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祝由术 > 名人>正文

特异功能(507所)研究回忆录(作者:宋孔智)

2022-02-27 07:00:30

 特异功能态下的生理变化的研究

特异功能既然作为一种人体的功能,理所当然地应该产生某种特殊的生理变化。是什么样的生理的变化呢?从1983年到1987年,对此问题进行了多次反复的实验和分析。

这里首先介绍生理变化的研究过程和主要结果。

在1983年的许多次实验中,就已经开始在张宝胜发功的过程中进行生理指标的记录。有心电图,手部和上肢的皮肤电阻。

图片

上图为1983年11月9、10、14、16、18日,在张宝胜发功时,所记录的劳宫穴相对于大椎穴的皮肤电阻变化曲线。前三次发功从瓶中取出药片没有成功,后两次从瓶中取药片成功。所用的试样瓶就是上面已经说过的1型第18、1号试样瓶。功能人张宝胜,在1983年11月16日从第18号试样瓶中移出三个半片共1.5片药片:在1983年11月18日,从第1号试样瓶中移出3.5片药片,试样瓶没有破。从曲线上可以看出,张宝胜的安静皮肤电阻就比较低,进入功能态之后就更低了,可达20kΩ左右。比较稳定。与此同时,还记录了单导心电图。这五次实验中,均全程录像。11月18日,还做了高速摄影。

同时所做的心电图,没有发现节律性的变化。发功和成功时, R波波幅稍有升高。如下图:

图片

与心电记录同时,还用心率计计算了不同时段的心率。结果列于右上表。发功和成功时,心率与安静和恢复时没有表现出有明显的差别。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功能人并没有真正的安静和恢复。功能人一进入实验室就处于兴奋的状态。所以,虽然令其安静和恢复,但其心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 67-112次/分;75-106次/分;76-110次/分;86-98次/分;与平常对他的观察相比,心率还是升高了一些。

做得比较多的还是张宝胜在发功前中后的脑电变化。1983年底到1987年,先后多次在专门的双层铜网脑电屏蔽室中做发功前、中、后的脑电图记录实验。由于我们实验室没有脑电图仪,所以我们一直采取和其他实验室合作的形式,完成此项工作。其中,1983年10月、12月各做了3个试验日的脑电图实验,每个试验日包括记录安静脑电图、酝酿阶段脑电图、发功脑电图和恢复脑电图。所谓发功,就是张宝胜从透明玻璃瓶中特异取出有机玻璃片的过程。在其前、中、后记录脑电图的变化。使用的脑电仪为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EEG4217型脑电仪。记录F3F4C3CAP3P4O1O2F7F8T5T6等12标准导联。无关电极夹在双侧耳垂上。地线固定于前额发际下缘。1985年12月在专门的双层铜网脑电屏蔽室中作了5个试验日的脑电图实验,在张宝胜从原封装药瓶中特异取出药片的过程中,用同样的脑电仪记录脑电图的变化。使用ATAC-450专用计算机进行脑电等电位图分析,转换为topo图,即等电位图,共得到205张topo图。1987年6月在同样条件下做了4个试验日的脑电图实验,张宝胜从原封装药瓶中特异移出药片过程中,记录标准12导联的脑电图。每次实验,大约持续40分到60分钟。然后,用7T17型专用计算机,对各导联脑电图进行频谱阵分析。每次做脑电图实验的程序都是一样的。即张宝胜进入脑电屏蔽室坐定稍事休息之后,开始固定12导标准脑电电极。然后,记录安静脑电图。紧接着,连续记录脑电图,并且把实验用的样品,比如,原封装药瓶或试样瓶等,交给张宝胜。记录酝酿阶段脑电图变化。张宝胜逐渐进入状态之后,移出药瓶中的药片或目标物。移出一定数量之后,终止发功,并且继续记录几分钟恢复阶段脑电图。然后对其进行各种分析。

1983年得到原始脑电图,看到,在张宝胜把药片取出时刻各导脑电图出现短时间的平坦化现象,而此时刻前后的脑电图上却有高频率的高幅值的爆发。但是从形态上,不能绝对与肌电干扰相区别。

图片

在1985年12月4日、12月7日、12月9日、12月11日共做了4个试验日的脑电图实验。每次试验过程中,在脑电仪上,都要留出两导空白对照。以排除功能对仪器的直接影响。每天发功的内容都是从原封装药瓶中移出药片。每天的试验中,都是记录完安静脑电图后,由我在屏蔽室中,当面随机给他一瓶原封装药瓶。第一天给的是肝舒片原封装药瓶、第二天给的是乙酰氨基酚原封装药瓶、第三天给的是磺胺嘧啶片原封装药瓶、第四天给的是乙烯氨基酚原封装药瓶。每个实验日都有多次把药片从原封装药瓶中移出的成功过程。移出的药片数目不等,少则1片,多则十几片。把不同导程、不同频段、不同状态的频谱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三名年龄相近的无功能男性受试者的对照实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张宝胜在发功状态下,各频段脑电图的幅值均高于安静和恢复状态,见下左图。而且,张宝胜在发功状态下的各频段幅值均高于对照组,见下右图。尤其是α频段更为突出一些。下表,为各频段幅值和百分数值的比较。这里所给出的16导数值,其中的4导数值,是脑电仪在计算等电位图时,自动用插值法计算得出的。

图片

图片

 

空间上,以左右额导、左右颞导和左右枕导最为突出。但是,这是否能够代表特异功能人功能状态下的普遍的规律,尚不能下最后的结论。

实验过程中,常常由我陪着张宝胜在屏蔽笼中。其他研究人员在外面记录脑电图。通常是脑电电极被固定好了之后,首先纪录安静脑电,我尽量要求张宝胜闭眼安静,但有时他故意搞恶作剧,故意眨眨眼、用力闭闭眼等。这当然给脑电图的瞬时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安静脑电图纪录完成后,屏蔽笼外面的同事把试样瓶交给我,我再交给张宝胜同志。小小的试验桌上只有一瓶试样,我俩对面而坐,他酝酿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做磕瓶动作、手抠动作等,取出瓶中的目标物。目标物被取出的过程能够看得非常清楚。有的时候,张宝胜也把试样瓶交给我,让我拿着试样瓶,他用手从瓶底抠出目标物;有时,从我的手背上抠出目标物。或者,我拿着试样瓶,在桌子上磕碰,偶尔也能将药片取出。当然,我非常清楚,这并不是我的功能,而是张宝胜的功能。此时的他,既不能进出屏蔽笼,也不能做起立或扭身等动作。我无法想象,这与魔术有什么共同之处。我也曾经请教过北京崇文区杂技团的一位退休老魔术师。我问:您能从原封装药瓶中把药片拿出来吗?他说:可以!你想学,我可以教你。但是,药瓶必须由我自己准备。老人家对我很诚恳。然而他的话清楚地告诉我,他这完全是魔术的思路。我没有必要再进一步去了解人家的核心机密。这样的临场经历,虽然不能写进科研论文,但是他给我的印象,却是更加深刻。

1987年实验中,用公式H=-ΣPilogPi来计算熵值。H代表系统的熵值。该值低,表明其有序程度较高,该值高,表明有序程度较低。Pi则代表某个别值在该系列值总和中的概率。如果Pi代表某一导程脑电频谱中第i个频率的幅值在1到I个幅值总和中的概率,则此时的H值,就是频率信息熵。代表脑电频率集中的程度。如果Pi代表12个导程中某i个导程的幅值在12导程幅值总和中的概率,则此时的H值就是结构信息熵。它代表脑电能量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

下表给出的是张宝胜在一次实验中,12导脑电图在不同状态下的频率信息熵值。可以看出,发功状态下,其嫡值低于其他的各种状态的熵值。再下面的一张表,为张宝胜各导程脑电图频率信息熵相对于安静状态下的T检验结果。表明,发功状态下,频率信息熵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

图片

 

图片

下面这张图是在整个一次实验中,进行100次频谱分析,画出结构信息熵值的变化曲线(黑色)和脑电平均总功量变化曲线(红色)。可以看出,结构信息熵呈下降趋势,功量呈升高趋势。过程中存在波动。

图片

张宝胜脑电图变化初步表明,在12导联所覆盖的全脑范围内,能量向局部即兴奋性增强的部位,集中并增强。在脑电的整个分析范围内,能量向某个频率集中,也就是,某个频率的兴奋性更加增强。也就是说,张宝胜的脑电图表明,在特异功能状态下,其脑活动产生了以特殊部位、特殊频率为中心的有序化增强。

这种脑电图变化,在1987年特异功能人丁也的身上被更清楚地看到。丁也,在1987年16岁,正在念高中。有比较强的特异感知功能,有时也能表现出较强的特异致动功能。他的脑电实验程序与张宝胜相似,但以特异感知功能为主。即进入专门的脑电屏蔽室之后,稍事休息,固定12导脑电电极。然后就按:安静闭眼、安静睁眼、意守百会、意守下丹田、特异认字、认字并致动、心算、恢复闭眼、恢复睁眼的顺序开始实验。除了特异认字和认字并致动的持续时间不定之外,其他程序的时间一般保持3分钟。由于,丁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很安静,干扰比张宝胜少的多,又能按主试人的要求逐步完成整个程序,所以得到的分析数据比较系统,也比较丰富。

这是丁也在和张宝胜同样的双层铜网屏蔽笼中做特异认字脑电图的实况照片。丁也的对面是研究人员蓝荣良。蓝荣良的任务是固定电极,掌握实验程序,适时发给试样。把一张折叠起的字纸条放入用包印相纸的黑纸做成的纸袋中,作为试样。字纸袋的折叠部分用浆糊粘牢,上面封口折叠后用订书钉固定。纸袋的大小:内放多字纸条的为2.5X8cm2,放单字纸条的为2.5×4cm2。实验时,到特异认字这个程序时,研究人员会给丁也手中一个试样。辨认完成后,征求丁也的意见,再给第2个,第3个。总之,丁也手中总是只有一个未认过的试样。下图是丁也在双层铜网屏蔽笼中正在辨认试样并记录脑电图的情景。这和张宝胜实验时情况完全相同。

图片

 

共进行了10个实验日的实验。每次给的试样的内容和辨认结果如下表:

图片

即,在10次实验中,2次未辨认出试样内的文字,2个试样辨认错误,8次辨认成功,认对18个试样。其中,“利”字不但辨认成功,而且把纸袋中的字纸条还越过研究人员蓝荣良,特异移动到其身后的屏蔽笼的角落里。据丁也主诉,在此致动功能出现之前,只觉得从大腿向上有一股热流,逐渐变成亮光,到整个胸前,向前射出,有碗口粗的光柱,中间有一个“利”字。然后,觉得有什么东西挡了一下,他的身体不由自主的向沙发背上靠了一下。当年,丁也才16岁。他的感觉很朴实。研究人员蓝荣良检查,发现纸袋已空,字纸条在其背后角落的工具柜下。上写一个“利”字。未成功的两次,丁也主诉,电极帽太紧,压得头痛。

实验过程中,有一个比较固定的程序。安静闭眼3分钟、安静睁眼3分钟、意守百会穴位4分钟、意守下丹田穴位4分钟、特异认字不限时间,一般在半小时之内、心算(两位数加减法) 3分钟、安静闭眼恢复3分钟、安静睁眼3分钟。从开始到结束连续记录12导标准脑电图。一般40到50分钟可完成实验。

一般,对每个导联做94次左右频谱分析,成为一个谱阵。每条谱线采样30秒钟。下面就是一例12导的谱阵图。

图片

 

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下面给出两张1986年8月8日实验的脑电谱阵特写图。

图片

图片

第1-7条线为安静闭眼期,第8-16条线为安静睁眼期,第17-26条线为意守百会期,第27-36条线为意守下丹田期,第37-69条线为特异认字期,第70-77条线为心算期,第78-85条线为安静闭眼期,第86-94条线为安静睁眼期。从上述图形,可以大体看出以下几种表现: (1)不同频段的波群清楚;(2)实验过程中波形有变化,各导程不尽相同;(3)安静闭眼时,枕叶O1O2导程α波功量最高;(4)额叶各导程 β波功量较高;(5)发功时,额叶α波排列整齐,功量无明显下降。而枕叶α波比闭眼时下降,但比意守状态要高,排列整齐。但是,顶叶4导α波功量下降非常明显;(6)所有导程心算状态α波功量均明显下降,几乎找不到α波群峰值。这些特点给区分各种不同状态提供了很重要的基础。

然后,对丁也脑电图各种状态下的总功量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给出下面的两张图:

图片

 

可以看到,丁也12个导程各种不同的状态的总功量,都高于对照组的相应状态的总功量。特别是发功状态,更为突出。

为了进一步分析功能态的特点,对谱阵数据进行深入地分析。计算了12导脑电图中频段的功量并给出δ功谱图。如下图

图片

 

这里给出了3个实验日的8功谱图,即第7、8、10个实验日的功谱图。图中的文字示列,AB为安静闭眼,AZ为安静睁眼,BH为意守百会,DT为意守丹田,FG为发功,XS为心算。可以看出, (1)不同状态,功量不同。发功状态各导程功量明显升高;(2)左右基本对称。这既说明功能人脑功能的一种性质,也表明脑电波的记录是可靠的;(3)非常重要的是脑电波功量总是处于波动状态。(4)每条功谱曲线都是逐渐升高,恢复时回落。每条红色竖线处为认字成功的时刻,是功量较高的时刻,不一定是最高的时刻;(5)突然的尖峰,是干扰,不代表功能状态。这表明,特异功能态是全脑的活动结果,而且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状态。脑电波功量的提高是达到这种功能态的基础。

进一步把几次实验中不同功能状态F3、F4两导程的功量综合起来统计分析,给出下列的表格。从该表可以看出,功能人从安静睁眼状态,到接到试样酝酿认字,到认出单字试样,再到认出多字试样,到有致动效应,到将字纸条从试样纸袋中穿壁移出,δ、θ和总功量都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而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要完成的特异功能越复杂,脑活动越激烈,所以,脑电δ、θ,总功量越高。可是, α频段的功量,在简单功能态下则呈现出明显下降。而只有在复杂的功能态下,需要表现出较强功能时,其功量才会由降低转为升高。这可能提示出两个问题。(1)在特异功能的发挥中,δ、θ 频段脑电活动起到主导作用;(2)在较强的功能发挥中,起主导作用的δ、θ频段,向α段泛化、扩散。

图片

 

同张宝胜一样,也计算了丁也不同状态12导脑电的频率信息熵值。结果列于下表:

图片

 

从该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发功状态下,多数导程的熵值都明显下降。然而,枕叶的熵值却升高,与前脑呈现拮抗现象。总起来看,整脑的熵值还是降低的。以12导脑电频率信息熵的平均值为横坐标,以12导脑电的总功量的平均值为纵坐标,做平面坐标图。为了减少波动的干扰,每条曲线都采用5点平均的方法。结果如下:

图片

图片

 

在曲线上用不同颜色表示出AB:安静闭眼,AZ:安静睁眼, BH:意守百会,DT:意守丹田, FG:发功,XS:心算等不同的状态。可以看出,不同的状态在坐标图上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特异功能发功状态,一般都处于低熵高能的左上部,而安静状态一般处于高熵低能的右下部,其他状态一般处于与二者交叉的中间部位。心算的能量,有时高于特异功能状态,有时处于特异功能态之中。

总之,在特异功能人进入特异功能状态的时候,脑电图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当然,对于脑的复杂功能来说,脑电图所能看出的变化,那是太简单了,远远不能揭露其真实的本质过程。但是,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脑电图的变化,终归还是能告诉我们,特异功能是有生理功能的基础的。它是一个生理过程,而不是空穴来风。

 

上一篇: 心想事成是一种功夫,你也可以做到

下一篇:特异功能(507所)研究回忆录(作者:宋孔智)(续)

tags: 特异功能

返回首页

相关

热门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