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内先列内景经络诸图,以资考镜,且使病患自觉何处为患,即可知为何经之病,宜用何经一、十二经次序∶始于手太阴肺,次手阳明大肠,次足阳明胃,次足太阴脾,次手少阴心,次手太阳小肠,次足太阳膀胱,次足少阴肾,次手厥阴心包,次手少阳三焦,次足少阳胆,终于足厥阴肝。是编不依次开列者,亦因便于翻阅故也。
一、是编以经络为纲,药品为目。势不能于一经之内汇草木虫鱼之全,故总目全载药品,又于每一、凡一药而兼入数经者,均于总目每味之下注明。至其性味功用,则止于第一经之一味内一、药有不循经络者,另列杂品一门。凡总目不下注某经,或通行者,皆杂品也。
凡一经汇一经之药,从其同也。而其功用则各不同,故又分列补和攻散寒热六者,使之亦从其同。庶令阅者,依类取用,较为便捷。
一、药品多有一物数名者,若分载各味之下,则散而杂稽,兹将同名诸品,汇列一卷,以便一、药性有畏恶反忌,读本草者,不可不知。然古方多有兼用者,若泥于其性而不知变通,转多窒滞。是当广阅古方,以求其义,不必存胶柱之见也。故编内不备载畏恶反忌之文。
一、是编所载药名,及其字体,概从时俗。如薏苡仁作米仁,恶实作牛蒡子,又 作姜,石不妨从俗,而在初学则便于查阅也。
(图缺)内景经络图
(图缺)周身图
(图缺)手太阴肺经(左右共二十二穴)
(图缺)足太阴脾经(左右共四十二穴)
(图缺)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共四十穴)
(图缺)足阳明胃经(左右共九十穴)
(图缺)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共四十六穴)
(图缺)足少阳胆经(左右共八十六穴)
(图缺)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共十八穴)
(图缺)足厥阴肝经(左右共二十八穴)
(图缺)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共三十八穴)
(图缺)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共一百二十六穴)
(图缺)手少阴心经(左右共十八穴)
(图缺)足少阴肾经(左右共五十四穴)
(图缺)奇经任脉(二十四穴)
(图缺)奇经督脉(二十八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