(李宠庵传) 治下疳,阴头生疮肿痛,名蜡烛发。

抱过鸡卵壳 黄连 轻粉各等分各研末均一处,香油调搽。

洗疳汤(桑柳南传)

川楝 黄连 瓦松 花椒 葱根 艾叶各等分。

上水煎,倾入盆内,用青布一块展洗疮上,立效。

 

上一篇:

下一篇:杨梅疮

《古今医鉴》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