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教科书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第四章 糖皮质激素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原则--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肾脏移植排斥反应

书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作者:卫生部

十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剂治疗是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措施。糖皮质激素是器官移植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尤其长期应用又具有明显不良反应,甚或影响器官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

(一)肾脏移植排斥反应。

肾移植手术后排斥反应分为4种类型:(1)超急性排斥反应;(2)加速性排斥反应;(3)急性排斥反应;(4)慢性排斥反应。糖皮质激素在肾移植受者排斥反应预防和治疗的联合用药方案中起较为重要作用。

【治疗原则】

1.移植肾排斥反应治疗前需有充分依据并排除药物肾毒性反应、血管因素及尿路梗阻、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病毒感染等,应将移植肾病理活检作为重要治疗依据。

2.糖皮质激素通常作为急性排斥的首选治疗药物。

3.慢性排斥反应应结合移植肾穿刺活检及临床病情,行免疫抑制剂方案或剂量调整的综合性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肾移植术中围手术期应用:为预防肾脏移植后早期强烈排斥反应,通常在移植手术中即大剂量静脉滴注方案。

通常的给药方案:肾移植术中(手术当日)静脉给予甲泼尼龙250~1000mg(5~15mg/kg);术后次日每日 250~500mg,共2天,后快速减量改为口服,术后1个月每日泼尼松(龙)口服维持量为5~10mg或甲泼尼龙4~8mg。

移植后糖皮质激素早期快速减量应具备以下条件:(1)移植受者不属免疫高危患者;(2)围手术期采用了抗体诱导治疗;(3)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早期已达到目标血药浓度。(4)同时使用的抗增殖类药物(如霉酚酸脂或硫唑嘌呤)剂量充足。

2.急性排斥反应阶段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1)急性排斥反应通常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该方法可逆转约75%的首次排斥反应。通常应用甲泼尼龙 250~500mg/d或6 mg•kg-1•d-1静脉滴注,持续30~60分钟,连续3~5天。排斥反应较轻者也可酌情减少剂量,合并糖尿病者冲击剂量不宜过大,或直接采用抗体治疗。以后改为口服,逐渐递减至冲击前用量。

(2)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结束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宜较原剂量增加20%左右,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血药浓度应位于“目标治疗窗”范围近上限区域;若较长时间位于“目标治疗窗范围”以下,有诱发再次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能。

(3)对抵抗糖皮质激素的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宜尽早改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如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抗体介导的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可将ATG作为一线抗排斥治疗药物,并联合其他辅助治疗。

3.肾移植术后维持期应用:肾移植初始治疗或抗体诱导治疗期结束后即开始维持期治疗。应注意急性排斥反应可发生在维持期任何时间。 (1)糖皮质激素原则上低剂量维持,即泼尼松(龙)5~10mg/d或甲泼尼龙4~8mg/d 口服。(2)如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依然首选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应用剂量及方法参照上文“急性排斥反应阶段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3)如发生慢性排斥反应、蛋白尿或原肾小球疾病复发等表现,可上调糖皮质激素用量,但应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权衡利弊。临床实践证明长期较大剂量糖皮质 激素应用并未改善患者预后。(4) 糖皮质激素撤除对移植肾存活的远期影响仍然存在争议,故维持期糖皮质激素停用应慎重,如临床病情需要停用,则应重新选择或设定更优化的免疫抑制剂方案。

上一篇:急性脑水肿

下一篇:肝脏移植排斥反应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