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近现代 > 女科宝鉴 第六章 产后病

第十二节 乳痈

书名:《女科宝鉴》  作者:李小清 于泓珍

乳房之一侧或两侧忽然红肿坚硬,发热胀痛,甚则化脓溃烂,伴见发热憎寒等证者,称为“乳痈”。由于发病的病因和时期有所不同,因而有两种不同的名称。

发于哺乳期内者,称为“外吹乳痈”,发于妊娠期内者,称为“内吹乳痈”。临床以外吹乳痈为多见。

【病因病机提要】

兹将外吹乳痈和内吹乳痈分别叙述。

一、外吹乳痈

本病多由乳汁瘀积不畅,或邪毒乘乳络而致。

产后情志过极,气郁伤肝,肝气郁滞,乳络不畅,或产后饮食失节,过食辛辣厚味,湿热浊气蕴结,或乳头破裂,不能使乳儿尽吸乳汁,或乳头破裂后,外结黄痂,阻止乳汁外流,或乳汁过多,乳儿未吸尽乳汁,或断乳后,乳汁壅塞等等,诸多因素,使乳汁瘀积、阻滞,不得外流,郁而化火痈,发而为病;或乳头皲裂、感染,或婴儿含乳而睡,吮乳过力,损伤乳头,以致邪毒乘袭乳络,酿成乳痈。

二、内吹乳痈

情志抑郁,复因妊娠,阴血偏聚养胎,阳气偏亢,胎气上逆,气机阻滞,郁而化热,蕴蒸阳明,发而为病。

【辩证施治】

本病因分外吹乳痈与内吹乳痈,所以临床当分而治之。根据病情的发展,外吹乳痈可按初期、成痈期和溃后期分期论治;对于内吹乳痈,当顾及胎元,因而在疏肝清热之中,应佐以安胎之品。

 

一、外吹乳痈

㈠ 初期

「主证」 哺乳期内,乳房疼痛,局部有肿块,皮色或红或不红,寒热往来,口渴,胸闷呕恶。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滑而数。

「病机」 乳汁瘀积,热毒蕴酿。

「治法」 清热解毒,疏肝通络。

「方药」 栝蒌牛蒡汤(《医宗金鉴》)加减。

瓜蒌仁 牛蒡子 天花粉 黄芩 陈皮 栀子 连翘 银花 生甘草 青皮 柴胡 蒲公英 夏枯草 当归 川芎 赤芍

本方为栝蒌牛蒡汤去皂角刺,加蒲公英、夏枯草、当归、川芎、赤芍。

方中柴胡、青皮疏肝理气;黄芩、栀子清肝泻热,牛蒡子、连翘、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瓜蒌仁、夏枯草配蒲公英消痈散结;天花粉清热生津、消瘀散结,陈皮理气醒脾;当归、川芎、赤芍补血活血;生甘草解毒和胃。

若排乳不畅者,加鹿角霜、路路通、王不留行、漏芦、通草等;若不哺乳或断乳后乳汁壅胀,宜回乳,于方中加生麦芽、焦山楂等。

经治疗,若在二、三天内热退肿消痛减者,则消散有望。

㈡ 成痈期

「主证」 寒热不退,乳部肿块增大,局部Y红,跳痛剧烈。苔腻,脉滑数。

「病机」 热结血瘀,毒壅乳络。

「治法」 化瘀溃坚,解毒消痈。

「方药」 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加味。

白芷 贝母 防风 赤芍 归尾 甘草 皂角 穿山甲 天花粉 乳香 没药 金银花 陈皮 全瓜蒌 蒲公英 夏枯草

本方为仙方活命饮加全瓜蒌、蒲公英、夏枯草。

方中赤芍、归尾、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皂角刺、穿山甲通络溃坚;白芷 天花粉、防风排脓消肿;贝母、全瓜蒌、夏枯草消痈散结;银花、蒲公英、甘草清热解毒;陈皮疏理气机。

本方对乳痈初起,肿块坚硬难消而属阳证者,皆可使用。凡脓未成,服之可使之消散;脓已成,服之亦可促使其外溃。但在此阶段,不可过用寒凉,否则有肿块不散,或溃后肿块难消之虞。

若内热较甚者,酌加连翘、紫花地丁;若持续十日左右肿痛不减,乳房硬块渐软,局部皮肤光泽,按之应指者,此为脓成将溃之象,治宜托毒透脓,方易神效瓜蒌散(《景岳全书》)合透脓散(《医学心悟》)加味。

瓜蒌 当归 生甘草 乳香 没药 生黄芪 皂角刺 白芷 川芎 牛蒡子 穿山甲 银花 蒲公英 夏枯草

本方为神效瓜蒌散合透脓散加蒲公英、夏枯草。

方中生黄芪益气托毒排脓;当归、川芎养血活血;乳香、没药、穿山甲、皂角刺溃坚透脓;白芷排脓消肿;瓜蒌、夏枯草、蒲公英消肿散结;银花、牛蒡子、生甘草配蒲公英清热解毒。

若内热未清者,酌加连翘、丹皮。由于此时脓已成熟,或或结合西医手术排脓。

㈢ 溃后期

「主证」 脓溃之后,诸症俱减,此时一般只用外治即可,但若气血亏虚,疮口日久不愈,伴见一组⑴和血虚⑹之症者,仍需结合内治。

「病机」 气血亏虚,余毒残留。

「治法」 益气养血,清解余毒。

「方药」 圣愈汤(《医宗金鉴》)加味。

熟地 白芍 川芎 人参 当归 黄芪 蒲公英 夏枯草 山药

本方为圣愈汤加蒲公英、夏枯草、山药。

方中人参、黄芪、山药益气生肌;当归、熟地、白芍补益阴血;川芎活血行瘀;蒲公英、夏枯草清解余毒。

若脓溃之后,寒热又起,乳房复见肿块,可照乳痈初期论治;若疮口有乳汁溢出,往往延迟伤口愈合,宜终止哺乳,用生麦芽60克,焦山楂12克煎汤内服回乳。

 

二、内吹乳痈

㈠ 肝气郁滞

「主证」 妊娠中期,乳房渐起肿块疼痛,皮色不变,不易消散,伴见一组肝气郁滞⑼之症。

「病机」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

「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行滞。

「方药」 逍遥散(《和剂局方》)加减。

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甘草 薄荷 苏梗 蒲公英 Y麻根

本方为消遥散去煨姜,加苏梗、蒲公英、Y麻根。

方中柴胡、薄荷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祛湿;苏梗理气行滞,蒲公英、Y麻根清热解毒;甘草酌白芍缓急止痛。

若兼见腰酸,酌加杜仲、桑寄生。

㈡ 肝胃郁热

「主证」 妊娠之后,乳房起肿块,日久不散,渐至皮色Y红,口干。舌红,脉滑数。

「病机」 肝郁化热,蕴蒸阳明。

「治法」 疏肝理气,清泻阳明。

「方药」 橘叶散(《外科正宗》)加减。

柴胡 山栀 青皮 石膏 黄芩 连翘 甘草 橘叶 蒲公英 Y麻根 当归 白芍

本方为橘叶散去川芎、陈皮,加蒲公英、Y麻根、当归、白芍。

方中橘叶、柴胡、青皮疏肝行滞;当归、白芍养血和血;山栀、黄芩、连翘、蒲公英、Y麻根清热解毒;石膏清胃泻热;甘草解毒和胃。

本证一旦化脓外溃,疮口往往延至产后方能愈合。

【其它疗法】

㈠ 全蝎二只,馒头一个。用馒头将全蝎包入,饭前吞服。据湖北蒲圻县赤壁区卫生院胡勤柏报导,此法治疗乳腺炎初起308例,痊愈307例。

㈡ 生半夏一个研未,以生葱头研裹,左右互塞鼻孔,塞鼻后数小时,发现鼻内有刺的感觉时,立即除去。如肿痛尚未全消,可连续按上法使用(摘自《王渭川妇科治疗经验》)。本法适用乳痈初起。

㈢ 用皂角闻药(干皂角粉末,用75%酒精调湿,纱布包成长圆形小药包,塞患乳同侧的鼻孔内。若两侧患病,或左右鼻孔交替塞用,12小时后取出(摘自《中医外科》宁波市孝闻卫生防治所)。

㈣ 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外敷。

天花粉120克,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各90克,紫厚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各24克。

上药共为细末,用茶汤同蜜调敷。

【预防与护理】

㈠ 妊娠六月后,应时常用温开水擦洗乳头,或用75%酒精棉球涂擦乳头、乳晕。

㈡ 乳头内凹者,妊娠后应作乳房按摩,经常牵乳头,以便于产后浦乳时婴儿吮吸。

㈢ 生产后经常按摩乳房,用热木梳背向乳头方向梳理,以便积乳消散。

㈣ 发现乳汁积聚,或乳痈未成脓或破溃后,宜用吸奶器充分吸出乳汁。

㈤ 注意婴儿口腔清洁,勿让婴儿含乳而睡。发现乳头有破裂或湿疹时,当及时治疗,以防感染。

㈥ 以三角巾或乳罩托起患乳,既可在脓未成时,减少行动牵痛,又可在破溃后使脓液畅快流出。

㈦ 断乳前应逐渐减少哺乳时间,继而断乳。断乳时,可以生麦芽60克,焦山楂30克,或枇杷叶30克煎汤内服,乳房可用皮硝外敷,促进回乳。

 

上一篇:第十一节 缺乳

下一篇:第十三节 乳汁自出

《女科宝鉴》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