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丹溪治法心要 卷三

消渴(第二十九)

书名:《丹溪治法心要》  作者:朱震亨

消渴之证,乃三焦受病也,东垣有法,分上、中、下治。上消者,肺也,多饮水而少食,大小便如常,或云小便清利,其燥在上焦也,治宜流湿润燥;中消者,胃也,渴多饮水,而小便赤黄,宜下至不饮而愈;下消者,肾也,小便浊淋如膏之状,宜养血而整肃,分其清浊而自愈。大法养肺降火生血为主。消渴泄泻,先用白术、白芍药炒为末,调服后,隙服白莲藕汁膏。内伤病,退后燥渴不解,此有余热在肺家,以人参、黄芩、甘草少许同煎,加姜汁冷服。或以茶匙挑药,渐渐服之。虚者,亦可服独参汤。消渴而小便频数,宜生津甘露饮,琼玉膏亦妙。口干舌干,小便赤数,舌上赤裂,地黄饮子。一孕妇当盛夏渴思水,与四物汤加黄芩、陈皮、生甘草、木通数帖愈。白藕汁膏∶黄连末 生地汁 牛乳汁 白莲藕汁(各一斤) 上将诸汁,慢火熬膏,入连末和丸,每服二三十丸,温水下,日服数次。缫丝汤∶天花粉、芦根汁、淡竹茹、麦门冬、知母、牛乳,皆消渴之要药也。

 

上一篇:疸(第二十八)

下一篇:水肿(第三十)

《丹溪治法心要》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