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夏天尤其是伏天,许多人就会出现胃口下降、不思饮食,进食量较其它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低热(体温在37℃~37.4℃之间波动)、乏力、疲倦、工作效率减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有人说这是“苦夏”,那么“苦夏”是不是病?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调节呢?这里先简单做一介绍:
首先,“苦夏”并不是一种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等气候因素,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发。“苦夏”之“苦”,始于胃肠。人们常常先感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或二者交替,继而出现全身倦怠无力、心悸、出汗、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女性和老人居多。一些女性还可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等妇科症状。“苦夏”现象,轻者一般不会影响身体发育和健康,不至于带来不良后果,且在夏季过去天气转凉后可自行缓解。故对大多数朋友而言,对“苦夏”无需药物。对症状较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谷维素、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族,以利于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消除“苦夏”症状。
第二,怎样摆脱“苦夏”呢?最好方法是自我调理与保健,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理
1、注意心理调节:炎炎夏日给忙碌的现代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不适的困扰,情绪的困扰也日益明显。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好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对事物缺少兴趣,不少人常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他人闹意见,自己也觉得内心烦躁,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尤其是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绪中暑”的比例会急剧上升。“情绪中暑”对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对于某些疾病的患者来说,一旦受到不良刺激,常会使病情加重。因此,夏日高温季节应注意自我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注意以下四点:
(1)、要重视夏季的饮食起居。大热天时,应尽量增加休息时间。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要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吃“清火”的食物和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啤酒、咖啡、菊花、金银花等,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同时,要少吃辛辣的食物,少饮烈酒,不抽烟。
(2)、要避免在最炎热的时候外出,同时也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中待得过久。居室要注意通风,通风可以迅速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及减少空气污染,使人产生“凉快”的感觉。特别是早晚室外气温相对低时,宜打开门窗。中午室外气温高,宜将门窗紧闭,拉上窗帘,启动风扇、空调。
(3)、还要注意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以“冷处理”。
(4)、要有一点幽默感。幽默既可给生命带来欢乐,又能淡化矛盾,舒展心绪,消除苦闷,使紧张的神经在幽默的话语中松弛,起到自我宽慰的作用,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情绪。
2、注意饮食调理:(1)食物种类多样化,注意色、香、味、形、质等的搭配,以刺激食欲。 (2)可使用蒜泥、姜末、食醋等调味品,以增强食欲。但不提倡食用过多辛辣食物或调味品来刺激胃口,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
(3)多食用绿豆粥,可起解热、止渴的作用。
(4)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每日保证0.5公斤(生重)的蔬菜和2~3个水果。可多选用苦味蔬菜,如苦瓜、黄瓜、西红柿等。应注意粗纤维过高的蔬菜,如韭菜等,不宜食用过多,以免导致消化不良和胃肠不适。
(5)多食用鱼类等,减少或避免肥腻的动物食品。
(6)每日保证饮水6~8杯,纯净水和矿泉水等均可。从营养学角度看,煮沸后自然冷却的凉开水较易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习惯于饮用白开水的人,体内脱氢酶活性高,肌肉内乳酸堆积少,不易产生疲劳。因此,鼓励人们夏季多饮用凉开水,并养成定时饮水的好习惯。不提倡过多摄入甜的饮料,更不可用饮料替代水。
(7)不可食用过多冷饮,对老年人和胃肠功能弱的人,一次饮用大量冷饮,不仅难以起到防暑降温的目的,还会导致急性胃肠炎。
3、注意睡眠保养:苦夏午睡促养生 ,中医养生主张神形相顾,重在养神。“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及“精神内伤,身必败亡”等等都有此意。通常,夏天是我国多数地区的人们感觉最难熬的季节,稍有不慎,高温带来的疾病就易发生,因而夏季又被人们称为“苦夏”。即便身强体壮的人,在连日的高温里也难避免睡不好、吃不香、没精神、易烦躁等现象。可见,夏天是很容易“伤神”的节令。此时,若每天中午坚持半个小时的午睡,将有助于人们清醒头脑,恢复精神,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夏日午睡,可在短时间内提升人们的“精气神”,从而减轻各种精神压力、降低疾病缠。 ( 张振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